楊靜冉
摘要:會計專業可以為社會培養眾多的經濟管理型人才,但現代會計專業教育還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現代會計專業應減少對普通教育學科的依賴,將提升學生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作為教育出發點,這就需要從設置會計專業課程開始,根據社會需要,開發與會計工作相關的課程,以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會計工作。為此,本文將對會計專業的實訓課程的開發與應用做出研究,進而使實訓課程在會計專業中得到更好發展。
關鍵詞:會計專業;實訓課程開發;教學應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中對于會計的需求量也在增大,會計模式與制度逐漸趨于完善。會計部門是企業中的重要部門,掌握著企業命脈,其社會地位也在不斷提高。現階段,很多會計專業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很多困難,理論知識較強,實際能力較差普遍存在,為改變這種情況,實訓課程被應用于會計專業中,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力求在提升學生理論能力的同時,也為其實際操作奠定基礎。
一、會計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
學生在學習過會計基礎課程之后,能夠掌握會計基本原理與技能,尤其是對會計要素、核算方法等產生一定認識,但其實踐能力還很差,因此,在會計專業中增添實訓課程就顯得十分重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會計核算程序,能夠獨自熟練的完成對憑證的取得和填制,同時,可以獨立完成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總的來說,會計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以下幾種:一、強化學生認知、分析、審核、填寫與制作原始憑證能力;二、使學生全面了解核算方法中記賬憑證填制的方法;三、讓學生了解三大會計報表,可以自行編制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四、增強學生做各種賬目的能力;五、讓學生清晰記賬憑證核算過程,知曉會計工作的核算程序,懂得會計工作業務流程[1]。
二、實訓課程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
(一)課程開始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適用于學生使用的教學資料。為使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在會計實訓課程中,應編制與使用根據以往教學經驗總結而來的教材,這樣的教材更易于學生接受與使用。但教材中所選用的教學內容應為企業真實會計數據,在實訓課程中,最先應進行的活動就是建立新賬,然后再開展其他活動,并在中間添加年初建賬與年末結賬。為實現以上目標,在實訓課程開始前的準備工作是用軟件在確保真實的基礎上將所選憑證與資料進行修改,尤其是那些使用較多的原憑證,應找專業印刷企業印刷,以便給學生真實感受。讓學生更能理解怎樣進行實際工作,增強學生好奇心,使其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實踐中。同時,為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每節課都應準備充足資料,并要求學生當天完成,樹立學生時間觀念。
其次,為增強學生真實感受,在實訓課程中的座位應與傳統課程座位區分開,應將學生分成小組并圍成一圈,像企業會計工作一樣。在安排小組成員時,要均衡小組實力,讓學生與好的學生幫扶成績差的學生,這樣的搭配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團隊能力,使學生認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并從中獲得團隊榮譽感。假設一個學生對問題產生了疑惑,教師又未注意到,這時,他就可以向小組中的其他同學請教將問題解決。此外,如果學生在實訓中遇到了某些問題,他們可以先在組內討論,再向教師請教,能夠加深他們對問題的印象,更有助于學生理解與學習。在小組中應讓學生選出組長,這樣不僅體現民主,還能讓組長規范組員工作。如在每堂課即將結束時,組長應安排組員互相進行檢查與對賬,這樣的訓練也是會計審核工作的一種,以便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
(二)課堂教學活動
首先,由于實訓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實訓課程中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實訓活動,學生是實訓主體,要求其主動參與。為做好實訓教學工作,提升學生實訓能力因此,在每節課開始前,教師都要將本節課的業務分發下去,告知學生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與注意事項,然后讓學生自行進行操作教師主要是在旁邊輔導學生,觀察學生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再對其進行講解。在實訓課程初始階段,學生的操作速度一定會很慢,發生問題也很多,但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精準度也一定會提升上來。
其次,盡管會計實訓課程需要連續不斷的處理實訓資料,但在實際訓練過程中一定會某些知識點偏難的情況,如很多學生不清楚支票在不同情況下應怎樣填寫。因此,為增加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應有針對性的對該部分知識進行講解與練習,讓學生知道不同情況下支票的填寫方式。經過這樣有針對性的訓練以后,學生就可以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掌握更多的會計工作技能與要領。
再者,實訓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對于學生的成績不能僅局限于期中或期末考試,應重視學生的平時課堂表現,將其作為衡量學生成績的重要標準。因此,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課堂評分標準,以此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的教師對于課堂評分標準的制定也不同,但只要這些評分標準符合學生實際即可。如,教師可以將每次的實訓任務都認定為100分,讓學生依次完成要求,對于提前完成并操作無誤的學生適當加分,對出現錯誤的和未能按時完成的進行扣分,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最后,由于實訓課程經常是一項業務反復訓練,長此以往,很容易出現學生對教學內容厭倦的情況。為解決這種現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安排一些小游戲或做其他改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實訓課上,為學生創設企業工作環境,讓學生知道這不是學習,而是在企業中工作,這樣的方式會增加新鮮感,學生也樂于學習。此外,為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小組競賽,對勝出小組進行加分獎勵,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實訓中認識到社會競爭的存在,還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課下檢查與總結
在實訓課程中,檢查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通過檢查可以得知學生在實訓課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這時教師在下次授課時就能知道應將實訓重點放在哪一部分,減少學生將重要環節忽略的情況,如在會計實訓課程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就是填寫原始憑證和登記賬簿[2]。很多學生對于金額前面貨幣符號的書寫不夠準確,如人民幣符號、美元符號,這時,就需要教師重視這些基本內容,讓學生真正掌握其中的要領。因此,在實訓課堂中,教師就要經常走動,觀察學生的書寫,特別是在初學時期,應盡量放慢書寫速度,精益求精,一定要讓學生規范書寫,防止因書寫不當,在工作中引起不必要麻煩。如果教師能夠預見出學生可能出現的差錯,應立即在講授中著重強調,逐漸使學生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在課后多次檢查并記錄學生實踐情況,從學生的操作中總結實訓課程講授重點,在下節實訓課程中將重點內容告知學生。此外,為強化學生實踐情況,減少錯誤發生,可以采取扣分制,對于出現錯誤的扣分,對于改正錯誤的并再也沒有犯過錯誤的進行加分[3]。
每次的實訓課程完成以后,學生都可以從中獲得很多知識與技能,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解一下本節課的最大收獲與其中出現的困難,然后教師根據學生所講述的內容重新整理,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還能使學生知道下次課程應注意的地方,培養學生信心的同時,更為學生日后投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結語
通過以上研究發現,實訓課程對于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尤其是社會發展更是需要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實訓課程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具有重大作用,因此,需要會計專業教師重視這種教學方式,并將其真正應用于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梁瑩.能力本位視角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開發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3.
[2]張銳.就業導向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模式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
[3]崔倩.高職會計專業中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應用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