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宇
摘 要:該文介紹了國內當前高中物理低效課堂教學存在的一些現象,總結這些現象背后的一些實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物理學科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如何進行高效課堂教學。詳細論述了針對高中物理學科新授課當中的基礎知識課、定律定理課、概念課等課型的課堂教學如何高效地開展,以便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為打造高效、優質、和諧的物理課堂,教師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合理安排課程,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精心設計練習,與學生建立平等友愛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改進教學。
關鍵詞:高中物理 高效課堂 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2(a)-0174-02
隨著高考競爭的日趨激烈,許多學校特別是私立中學往往通過延伸課堂、搞軍事化管理教學、搞題海戰術以時間換效率等,以此提高本校學生的高考入取率,已經越來越行不通了,加之教育部已三令五申不允許補課等禁令,因此如何使課堂更加有效率的研究越來越被大家注意,對于“高效課堂”的研究也被更多的教育者提上研究日程。
1 當前高中物理低效課堂教學的現象及存在問題
首先,一些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進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能力,一些物理教師本身對教學內容把握不夠,使得課堂教學環節層次不科學,加之沒能夠區分教學內容各屬于不同的學生發展區,導致一個明顯的現象是:老師在課堂上花費大量的時間解決的卻是學生能夠獨立解決的問題。最終導致高中物理課堂的低效率低水平,長此以往將大大阻礙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及學習能力。
另外,某些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按部就班地機械地接收教學步驟教學內容,接收到的物理新知識只是表層的、膚淺的。這是因為教師沒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點撥和幫助,沒有能夠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不能促進學生的有效自主學習,缺少與學生的實質性的交流及知識的碰撞,使物理課堂學科味不濃,學生缺少問題意識,使得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再者,一些高中物理教學的設計為目標而寫目標,為活動而活動,分裂了知識和技能相互作用的過程,使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處于割裂的狀態,這無助于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的延伸及發展,不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使得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以上,物理課堂出現的種種教學現象,造成了當前一些物理課堂的低效甚至無效。基于以上原因,筆者對高中物理的有效、高效教學如何實施做些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見解。
2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高效模式類型及其實施
高中物理課程目標一般可以歸納這幾個方面:學習并認識物理學的基本思想、觀點及方法;學習必備的物理知識,掌握通用技能;具有一定的滲透思想教育;關注科技和社會發展中如信息、能源、環境、資源等的問題;重視科學探索精神。總之,高中物理課程目標的重新定位為普通高中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因此,高中物理新授課高效課堂顯得尤其重要。對于高中物理新課一般包括基礎知識課、定理和定律推導課、概念課等課型。下面針對這幾種類型談談如何開展高效教學模式。
2.1 高中物理基礎知識課高效課堂模式及實施
該類型的物理新課可采用啟發式教學模式,基本流程是:首先導入、探究,接著進行歸納,最后進行基礎知識的應用及總結。
要使得高中物理基礎知識課高效率,首先要進行藝術化、簡潔化地科學導入教學內容,具體的導入方法有懸念興趣導入法、設問引疑導入法、講述與基礎知識有關的逸聞趣事導入法、新舊知識對比法、聯系現實生活對新知識需求導入法、利用現代高科技教育技術導入法、演示實驗法、從學生已習得的學習生活經驗導入法,等等。如果物理基礎知識課導入科學且具有藝術性,就仿佛是樂章的優美序曲,能產生先聲奪人的效果。
例如,高中物理講授力的基礎知識課時,就可以采用從學生已習得的學習生活經驗導入的方法,具體有:用拳頭擊打沙袋、用力踢足球。結合自己曾經的親身經歷,談一談你對力的基本認識。
拳頭擊打沙袋,沙袋凹陷并來回晃動,受力物體是沙袋,施力物體是拳頭;但是拳頭感到疼痛,是何物給拳頭施了力?進一步分析是沙袋給拳頭施了力,說明沙袋既是受力物體又是施力物體。用力踢球,也會得到相同的體會。從而得出力的基本概念:力會使物體產生形變,同時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力需要有施力物體、受力物體的相互作用(力的物質性)。
在科學的簡潔化的導入之后,學生的思維會處于情景問題中,學生在內在的驅動下,不知不覺地進入探究的過程,學生會積極地思考,努力地探究,教師在這當中一定要注重物理思維過程的展現,啟發學生對基礎知識體系中蘊含的內在聯系進行提煉和歸納,完成對新知識的認知。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然,同時逐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方法和思維習慣,提高思維能力。最后,教師在對基礎知識進行必要的應用及總結,加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2.2 高中物理定律、定理新課高效課堂模式及實施
該類型的物理新課可采用猜想發現式教學模式,基本流程是:首先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后讓學生自行閱讀,接著進行見相互交流形成知識結構鼓勵猜想,最后進行引導論證并運用結論。
該類教學模式與通常提到的啟發探究式相似,但該教學過程中主動權掌握在學生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形成知識,從而掌握高中物理中的一些定律、定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同時培養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讓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高效。
2.3 高中物理新感念課高效課堂模式及實施
該類型的物理新課可采用知識自主構建教學模式,基本流程是:首先學生自行閱讀新感念知識,提煉知識要點,接著進行相互交流形成知識結構,最后進行新概念的鞏固練習與應用。
在這類新課實際的教學中,也需要有一定的引入,要引導學生思考,要引入物理新概念的目的是什么?這個物理新概念要解決什么樣的物理問題?沒有這個物理概念行不行?只要學生有了這個物理“新概念”的明確目的,學生就會渴求該概念的知識,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地進行閱讀并自行提煉“新概念”的要點。接著,在學生自主閱讀提煉要點的基礎上組織相互交流,這其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動性與知識的構建性,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努力思索,找出各自提煉的要點的共性并加以概括,不知覺中構建出物理“新概念”。
例如,高中物理在講授磁場與磁感應線的感念時,由于這一章節的結論、概念相對較多,學生短時間里理解掌握這些知識不易,此時,采用知識構建教學模式,可先讓學生自行閱讀該章節,類比電場、電力線的知識自行提煉這些“新概念”的要點,然后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加以引導并完成相關的鞏固練習,完成對該部分“新概念”的知識構建。
該種教學模式,學生能清楚、系統地完成對“新概念”知識的自主構建,使得凌亂、枯燥的概念課變得緊湊生動,提高課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結語
在教材改革后,許多物理教師面對物理新授課的多種教學模式存在一些困惑,實質上就是課程時間比起教學內容顯得較為緊張,采用以上的教學模式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擔心課時不足,然而,新出臺的物理課程標準就是要求教師改變過去的一些老套教學方式,丟掉面面俱到的老的教學觀念。實際上,教師只要深入研究高中物理教材,在進行新授課時采用上述教學模式時注重對教材內容的科學合理地整合,就可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使高中物理新授課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 吳振忠.對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的幾點思考[J].劍南文學,2011(2):165.
[2] 張春紅.談談高中物理三種課型教學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84.
[3] 袁正國.注重教學實踐 構建物理新課堂[J].學周刊,2016(2):129.
[4] 賈春明.打造新課程的物理高效課堂[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3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