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鵬
【摘 要】新課程高中歷史教學要求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并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進而形成良好的歷史感悟意識,提升歷史認知能力,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以高中歷史教學為例,探討在這樣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的優點及其實施策略。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法;課堂教學;教學質量
一、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在實行新課改后,高一年級的歷史課堂教學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完成哪些教學任務呢?我們認為關鍵在于擺正高一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問題。在新課程的教學大綱中,有許多教學內容,包括我們以前認定的重點主干知識,現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課外閱讀”等要求,一些章節的教學目標中還有“要求全體學生掌握”、“大部分學生掌握和少數學有余力的學生掌握”的層次性教學目標。因此,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據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和高一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及實際的教學時間來確定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
二、探究式教學的優點
1.適應歷史新課程改革要求,利于改善教學質量
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歷史教學不僅僅停留在應試和傳統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多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與探究式教學不謀而合。另一方面,岳麓版教材有著豐富的圖片,系統的知識體系和獨特的專題劃分,同樣為探究式教學提供了適宜的條件。
2.利于增加學生歷史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師生共同探究模式
探究教學可以把學習過程中的難點讓學生來主動探究,不但能提升教學質量,也能增強學生主體地位探究式教學通過探究模式,激發了學習歷史的動機,這也符合學生質疑、探新的身心發展規律。這樣的教學顯然利于讓學生接受,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提問、討論、自主查閱、做筆記、發言的機會增多,增強了學生的自信的同時也激發其學習興趣,可逐漸發揮學生主動地位。
3.易于培養學生探索精神,提高學生思維品質
探究活動要求學生自主搜索資料,獨立思考,積極合作交流,大膽匯報自己觀點。對歷史知識的分析推理歸納,很大程度提升了學生獨立探索、創造等思維品質。
4.高中歷史互動教學
互動式教學,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要互相溝通,互相合作,以取得共同進步的教學理念,其非常注重內容上的實效性和互動性。歷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既指師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方式和過程,也指師生間通過信息交換和行為交換所導致的心理以及行為上的改變。具體而言,高中歷史互動教學是指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生自主總結知識的結構和主線,領悟本課所學內容最主要的知識線索,從而使所學的知識和觀點系統化。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應建立在師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礎上,要突出“做”的地位,強調在做中學,做中教,學教互動,做中反饋。而這種基礎的實現,則要求歷史教師要組織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互動教學中,教師的精心構思、巧妙設疑是達到理想教學效果不竭的動力。此外,學生還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點,要在參與和體驗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逐步形成獨立的探究能力。
三、設置新穎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現在的中學生充滿生機和活力,好奇心強、求知欲盛、可塑性大,這些都可成為培養學生興趣的基礎,只要學生不采取拒絕的態度,學習與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完全可以調動起來的。歷史與現實問題相結合與極富挑戰性的提問能引起學生心理上的興奮,讓其產生一種渴求探究的強烈愿望,引發自覺的學習要求。
四、講評試卷也可放手交給學生
一套試卷的講評,在滿堂灌的教學形式下,下課時肯定會有一小部分學生睡香了,還有一部分學生昏昏欲睡,老師累,學生也累,怎么辦?我們可以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老師解放出來,讓學生活躍起來。
每次統練或月考結束,老師可以把答案交給學生,學生按小組討論組員做錯的題,上課時將各小組沒討論明白的題提出來,由討論明白的小組來解答,都不會講解的題,老師帶領大家完成。剛開始的時候,我會提醒學生講題要注意的情況,要先分析題干中的有效信息,諸如時間、地點、人物、反向詞等,然后逐個分析題肢或材料。以后逐漸需要提醒學生的地方越來越少。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學生講得很好。在討論、爭論與講解的過程中,增強了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歷史學習和答題思維,同時也增強了學生有針對性看書的能力,鞏固了基礎知識。學生感覺自己是課堂的主角,競爭意識強烈,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中學歷史課程是一門確定性史學知識的綜合課程,傳統歷史教學中,以固定章節為主,重點考察知識點,以教師講解為中心,學生被動灌輸知識,弊端不斷顯現,中學歷史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探究式教學近年來受到各國的重視和推崇,具有顯著的人才培養優勢,符合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楊星.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初探.《考試周刊》,2013(81)
[2] 孫群山.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考試周刊》,2012(32)
[3]余冬梅.探究式教學在中學歷史課堂中的應用.《科教導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