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衛
【摘 ? ?要】當今情況下,高中地理教師必須要加深對課程標準以及新課程理念進行理解,提升教師自身專業的水平,適應當今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將自身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學的課堂,講究高中地理教學的策略,以一種積極心態來投入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之中,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素質,在改革中發展高中地理教育教學。本文中,筆者就對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學進行探索。
【關鍵詞】新課程 ?改革 ?理念 ?高中地理教學 ?方式方法 ?探索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17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過去傳統的教育教學出發點主要為了讓高中學生得到良好的學習成績,將應試作為教育教學的目標,而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對高中學生實施全面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將高中教育對學生所具有的人文關懷體現出來,更加體現出當今新時期中我國和諧社會建設的全新風貌。作為一種堅持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學工作前線的高中地理教師,是當前新課程改革具體的執行人員,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思想轉變對當前新課程改革是否能夠真正落到實處起著決定作用,對新時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探索,同樣是擺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師面前全新的課題。下面,筆者就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
一、相互尊重、融洽情感,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將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要從“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的身份。為學生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提供發表自己論證過程和論證結果的機會,教師做到真心地傾聽、真心地關注每一個學生,學生不再為回答不出教師的提問而感到羞愧。教師也不再為偶爾的講錯被學生指出而惱怒,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滿課堂,師生真正地成為學習、探究、發展的伙伴。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是提高學習質量的前提。因此新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善于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探究,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大膽質疑,這樣有利于教師及時洞察學生的所思所想,以便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如:我在上“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時,學生突然提出:地球自轉時為什么人不會像甩干機一樣甩出去呢?站在南極的人為什么不會掉下來?傳統的課堂,教師可能會以為他故意搗亂,也可能會批評他,如果這樣的話,以后這位學生也許因此再不會提出疑問。老師因此也失去和學生交流的機會。我采取的方法是:這位同學提的問題很好,剛好借此問題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師生之間馬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教師這一觀念的轉變,既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使學生的思維給激活,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學生愿意與你交流了。所以說,尊重學生的觀點,并能接受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對學生求異思維、發散思維、開放思維能予以正確引導,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視情感、意志、動機、信念等人格因素培養,是現代新型教師所具備的基本素質。
二、讓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變“結果學習”為“過程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合作的過程。如在講授新教材“海洋資源”,就可編制“汕頭海港的興衰”這一案例。當疑惑出現時,就讓學生們向教師提問。然而他們的問題老師只能用“是”或“不是”來回答,他們不能要求教師來為自己解釋這一現象,而必須集中并組織自己的思考來解決問題。比如學生不能問“汕頭擁有那些海洋資源”、這些海洋資源給汕頭的發展提供了哪些機遇?“汕頭港為什么會衰落”,但可以問“過去的汕頭港繁盛嗎?”“現在的汕頭港衰落了嗎?”、“出口屬于汕頭的海洋資源嗎?”前一類問題并不是所求信息的具體表述,因為它要求教師去形成概念和因果關系,后一類問題則只是有關信息的具體表述。
如果老師沒有創設情景,沒有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問題,直接由老師來講述的話,學生很難理解也很難真正掌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對問題情景有意識地安排一些省略、空白或者令人感到奇怪之處,這些留著給學生們去挖掘。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創設問題情景,以保證學生會持續地看到實際活動中的地理學探究,而且保證他們會一直參與其中。教師通過一種特殊的問題創設形式加以引導,教師采取只回答有關信息的具體表述,而不回答有關概念的形成和因果關系的方式來誘使學生提問,把問題情景的創設由老師向學生延伸,以引導、訓練學生思維。
三、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學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一節課的成功或失敗主要取決于教學的方式方法,在講授一些難點知識或者枯燥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將那些并不容易被理解的知識轉變成為學生生活過程中鮮明的例子。高中地理教材上的知識往往都是具有很強理論性和專業性的知識,想要讓學生很好地理解這些內容,是十分困難的。但是,如果教師能將這些地理知識成功轉變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的例子,再對其加以講解,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高中地理教師為學生講授一些具有很強對比性而且十分容易進行混淆的知識時,要采用一種表格對比的方式來進行比較,因為高中地理課本上太多知識都是采用文字的方式來進行表述的,而那些十分容易混淆的內容就不容易被學生掌握,如果教師能夠采用表格的方式來將這些知識進行歸類,進而實施一種深入的區別和比較,就能夠加深學生對這些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師講授重點章節及重點內容的時候,要將這些知識放在題目里實施一定的講解,如果教師僅僅進行知識的講解,進而讓學生去背知識和記知識,那么,學生并不會真正感受到這些知識所具有的重要性,更不會真正理解這些知識的來源和原理,所以,要求教師必須將這些知識放在題目里面,鼓勵學生去實踐,進而再為學生進行講解。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無論運用哪種教學方式,都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在民主、平等、愉悅的氣氛中,引導質疑,激活思維,探求創新,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