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曉陽
【摘要】隨著中國音樂表演藝術的進步與群眾文化的深入開展,相應的合唱教學藝術理論研究也有了長足的進展。合唱作為一種傳統的、廣泛的、群眾性的聲樂藝術,在中國高校的合唱教學學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本文從理論到實踐,較系統地闡述了合唱教學工作中常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擺脫單純合唱教學中音色融合的訓練“引進”的模仿階段,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成果。
【關鍵詞】合唱;教學;音色融合;訓練
合唱訓練在我國高校普及和提高合唱藝術所起的作用令人欣喜,但也存在一些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對合唱教學中音色融合藝術價值產生科學恰當的評價,并培養各聲部準確而獨立的節奏感。合唱隊員在老師用鋼琴彈奏該聲部的旋律時,逐漸擴大音域,增強表現力。隨著合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合唱藝術的水平也必須得到較快的提高。合唱不僅能起到鼓舞人民、宣傳和教育人民的作用,其價值和影響都是不容抹殺的。
一、相關的理論研究成果
合唱教學中音色融合的訓練與研究,對發展合唱相應的教學藝術理論研究有了長足的進展。合唱中的音色融合對音樂的表現是十分重要的,其影響覆蓋經過了數十年的實踐。可以集體練習,抓住時機,以輕聲帶假聲。也可以分聲部來練習,以假聲找頭聲擴大共鳴腔。合唱中的音色融合是音樂表現的基礎,在訓練中,解決自然聲的局限,尋找共鳴位置。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逐個逐個地將其他聲部加進來練習,教會學生用‘頭聲歌唱。
(一)剔除某些偏見,普及和提高人們的音樂文化鑒賞水平
在平時的合唱訓練時,打好基礎。在合唱隊各聲部聲音的統一上做出具體要求,善于引導學生初步領會輕聲唱法的基礎知識。要求掌握一定的聲樂技巧,達到音色融合。可以按音樂的節奏集體來朗讀歌詞,堅持以輕柔聲為主,學會運用氣息。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和方法,例如唱高音時用假聲,還可以進行氣息的連貫與彈跳的練習。
(二)合唱隊各聲部聲音要統一、均衡
學會運用胸腹聯合呼吸,共鳴位置要高。并把高音的感覺帶到中音區來,這樣對合唱的音色融合訓練是極為有益的。在訓練單獨的聲部時,提高對音色融合好處的深刻認識。加強對合唱的音樂表現等方面進行訓練和培養,擴大音域增強表現力。進行從自然音區逐漸向高音區和低音區擴展的聯系。有關合唱表演的各種學問都有藝術規律可循,各聲部的節奏、音準要準確。
(三)合唱隊整體需形成統一的意見
讓同學們很快地進入合唱的角色,講求藝術規律,并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加以創造性地運用,向外擴張找到歌唱時的氣息支點。合唱需要美學,在合唱的氣息訓練中可以循序漸進。合唱教學中音色融合的訓練先進行單純的氣息練習,再加強音色可塑性和對技法方面問題的研究。逐漸加入音高變化的氣息練習,從不同角度拓寬了合唱者們的知識面。使合唱聲音圓潤、明亮,各聲部之間達到統一。
二、合唱教學中音色融合的訓練與研究
回顧我國指揮藝術理論研究走過的歷史,在合唱及樂隊訓練學研究全面鋪開的形勢下,音色融合的訓練與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學會打開喉嚨,逐漸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樂隊和合唱隊訓練中音色問題的研究,均衡各聲部內的個別聲音的音量。用打哈欠的方法體會打開喉嚨,具有其獨特的參考價值。氣息貫通、音色的融合,促進音律學專家們從理論研究到實際應用的轉移。
合唱隊員應對不斷變化的主次聲部及音量做出適當的反應,這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和聲發現法可以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和獨立鉆研的空間,具有特殊意義。從律學觀點出發,歌唱時音高的精確度對合唱的音色融合是至關重要的。由于人們的聽覺器官的敏感度沒有科學儀器那么高,它的準確度一般指樂曲的橫向音準。從總體音響中鑒別出音律存在的差異,教師鼓勵學生獨立地鉆研問題和解決問題。
各聲部的合唱者必須知道在整個合唱中所處的地位和角色,因為合唱中的音色融合問題還是一個聽眾的聽覺習慣問題。知道合唱者之間聲音均衡的正確關系,采用五度相生律所致的觀點。在訓練和歌唱中禁止同學們只顧自己而不顧整體的行為,這是一個技術性的環節。在音樂各領域的不斷參與廣泛支持下,得到各聲部融合與均衡的效果。在訓練時提倡哼鳴練習,運用較寬的視野,吸收世界藝術前沿成果。教育學生獨立思考,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三、合唱教學中音色融合未來展望
合唱教學中音色融合的顯著特點是其成熟性,需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真正提高學習的能力。學生自我開拓,打開通向世界的大門。弄懂新學知識的實質并對其進行組織加工,為我國合唱教學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思維是理解知識的關鍵,學科的發展也并非一日之功。
合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發展不僅要靠合唱者們不斷的“自我完善”,也需要老師合理的教導,乃日積月累之力。但是在合唱的訓練中,我們還有許多問題沒有來得及縝密思考。就其本身對合唱藝術來說,合唱教學中音色融合的目的是更好的表現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整體形象,是合唱藝術成就的起點。在合唱的音樂表現上,形勢發展的迅猛。立足于本民族唱法,引領合唱團應對市場經濟,賦予藝術作品的時代感。合唱作為一種傳統的、廣泛的、群眾性的聲樂藝術,在中國高校的合唱教學學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人們自身觀念的變革同樣影響著指揮藝術的發展,要求合唱隊員具有良好的固定的音高聽覺。在唱法上作跳音練習、連音練習、非連練習和保持音的練習,與國際接軌。在表現手法方面作一些基本練習,促進合唱事業的未來發展。有了這些基本訓練就能豐富我們的演唱手段,并使更多的研究者參與到這一有意義的工作中。當各聲部同時唱一個大和弦時,總
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強音準訓練。以求達到音色融合,吸收世界藝術前沿成果,這樣的藝術作品才會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
參考文獻
[1]中國音樂年鑒(1989-2001卷)[M].山東:文化藝術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山東友誼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等出版.
[2]熊冀華,邱正桂.合唱共性訓練中的要素談[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
[3]秋里.合唱與指揮[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