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趙仙茹 白蓉蓉
摘 要:課程建設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加強課程建設,才能有效落實教學計劃,提高教學水平及人才培養質量。該文主要探討如何進行《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課程建設的若干問題,包括教學方法改革、教材編寫、理實一體化教學、多媒體教學、課程資源開發、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交通工程 安全設施 課程建設 新教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2(a)-0218-02
目前,我國就業市場對公路交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使得交通類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隨之轉變。對于正處于蓬勃發展中的國家來說,既需要專業的學術人才,也需要能迅速成長的工程技術人才。為此,在高職路橋類專業的教學計劃中設置了《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這門專業技能課。筆者就《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具體措施談談自己的體會。
1 《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課程的學科地位
交通工程學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車、路、環境之間的關系,探討道路交通規律,建立交通規劃、設計、控制和管理的理論和方法以及有關的設施、裝備、法律和法規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適的一門技術科學。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相關理論與方法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其設計、施工及檢測的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并在理論方法教學環節完成后,通過實踐環節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該課程涵蓋了交通工程學科各分支所有最基礎的內容,擔負著為其他后續專業課奠定基礎的角色。因此,《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課程建設的開展是十分必要的。
2 《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課程建設的具體措施
目前,隨著土木工程及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交通工程學也相應出現了許多新內容、新理論、新方法,所以必須根據交通工程學的發展變化,對《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課程的內容體系進行不斷地更新與完善。以下就教學方法改革、教材編寫、理實一體化教學、多媒體教學、課程資源開發、校企合作等6個方面對該課程建設進行展開論述。
2.1 傳統教學方法亟待改革
《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課程傳統教學方法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理論聯系實踐不夠,培養出的學生在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薄弱。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當考慮打破以往的理論教學方式,合理采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啟發和討論相結合教學法、評價教學法和網絡教學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主發現、自主探討,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其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具備從事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
2.2 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編寫新教材
高等級公路維護與管理專業《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課程內容繁多,包括交通特性分析、交通調查與分析、交通管理與控制、交通安全設施、停車設施的規劃與設計等內容,教材版本多且包含的內容不大一致,這就要求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對教學內容加以取舍,突出重點內容。因此,應結合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依據該課程標準編寫《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新教材,將交通工程學的新設施、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及時地納入教材,使教材更貼近該行業發展以及相關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同時,依據“任務引領、項目導向”的課程設計思路,先將該課程的職業活動分解成若干個典型的工作項目,再按照工作項目的實際需要和崗位操作規程,結合職業技能證書考證來編寫教材。在教學活動中,要求學生自行編制工程項目的施工方案,組織學生觀看施工錄像、參觀工地現場等,從而引入該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加大實操訓練比例,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3 推進理實一體化教學
當前實踐教學已成為高職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是鞏固和掌握理論知識的有效途徑,又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的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還是理論結合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學習方法和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采用項目化教學,以具體的工作任務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該課程教學的關鍵是“理實一體化”,應選用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典型案例為載體,教師示范與學生訓練、學生提問與教師解答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掌握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的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能。同時,要創設模擬實踐的工作情境,加強職業技能證書考證的實操項目訓練,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還應引導學生實時關注該行業的發展趨勢,了解行業前沿技術,培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創新精神和職業能力,為自身職業生涯的發展開拓空間。
2.4 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在教學組織與設計中,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高職學生的特點,通過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化媒體,并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形成完整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最理想的教學效果。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高職教育教學中,制作涵蓋信息量大的教學課件,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接收到專業知識。在編寫具體教案時,還可根據教學需要,添加一些教材上沒有的課外內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5 開發網絡課程資源,建立課程試題庫
積極開發和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及時下載和傳送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的新技術、新工藝、新信息以及與課程相關的視頻、圖片等資料,使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由單一媒體向多媒體轉變,單獨學習向合作學習轉變,教學活動由信息的“單向傳遞”向“雙向交換”轉變。注重現代化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有利于創設工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同時,積極建立課程試題庫,努力實現跨學院精品課程資源的共享,以提高課程資源的利用率。
2.6 加強校內實訓與校企合作
大力開展校內實訓,建立路橋專業類的實訓基地,使之具備現場教學、實驗實訓、職業技能證書考證等功能,滿足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校企合作應社會所需,與市場接軌,與企業合作,是一種注重教學質量,注重在校理論學習與企業實踐鍛煉,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通過充分利用該行業生產企業的工程資源,進行產學相結合,建立頂崗實習基地,實現“工學交替”,既滿足學生畢業實習的要求,又為學生就業創造了機會。
3 結語
課程建設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加強課程建設,才能有效落實教學計劃,提高教學水平及人才培養質量。課程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授課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與時間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在今后的課程建設中,筆者將繼續努力,積極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和理念,通過對該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措施的實行,將《交通工程及安全設施》課程建設成為一門深受學生喜愛的精品課程,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增加教學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進而適應公路交通行業及工作崗位對畢業生能力的要求,使高職路橋類專業的學生能夠成功迎接擇業的挑戰。這是筆者的目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黃孝慈,王婉秋.交通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1):46-47.
[2] 呂秋霞,劉煥成.面向工程的“交通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4):103-104.
[3] 韓鳳春,劉東,翟潤平.《交通工程學課程設計》實踐與教學改革研究——加強實踐環節,促進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