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雪松
【摘要】影視藝術其實是一種結合視、聽的藝術,將聲音與畫面有機結合才能夠充分表達出影視作品的效果以及風格,因此要制作出聲音畫面統一的優秀作品,在強化畫面處理時,更需要注重聲音元素的處理和運用。但是目前有很多影視工作人員沒有認識到聲音元素對于影視作品成功的重要影響,認為影視作品主要是為了讓人們觀看,使得很多影視作品的畫面極美,但是糟糕的配音使影視作品的檔次降低,因此必須要加強聲音元素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的運用,制作出高質量的影視作品。本文就聲音元素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的運用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聲音元素;影視后期制作;運用
影視后期制作中聲音的處理就是將人的聲音、音樂以及音響等三種聲音在主觀認識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方法進行選擇、設計、組合,成為影視藝術系統中的聽覺要素[1]。在聽覺藝術中,聲音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聲音作為一種物質媒介具有一定的藝術生命力。影視作品中的聲音是多種多樣的,聲音元素在影視后期制作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藝術創作的理念也不斷提升,聲音制作的手段和方法逐漸增多,能夠使影視作品更具表現力。
一、聲音元素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的意義
影視作品中的聲音就是影視藝術作品中的藝術存在,與畫面共同組成影視作品中的藝術形態,主要有人的聲音、音樂以及音響,在影視聲音中能夠,人的聲音是最主要的元素,主要是人物間的對話、或者以畫外音形式存在好的獨白、旁白等[2]。影視音樂是不僅具有獨立性,并且能夠與視覺進行配合的音樂形式,有畫內以及畫外音樂兩種。音響是影視中,除了人聲之外的所有自然以及人為環境中的聲音,音響并不是簡單的對自然聲音進行模擬,是用來營造氛圍、表現環境,將真實的環境氛圍進行還原,使影視作品的生活感更加強烈。人聲是表現一種意境、音樂是展現情感,而音響則是表現真實感。在影視藝術制作中,這三種元素不是單一存在著,而是相互交錯,成為影視聽覺中的整體元素。
影視作品中的聲音技術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現階段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聲音的制作有了更好的環境和方法。聲音能夠在人腦中形成一定的想象空間,在影視制作中,通常是利用聲音來揭示和表現主題的[3],用音樂以及效果聲將畫面進行充分的表現,因此在影視制作中聲音元素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聲音元素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的流程
優秀的影視作品的生產,需要后期制作工作中的畫面以及聲音要用心進行,影視作品后期制作主要需要進行臺詞的修正、制作動效、環境、環繞、音樂以及混錄等。
(一)修正臺詞
在影視作品后期制作中,修臺詞是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工作,人們在看電影、電視時要聽人物之間的對話,只有聽清楚演員說的是什么,才能夠明白電視演的是什么。因此需要做好修臺詞的工作,保證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要修正。在后期制作中,如果同期聲音錄制的效果不好,就需要進行配音工作,要求演員看著畫面中的情境,現場培養情緒,進行臺詞的錄制,保證其實沒有雜質。錄制臺詞后要與畫面進行對齊,從而完成配音工作。
之所以要修臺詞主要是有些錄音場地環境比較嘈雜,演員的口齒吐字不清晰,或者是臺詞與劇本不對應。如在錄音時聲音有哨音,對于優秀的影視作品而言這是不可以的,還有就是出現了不應該出現的畫外音,比如車聲、鳥叫等,這些時候需要去掉雜音,糾正吐字,后期要配干凈的臺詞,利用鏡頭場景的環境去掉雜音,保證環境的連貫。
(二)制作動效
制作動效簡單的來講就是將影視作品中的動作效果進行制作,如影視作品中的下雨、打雷聲、腳步聲等,是通過擬音進行補錄[4],當前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素材庫中存在著各種聲音,但是要保證這些聲音與畫面同步,制作動效就是畫面中存在著什么樣的動作,就需要配上什么樣的音響。
(三)制作環境
修臺詞就是對語言進行處理,讓觀眾聽清演員說的是什么,而環境的制作就是要提供良好的環境,讓環境與臺詞相適應,制作環境也需要將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到位。動效與環境是密不可分的,當前,我國國內的影視作品聲音都是從素材庫中尋找的,不但不真實,而且存在著雷同的現象。優秀的聲音應是觀眾在看影視作品時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聲音的豐富,并且在聲音的渲染下感染了自己,使觀眾在看畫面的同時能夠自然的將畫面與音樂相結合,融入到電影的情境中,更好的感受電影內容。要給每一個場景都添加環境音響,使畫面更具真實感,通常情況下需要在實際拍攝的場地進行環境音響的采集,如果要提高聲音的質量還需要后期采集。
(四)環繞的制作
環繞是影視作品制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院的四周都有音箱,觀眾被聲音包圍,呈現立體感,使觀眾能夠更好地感受聲音。聲音的立體感就是環繞所呈現出來的,Dolby5.1立體聲道有左、中、右以及左環繞、右環繞、次低音[5]。中間的聲道是出臺詞的,左右兩側聲道是出音樂的,左右環繞是出環境聲的,左右聲道也有,左右環繞有混響的感覺,將影視作品擴展到三維空間中,讓能夠讓觀眾感受到聲音的回蕩。
(五)音樂制作
影視作品的音樂都是作曲家的原創,得到劇本后,作曲家根據劇情內容等對故事進行分析,然后進行音樂的創作。前面所有工作完畢后,作曲家會將音樂帶到工作站,根據作曲意圖貼音樂,根據劇情的實際需要創作音樂的風格以及類型,保證音樂對齊,通過音樂使影片能夠更好地感染觀眾。例如《泰坦尼克號》,這部影片的主題曲一響起就能夠讓人潸然淚下。影視作品中的音樂主要分為片頭、主題、場景以及片尾音樂。
(六)混錄
音頻錄制中混錄是最后一個環節,通常情況下,電影的后期制作需要30到50軌[6],混錄就是將工作站中編輯的聲音,人聲、音樂以及音響等混成一條母帶,然后調節音量以及音調,這個環節的工作量是極大的,需要在正規的混錄棚中進行混音,保證播放的質量。
三、合成聲音時應遵循的原則
(一)聲音畫面對應
聲音與畫面對應就是要將鏡頭畫面與聲音進行并列,然后根據二者自身的規律,在表達不同內容、獨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結合,實現良好的整體效果,使影視作品的信息能夠更加充實,更好的傳遞出來,使畫面的時空限制被打破。聲音畫面的對應就是要求畫面與獨白、旁白相對應,對話與演員的口型一直,音響與動作、場景一致,音樂與內容、節奏、情緒等要相適應。
(二)聲音強弱適當
影視作品中的聲音有時以一項的形式出現的,有時是多項出現,在對聲音進行后期合成時,需要處理好不同聲音的主次以及強弱。在對聲音進行處理時,要明確,獨白和旁白出現時要保證聲音是最大的,并保證聲音的清晰,能夠準確的表達出信息,其他的聲音要盡量降到最低,避免影響解說。作品中對話音量要在滿足劇情的基礎上讓觀眾聽清。音響與音樂同時出現時,需要壓低音樂的聲音,但是不能完全沒有音樂。如果音樂、人聲和音響需要同時出現時,就需要將音樂的聲音降低,突出其他聲音,如果沒有其他聲音,就需要將音樂的聲音調大。
四、聲音元素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的運用
(一)聲音的剪輯
在對聲音進行剪輯時,需要找到合適的聲音剪輯點,從聲音因素出發,結合畫面中聲音的出現、結束和畫面中聲音的抑揚頓挫等選擇合適的聲音剪輯點。
(1)人聲剪輯
選擇人聲剪輯點時,是根據鏡頭中人聲的語速、間隔等明確剪輯點的位置,對人物對話的剪輯點選擇時,可以對人物對話進行平行剪輯,也可以進行交錯剪輯。人物對話的平行剪輯就是聲音和畫面同時出現時要同時切換,這種剪輯方式比較平等、嚴肅,能夠將人物在具體情境中所需完成的任務表現出來。人物對話的平行剪輯可以在上個鏡頭聲音畫面出現之前結束,下個鏡頭的聲音在下個鏡頭畫面切入之后出現;可以在上個鏡頭和畫面同時出現時切出,而下個鏡頭的聲音在下個鏡頭的畫面切入之后出現;上個鏡頭的聲音與畫面同時切出,下一個鏡頭聲音與畫面同時切入[7]。
人物對話交錯剪輯就是聲音和人物畫面不同時出現,交錯切入或者切出,也就是上個鏡頭的聲音不會因為鏡頭的結束而結束,會延續到下一個鏡頭畫面中。進行交錯剪輯可以保證畫面更加生動、能夠給觀眾生動的感覺。可以通過拖聲法進行,也就是上個鏡頭的畫面先結束,但是聲音會延續到下一個鏡頭畫面中。捅聲法就是上個鏡頭的畫面和聲音先結束,下個鏡頭的聲音會出現在上個鏡頭中。
(2)音響剪輯
音響的剪輯有主觀和客觀之分,主觀性的音響比較注重表現意境,而客觀性的音響比較注重實際。
主觀性的音響不是在鏡頭畫面中出現的,是制作者后期添加的一種音響,剪輯時,需要根據劇情,準確的把握人物的情感,挑選能夠與畫面造型像是一個的音響素材。
客觀性的音響剪輯有四種剪輯方法,首先是拖聲法剪輯,也就是說上個鏡頭的畫面首先被切出,但是音響會一直延續到下個鏡頭的畫面上,能夠保證音響的完整,并且能夠將上一個鏡頭中的情緒以及氛圍延續到下一個鏡頭中。第二是捅聲法剪輯,就是下一個鏡頭的音響在畫面還沒有出現時就已經出現,給人一種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感覺,例如87版《紅樓夢》中王熙鳳出場時,畫面中現出現了王熙鳳的聲音,“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使觀眾對接下來的劇情有一定的期待。第三種是積累式剪輯,如果要剪輯一段連續的,并且有很長客觀性音響的鏡頭時,就需要對畫面進行切換,按照時間的順序將音響進行累加,從而形成生動、連續的和聲。第四種是平行剪輯,也就是音響與畫面在同一時空中,在相同的時間點進行切入或者是切出,這種剪輯方法能夠保證畫面是真實的,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剪輯方法。
(3)音樂剪輯
對音樂進行剪輯時,需要選擇合適的音樂剪輯點,并且把握住音樂的感情色彩,能夠依據音樂的旋律和節奏以及畫面的造型,選擇合適的時間點進行剪輯。選擇音樂剪輯點時,需要把握好音樂與畫面二者之間的關系,有效地拼接音樂,實現聲音與畫面的統一[8]。通常情況下,音樂的時長、情感表達以及節奏等方面與畫面都不能有效地配合,這就需要對音樂進行剪輯和拼接,保證修剪完畢后的音樂要流暢、完整。
(二)聲音組合
聲音各種元素可以在相同的時間、空間進行重疊組合,并且不斷變化。
聲音并列,就是在相同的時間里出現多種聲音,形成一種混合的感覺,通過聲音將場景的真實感展現出來。并列的聲音也分為主次,需要根據創作者的想法和意圖以及畫面造型突出一種聲音。
聲音對比就是如果同時出現了很多含義不同的聲音,并且各種聲音間的對比十分強烈,就要突出某一種聲音將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表達出來。
聲音遮罩,在相同的畫面中出現多樣化的聲音,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會遮蔽其他聲音而出現另一種聲音。
接應式聲音交替
畫面中如果連續要表現某一場景時,相同的聲音在時間上有規律的出現,并且交替呈現[9],將場景的氛圍更好的渲染出來。
轉換式聲音交替
兩種音樂在節奏、情感等方面比較相似,讓這兩種音樂以另一種形式交替出現,能夠將觀眾心中的氛圍保留下去,并且發揮音樂的魅力,更好的感染觀眾。
聲音與“靜默”交替
靜默就是畫面中的所有聲音都突然間消失,營造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感覺,與有聲形成鮮明的對比,使藝術感更加強烈,更好的烘托氛圍,表達心情。
結束語
與畫面相比,聲音是最能夠調動人情緒的手段和方法,通過聲音能夠更好的渲染氛圍,這比畫面更有感覺,能夠把握住觀眾的心理,將影視作品的含義得到升華。但是不能在畫面中過分夸大聲音的效果,需要了解影視制作中的各種元素,充分發揮這些元素的作用,科學的利用聲音效果,能夠在影視作品的后期制作中發現聲音處理中的問題,系統的進行聲音的制作,增強影視作品的表現力,提高影視作品的效果以及質量。
參考文獻
[1]鄭曉姣.效果聲音在影視劇中的造型意義分析——以《冰雪奇緣》中的效果聲音造型為例[J].藝術科技,2014,12:59.
[2]姜毅.解析影視后期制作在影視作品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4,23:188.
[3]何曉兵,王凌雨.影視劇聲音藝術的美學探究[J].中國音樂,2014,04:
140-148.
[4]趙煒,趙鵬飛.聲音元素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藝術科技,2015,04:82-83.
[5]馬曉萍.動畫制作中聲音三元素的運用[J].新聞與寫作,2015,07:
98-100.
[6]章象青.論聲音處理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的重要性[J].新課程(中旬),2013,02:4-5.
[7]張亦旸.淺析聲音制作在影視創作過程中的作用[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3,18:67-68.
[8]于凡超.淺析影視中聲音的藝術與技術[J].電影文學,2010,22:
122-123.
[9]董倩雯.淺談影視作品后期制作與處理[J].大眾文藝,2012,1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