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民族地區高職院校的德育教學內容就顯得有些陳舊落后。因此,對民族地區高職院校的德育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只有我們對高職院校德育教學內容進行深刻的反思與改革創新,才能扭轉我國民族地區高職院校教育水平停滯不前的局面。這也是我國未來教育所迫切需要的,也是一個國家求得發展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民族地區 ?高職院校 ?德育教學 ?改革 ?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63-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在跟隨社會潮流的發展而前進。反觀民族地區德育教學,卻顯得有些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面對這一挑戰,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必須對其德育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與創新,才能使自身跟上時代的步伐,進而為國家培養出新一代的創新型人才。本文就民族地區德育教學內容的現狀、改革與創新的方法與途徑以及未來發展前景進行簡單的研究。
一、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德育教學內容的現狀
1.高職院校德育教學模式缺乏特色
我國的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德育教育培養目標的不同以及學生能力素養的差異決定了高職院校的德育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面應跟普通高校有所不同。但目前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德育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沿襲普通高校的德育教學模式。而那些與高職院校的學生密切相關的課程,如職業道德素養課、就業指導課、心理課等課程,不少高職院校根本沒有開設,有的即使開了,也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原因在于其教學內容顯得有些陳舊,缺乏特色,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德育教學方式仍然顯得固定、籠統、呆板。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知識能力很強,但在創造力以及人文情懷上卻差很多。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只能是單純的教育對象,很難成為自我教育的主體。
2.高職院校德育教學不受重視
重視和加強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發展的根本。但就從目前不少高職院校的教學現狀來說,不少高職院校把思想政治課當作擺設,認為德育教學的投入可有可無,能省則省。現有的道德教育,從授課到考核,基本上都是側重課本知識的考察,很少去考察學生的實際行動。這樣的教學,無法使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學生所學到的也只有是課本上呆板的知識而已。不少高職院校把培養適合企業、工廠的技術人才作為最終目標,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授專業知識。至于德育,自然被拋到一邊。所有這些,使得高職院校德育教學很難受到重視。 3.高職院校德育教學隊伍匱乏
由于對德育教育的不重視,導致高校基本上很少有專業的德育教學團隊。高職院校的德育教學工作隊伍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其它專業的老師代課,走一個形式。德育教學隊伍不穩定,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沒有真正形成一支具有高職特色的德育隊伍,也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高職德育教學氛圍。代課的老師也基本上是照搬書本,機械式的教學,很少有自己對學科的獨到見解。如此的課堂,缺乏感染力與創新力,課堂教學氛圍無從談起,學生也難以從中學到知識。這使得高職院校德育教育出現了一個惡性的循環:學校不重視、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
二、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德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的途徑與方法
面對目前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德育教學存在的如此多的問題,對高職院校德育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也顯得迫在眉睫。針對出現的問題,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德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大膽創新豐富教學內容
要想搞好德育教學,首先就要明確德育教學的目的,那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在這個基礎之上,樹立以人為本的德育教學觀念,大膽創新豐富德育教學內容,才能真正把德育教學搞好。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引導學生進行德育認知,然后再將德育認知與實踐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學效果才會更加顯著。只教授知識,不讓學生進行實踐,這樣的教學方法,實際上還是走老路子。然后,針對不同的學生,在德育教學時,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因為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有所不同,所以,因材施教才是最佳的教學方式。在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知后,通過舉行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思考道德理念,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
2.提高德育教學的地位,關注學生德育發展
許多民族地區高職院校的德育教學工作普遍存在難有起色或沒有效果的現象,然后高校把原因歸結于學生不愿意學或教師不夠專業。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創新性、多元性、差異性顯著增加,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做好新時期的德育工作,將科學與藝術結合起來進行德育教學,要發揚優良的傳統,在工作中不斷改進創新工作方法。然而,許多高職院校,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基本上是把德育教學放在一個可有可無的位置,它們在乎的是學生的職業技能的訓練,在乎的是自己學校學生的就業率。有了這樣的教學觀點,德育教學怎能搞好?不少高職院校根本沒有專業的德育教學團隊,甚至是沒有開設德育課。那些開設了德育課的學校,也基本上是把它放在選修課的位置,而且德育教學老師大都是其它專業的老師來“客串”一下。在如此不專業,不受重視的環境下,想讓學生培養德育情懷,實在是難上加難。
3.加強德育教學隊伍建設,深化德育教學改革
要想提高德育教學的水平,就必須在德育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下狠功夫。高職院校應挑選一些專業技能強,教學方法新穎的教師來組建一個有實力的德育教學隊伍。然后加強德育理論的研究,使德育教學的認知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對于一些平時德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建立一個專門的研究小組,通過針對性的研究,來建立科學的,切合實際的德育教學制度。其次,高職院校,要定期培養教師的專業技能,定期進行考核,加大力度,提高德育教學工作者的教學素養和教學水平。對于那些跟不上時代的,跟現實脫軌的德育教學制度,高職院校應及時對其進行改革,通過科學的研究,制定出適應新時代的德育教學方針。有了正確的方針指導,加上過硬的德育教學團隊,想把德育教學搞好,自然不成問題。
三、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德育教學未來的發展前景
面對經濟飛速發展的形勢下,技能已經不是學生就業的唯一要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畢業生的德育素質及人文情懷。伴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革新優化,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培養德才兼備的新型人才,高職院校應該高更加視德育教學工作,不斷完善德育教學工作,進一步加深對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對德育教學工作在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做好德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
德育工作是一項非常崇高的事業,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事業。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是各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全面推進大學生德育教學工作的指路明燈。因此,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不僅是我國未來發展建設的需要,也是增強我國經濟實力以及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的需要,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必須時刻謹記于心的。德育教學工作涉及范圍廣,關系到我國德育技能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關鍵。我們一定要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出在新的形勢下高職院校德育教學工作的新方法、途徑,更好地體現德育教學的時代性。吸取德育教學中失敗的教訓,勇敢取得去創新,努力開創德育教學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劉獻君、郝翔.思想道德修養[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學習輔導讀本[M].
[3]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李俊.高職德育創新的探索[J].現代教育研究,2003,(3)
[5]余玉花.關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定位、特點及教學條件的思考[J].
作者簡介:
周桂英(1967年11月-),女,漢族,山東威海人,大學,畢業院校:煙臺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