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要】音樂欣賞教學對于學生智力的啟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等都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音樂欣賞教學對于學生智力的啟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等都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音樂欣賞教學意義以及提出了提高音樂欣賞教學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音樂欣賞教學;音樂興趣;審美能力
馬克思說過:“對于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可見,對于學生而言,倘若缺乏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便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音樂的美感,從而使音樂黯然失色。所以,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我們必須要重視音樂欣賞這一環節,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音樂之美,陶冶情操,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開展音樂欣賞教學的意義
(一)音樂欣賞教學有助于提高和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
實踐表明,音樂欣賞教學具有審美教育價值,它可以幫助學生領悟到音樂的美妙,從而啟迪自己的智慧,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觀。所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欣賞中來,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
(二)音樂欣賞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無窮想象力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一首節奏感強的音樂,可以給人以明快、跳躍和震撼之感;一首節奏舒緩、曲調優美的抒情曲,可以給人美的享受,引發學生的豐富聯想。比如,對于同一音樂作品而言,有的學生聽后會想象到大海,有的學生會想象到小溪,有的學生會想象到森林等,可見,音樂欣賞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音樂欣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學習本民族音樂的精華
讓學生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樹立民族意識,增強其民族自豪感一直是音樂教學的最高追求。而音樂欣賞教學作為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方面,常常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弘揚民族音樂藝術,是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徑。
二、如何更好地進行音樂欣賞教學
(一)適當鋪陳音樂背景
對于大部分的音樂作品而言,其背后往往有一些流傳已久的故事或傳說,在欣賞這類樂曲,教師有必要向學生介紹這些與作品密切相關的背景知識,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音樂欣賞”的空間里。如欣賞古曲《高山流水》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背景故事;欣賞《賣報歌》時,教師可以把聶耳當年在上海結識小報童并寫下這首歌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如此一來,學生便可在熟悉背景故事的基礎上聆聽樂曲,從而真正體會到樂曲所表達的深刻含義。
(二)歌詞教學是“音樂欣賞”的基礎
歌詞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文學語言,是構成音樂形象的“物質”基礎,它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想象的空間,從而將文字描寫的形象與音樂描寫的形象結合起來理解,做到“未成曲調先有情”。鑒于此,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讓學生對歌詞進行細致的分析,并在腦海想象音樂所描繪的畫面,引發學生的感情共鳴。實踐表明,這樣的音樂欣賞教學,打開了學生“音樂欣賞”的大門,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指導學生深刻理解樂曲內涵
音樂欣賞教學想要取得成功,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對所欣賞的曲目內容、曲式結構非常清楚,并在事先反復聆聽,仔細記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曲目的內涵,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對此引起重視,他們往往以為讓學生將樂曲從頭至尾全部聽完即可,不需要深究。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只有在學生完整聆聽的基礎上,擷取音樂當中最具表現力的段落,作重點的深入賞析,才會讓學生對樂曲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所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探索、想象,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外化的層面上,要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
(四)積極融入媒體推介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是人類獲取外部信息的重要器官,那些富有新意、誘人遐想,能產生美妙情景的視覺環境對音樂欣賞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多媒體被應用到音樂教學中來,它們可以幫助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觀看與音樂有關的圖像、實景,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情認識,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比如:在欣賞《春江花月夜》這一樂曲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快地認識并熟悉四種西洋木管樂器的音色和形狀結構特點,教師可以通過電腦分別播放每一種樂器演奏的MIDI音樂片斷,然后利用電腦將每種樂器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這樣,學生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就能自然分辯出不同樂器的音色,從而更好地去感受樂曲所表現的意境和情緒。結果表明,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牢牢集中在音樂課堂上,并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五)適度增加音樂信息量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絕不能僅僅局限于單一的音樂作品,而應適當增加音樂信息量,把學生的耳朵“叫醒”。如在欣賞活潑歡快的《玩具兵進行曲》時,教師可以用讓學生一對比的形式欣賞不同風格的進行曲:雄渾矯健的《運動員進行曲》、沉郁哀傷的《喪禮進行曲》、歡暢喜慶的《婚禮進行曲》……這些樂曲有效豐富了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內容,使得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此外,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在每節課的最后幾分鐘設置一個“金曲大放送”環節,“金曲”的內容應盡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而定,并長期堅持。久而久之,學生必將終身受益。
三、結束語
音樂欣賞教學對于學生智力的啟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等都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而音樂欣賞能力又是學生進行各個領域音樂學習的基礎,只有讓學生喜歡音樂,才會更好地提升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音樂和享受音樂。所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應避免過分強調專業性,避免灌輸式教學模式,通過加強對音樂本體的關注,深刻理解樂曲內涵,同時加入一些媒體推介,以此來指導學生的音樂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小惠.論音樂欣賞中的主要心理因素及相互關系[J].藝術教育,
2009(11).
[2]陳彩彩.如何把欣賞教學這道大餐做得更有味——淺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幾點想法[J].兒童音樂,2011(06).
[3]郭強.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4]張晶.音樂欣賞教學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中的作用[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