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錦昌
【摘 ? ?要】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高中數學教學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然而,在數學教師積極探索新課改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與不足,使新課改在實際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停滯不前,從而影響了教學的進步。本文探究高中數學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后,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與建議,望能促進高中數學教學新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數學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16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在高中數學中即為:高中數學課程,應當在義務教育階段之后,為我國公民的未來需要提供更高水平的數學基礎,以適應終身學習的需要。具體在教學課程上應具有多樣性與選擇性;教學理念上要轉變思想,勇于創新;教學設計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學評價要更加注重過程。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新課改后教師調整教學方法,而在實踐教學中,仍有很多不適之處,教師教學面臨著一些挑戰。
一、教學觀念的問題
在過去的高中數學教學中,一直沿用著經改造后前蘇聯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模式,這種固定的模式,使教師的教學觀念固執,難以轉變,之前高中數學的教學一直沿用著以前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由于高中數學相對初中數學而言,其數學概念越發抽象,如映射、集合等概念,思維方法越發理性,如空間向量的學習;內容數學急劇增加等,學生學習起來十分吃力。而這種固定的以教師為主,教師將所有知識點都全盤托出,學生只需接受即可的教學方式,也比較適合高中數學的學習。所以,教師很難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在教學模式上做出較大轉變,教師也很難在教學方法中實現突破,使高中數學教學枯燥無味。教師長期的觀念也使教師無法正確認識到教學中師生地位的轉變,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與獨立性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只能被迫的學習,難以達到整體能力的提升。
二、教材的銜接問題
新課改后,高中數學教材也一并做出修改,人教版初高中數學新教材在內容呈現方式、知識點、習題、編排方式、欄目設置及順序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其教材在圖文并茂、信息化、知識點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銜接問題。如多幅圖片重復使用、信息化要求不同,知識點難度跨越太大等。其中,問題最大的是初高中數學課標存在銜接不當、初高中教師不了解彼此學段的具體情況。同時,沒有協調好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忽略了數學學科的運用價值。
三、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因教學改革對教師教法的新要求,使教學常出現時間有限、課時不足的問題,教學任務一節課完成不了,課堂中較難留下鞏固與練習時間。新課改要求學生多進行探究性、合作性學習,所以多數教師會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然而,在實踐中,小組教學難以控制,多是走形式,學生盲目跟從,難以真正進行討論得出問題答案,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對新式教學法只摸到皮毛,并未了解到實質。
四、教學評價的問題
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評價高中數學教學的優異程度的標準即為數學成績,最終標準是高考成績。這種單一的評價不僅忽視了學生其他的優秀特征,同時也是教師難以轉變自身教學模式,采用新式教學方法的根源性原因。以上是筆者對新課改下數學教師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的簡單的分析,教師作為知識的傳遞者,又該如何在教學中克服困難?
一、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新課改
教師在教學中,難以進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很大部分原因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落后,滿足于傳統教學中所取得的成績,認為創新教學費時費力,還不一定取得好的成果。所以,教師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努力轉變觀念,認真領會新課改的理念,了解改革的目的。其次,教師要學會自我角色的轉變。多年的教學,教師一直是教學的管理者、課程計劃的執行者,而現在,教師更多的是課程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創新思維的培育者。最后,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發展,不能以傳統的眼光看待學生,高中生有著強烈的自主愿望及探索精神,他們渴望參與教學,渴望興趣與知識相結合。若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課堂還給學生,就能帶給老師不一樣的效果。當然,在此過程中,學生也要注意自己觀念的轉變,不能一切依靠老師,要有自己的自主意識,主動學習。
二、正確對待新教材,遵循知識的銜接性與邏輯性
正因為高中數學新教材存在的一些缺點與不足,教師不能完全的照搬新教材上的知識點排序與結構。在課堂中,教師更應該遵循由易到難、由小及大的規律,根據知識點的內在聯系與學生的認知規律性,在教學設計中適當的調整知識點的位置。除此以外,高中數學教師還要熟悉初中數學知識內容,了解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到了什么,哪些又是在高中十分基礎但重要的初中卻沒有涉及到或者是教師一筆帶過的知識。這樣,教師才能明確學生的知識水平,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注意,做到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教師還要注意數學科目與其他學科的銜接,數學是教給學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手段、一種邏輯性的思維方法,它與其他學科聯系密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意強調這種密切性,不能割斷二者之間的關系。
三、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采用多元的教學方法
高中數學的教學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來保障學生的學習,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更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防止出現“有貨倒不出”的尷尬場面。教學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從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中進行。在今后的課堂中,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合作式教學等新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培養他們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新式教學法的運用中,不能只注重形式,要吸收其精髓,真正將合作、探究的教學形式深入下去。另外,在作業的布置上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水平的學生要有不同的作業難度,不能一概而論。
四、轉變單一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在新的教學方法轉變與提升中,要注意評價方式的轉變,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不僅僅是著眼于學生數學成績是否有所提升,不用單一的成績來評價學生。總之,評價內容要全面,包括知識與技能上的提高,也要涵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評價方式要多元,除去考試結果,對學生的過程性發展也要做出合理的評價,要實現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而且,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對學生做出評價,即使是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能讓學生有所感知。合理正確的評價,能有效鼓舞學生的信心,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的發展有益。
總之,如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運用新的理念來進行高中數學教學,如何真正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實現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真正讓教學達到新課改的要求,還需要廣大教師進一步摸索,不斷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