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生
【摘要】聲樂演唱是表演藝術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悅耳動聽的聲音總是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追求美妙而又有藝術修養的歌聲是每個聲樂表演者共同追求的目標。氣息是美妙歌聲的內在動力,是歌唱的源頭、獲得美好聲音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通過對氣息與歌唱的關系、歌唱時正確的呼吸方法、練習呼吸的方法三個方面,闡明了氣息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氣息;聲樂演唱;作用
在實踐生活當中,聲樂演唱可分為兩種即廣義和狹義。前者是使用人聲進行歌唱表演,后者是經過嚴格的科學的規范的訓練從而達到一定的審美需要。而今天我們所追求的就是后者。
呼吸即是氣息,氣息即是呼吸。呼吸作為是生命存在的標志,它既是生命的本源,同樣也是音樂的本源,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曾說過:“呼吸是歌唱的基礎,誰懂得呼吸誰就懂得歌唱”。可見它在歌唱中的作用是如此重要,沒有呼吸的歌唱就如無水之源,無本之木。
一、氣息與歌唱的關系
首先,氣息是歌唱的動力。在我國古代時期歌唱家們就很好地總結出“會唱者,肯定氣息運用的好,氣息自上而下,氣生丹田,這樣的歌聲才能持久動聽”;清代陳彥泓在《說譚》一書中曾也提到“夫氣,音之帥也,氣粗則音浮,氣弱則音薄,氣濁則音滯,氣散則音揭?!闭f明了氣息的好與壞直接制約著聲音的好與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氣息在歌唱中的作用,并被一代代繼承和發揚下去,總之,氣息是歌唱的動力,只有充分掌握好氣息的作用,才能更好的為歌唱服務。
其次,在確立了氣息是歌唱的動力這一概念后,我們應該將它運用在歌唱之中。悅耳的歌聲總能給人美好的聽覺盛宴。同樣,判別歌唱技術水平的高低的先決條件之一就是聲音的質量。在歌唱中,一個音的圓潤和一個樂句的連貫,這都要看你如何調節氣息的壓力。音高越高,聲帶就越緊,這就需要靠氣息來支持,而不能用蠻力,這樣才能保護好聲帶不受破壞。在歌唱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它慨況為三個過程:吸氣、保持、呼氣。在準備歌唱之前一定要穩定的呼吸,將自己的情緒調節好,以便更好的進入歌唱狀態。
最后,氣息在歌唱中必須保持流動源源不絕,在一首聲樂作品中,隨著情感的需要,表演者往往要表現各種不同的情感,喜、悲、怒、時快、時慢,這就要求對氣息運用的靈活,否則聲音將僵硬,死板,沒有彈性。在我們歌唱時,人體的小腹是一個及其重要的部位,這時,它是一直處于工作狀態的,只有小腹的力道控制好了,氣息才能更好的運用好。豐富的情感表現是帶動氣息的又一重要因素,歌唱時我們經常會以情帶氣,以氣催聲,沒有感情的發展氣息就變得無力呆滯,毫無色彩。以感情為載體來帶動聲音氣息的變化,我覺得這是運用氣息的最高境界。
二、歌唱中正確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人的一種自然的生活本能,呼吸運動是人體的一種自動的有節律的運動。我們把人體參與這一運動的鼻、口、喉、咽、氣管等器官都稱為歌唱的呼吸器官。將這些呼吸器官科學的調動起來自然我們就獲得了正確的呼吸方法。
呼吸的方法有很多種,生理學家分為三種:安靜呼吸、勞動呼吸、歌唱呼吸。平時我們說話比較平靜、淺,不需要很大的肺活量,而歌唱就不同了,吸的快呼的慢,保持時間長。一首歌曲的情感變化完全是靠呼氣和吸氣肌肉堅強而又靈活的運動完成的。大多數生理學家和歌唱家都主張采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認為這是一種最完善、科學的呼吸方法。這也是我國傳統聲樂理論所說的“丹田之氣”的呼吸方法。即“氣成丹田,頭頂虛空,全憑腰轉,兩肩輕松”。也就是用胸腔、橫隔膜和腹肌相互配合進行呼吸和控制氣息的方法。
有人將這種呼吸方法形象地比喻成打氣筒或者是注射器,人體的胸腔就像管同,橫膈膜就是活塞,它是利用活塞向下運動而獲得空氣,向上就能擠出空氣。胸腹式的呼吸就類似于這種運動,而它又比較復雜。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應該注意吸氣、呼氣、支點、不同的用氣這四者相互結合協調,方能將歌唱時的氣息運用好。
總之,在歌唱中的呼與吸是統一的對立的矛盾體,正如沈湘教授所說的那樣:“歌唱就是呼的肌肉和吸的肌肉相互對抗的平衡”;也有人將這種對立統一的關系。在歌唱中的運用,精確的慨括為幾句話:“怎么吸就怎么唱,吸到哪從哪唱”,“唱的過程中想到吸,吸的過程中想到唱,所有的字都要吸著唱”。
三、呼吸方法的訓練
呼吸方法的訓練必須是科學、系統、有針對性的、長期堅持,才能有成效,它是一個過程,并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通過長時間的累積訓練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
在我們進行長時間的呼吸練習的時候,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無聲呼吸練習,與發聲練習相結合的呼吸練習及打嘟嚕的練習等。
無聲呼吸練習,就是按前面所談的吸氣與呼氣的方法和要求,只做呼吸運動而不發聲。集中注意力去感覺呼吸器官的運動狀態。無聲呼吸練習快吸慢呼、快吸快呼、慢吸慢呼等方式??煳旌粢部煞Q為“蛤蟆氣”,可體會和鍛煉膈肌的彈力;慢吸慢呼可鍛煉膈肌的控制力。
與發聲結合的呼吸練習,就是指平常進行的發聲練習。這些練習是以各種音階、音程同元音結合構成的,目的在于是歌唱者體會發聲時正確的呼吸部位和方法。這種練習比無聲練習又更進一步,更接近歌曲的演唱,同時也比無聲練習復雜的多。有聲練習分為:頓音練習、連音練習、頓連結合的練習。
四、總結
呼吸是歌唱的源泉,是獲得美好聲音的階梯。從十八世紀到我們今天,在聲樂教學和歌唱訓練中都非常重視它。對于學習聲樂專業和從事聲樂教學事業的學生老師來說,歌唱的呼吸是需要終身苦練的基本功。在教學中教師要強調氣息基礎的重要性,避免學生誤入歌唱學習的誤區,不能一味的追求音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校過程中,應該同時注重自身的藝術修養,二者兼修。通過對氣息在歌唱中的作用及其運用分析,這必定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學者的指導水平,提高學習者的專業技能,同時也為建立國家的聲樂理論研究做了重要的依據參考。
參考文獻
[1]趙梅伯著.歌唱的藝術[M].上海出版社,1992.2.
[2]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3]雷禮.歌唱語言的訓練與表達[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4]劉曼君.淺談聲樂教學中的情感培養[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