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子健
摘要:合理運用鋼琴技巧來練習鋼琴至關重要,本文粗淺地分析了廣大自學者在練習過程中應該注意的技巧問題。
關鍵詞:鋼琴;技巧;自主學習
一、鋼琴的介紹
鋼琴(意大利文:pianoforte)是一種源自西洋古典音樂的樂器。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弦音版組成。音域范圍廣,幾乎包含了樂音體系中的全部樂音。鋼琴發源于歐洲,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利(bartolomeo criseofori)發明的一種類似現代鋼琴的鍵盤式樂器。鋼琴首次出現于1709年,在當時是一種既復雜又昂貴的樂器,只有皇室和貴族才有機會接觸到。眾所周知,鋼琴的演奏對于一個人的協調能力無疑是巨大的,在大腦支配下手的快速跑動以及腳踏板的加入,使得鋼琴成為較難掌握的樂器之一,也因此有了“樂器之王”的美譽。而要學好鋼琴就需要正確的技巧訓練。
二、鋼琴指法訓練的重點及難點
(一)問題的提出
指法技巧,從本質上講就是手指技能以及大腦對十指全面合理的調控,作為初學者,首先應解決每個手指獨立能力的訓練及觸鍵的速度和力量,同時還要把掌指關節打開,增大抬指的幅度和頻率,力求高起,有力,均勻,快速。常言道“高抬指訓練,低抬指使用”,這種方法既可避免任何動作的浪費,又可提高手指的柔韌程度,尤其對最棘手的拇指和小指更有益處。
(二)自學訓練措施
拇指短粗遲緩,較其他各指少一關節,加之平時生活多用于開合伸張,缺乏上下起伏的功能訓練,而小指則短細柔弱,缺的是彈性和力度。拇指的觸鍵部位是指端,而小指則恰恰相反,不是指外側而是指端。而忽略這一點,就會導致腕壓拇指或者手掌幫小指的常見毛病,從而導致鋼琴聲音渾濁,演奏者也極易感到疲勞。拇指雖在力量上優于其他各指,但笨拙,不易控制,彈奏中,它除了與其他各指一樣做垂直運動將琴鍵按下外,還需做水平運動以支持手掌位置的轉換。許多音階,琶音及樂曲進行中的華采樂章,常常通過拇指的轉彎動作得以銜接,也正是因為有了拇指這一功能,才有了現代鋼琴指法,使五個手指自由地彈奏出長串快速的音樂。但觸鍵時需注意掌關節的運用,彈下后,手指的定位呈傾斜狀,切不可平躺下來,以避免聲音的重渾而影響旋律的連貫。也有人彈琶音拇指是跳過去的,則自然有縫隙,若想得到真正連續,大拇指需從手掌下方穿入按鍵。
在快速的音樂行進中,還應注意拇指和小指盡量壁面觸及黑鍵。在肖邦,李斯特以及近代作曲家作品中用拇指談奏黑鍵的譜例更不為鮮見。要想談得非常清晰自然,連貫流暢是相當不容易的,其中的關鍵也是拇指和小指,在這個問題上不僅要注意手指的觸鍵,還要注意手指的離鍵,手指彈完一個音符,除非琴譜要求,否則完成動作夠手指要迅速抬高使琴鍵回味以達到聲音干脆的效果。人的十個手指只有合理配合方法得當材能彈奏出美妙的音樂。因此旋律重要突出的骨架音要盡量避免使用小指,同樣抒情纏綿的片段要盡量避免拇指的彈奏,以防力不從心從而留下遺憾。
三、鋼琴指法技巧的發展性
指法技巧的合理運用是鋼琴教學的基礎但又往往得不到廣大自學者的重視,我認為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對于指法的訓練不能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殊不知正是這些最基礎的技能才能讓演奏者無形中完成更高難度的曲目,如果指法訓練沒有得到充足的發展,那么以后進行更高難度的曲目練習會感到手指無所適從,盡管有些人目前并沒有太大困難。而且鋼琴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遠遠超出了只用手的時代,許多情況下若無掌臂腕肘,甚至全身心的投入就無法獲得輝煌宏偉的形象。再說,鋼琴曲目也內容繁多,對于固定的訓練模式加以籠括也不能實現,可見既掌握基本規律,又運用得恰到好處,才能產生最科學,最合理的效果,達到技巧服務于內容的目的。
鋼琴的指法是演奏普鋼琴的靈魂,也是學習鋼琴的關鍵。我們只有多加練習在實踐基礎上不斷總結,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鋼琴技術。
四、關于鋼琴踏板的說明
首先有必要補充一下一些踏板技術動作的基本要領
(一)腳的位置
腳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正確的方法是腳應放在能使最大的壓力點來自腳趾和腳的交界處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鋼琴,腳尖幾乎頂著琴板,用腳心踩踏板,這樣不靈便;也不要偏遠,只用腳趾踩踏板,這樣不塌實。
(二)腳的動作
腳跟不要離開地面,以腳踝為主要動作部位,用前腳掌將踏板踩下去、放起來。放掉時,腳掌可以一直不離踏板,如果為了放得干凈也可以稍離一點點。
五、結語
鋼琴的所有技巧都是一整套有機的理論,只有鋼琴練習者在平時積累磨練好每一項技巧,日積月累才能在鋼琴演奏上有所造詣。
【參考文獻】
[1]潘一飛《朱工一彈鋼琴教學》
[2]陳比綱《鋼琴教學中的音階,琶音訓練問題》
[3]張靜《談鋼琴技巧的合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