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合作是人類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在現代社會是否具有協作精神,能否與他人合作,已經成為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而這種合作意識必須從小培養。學校課堂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主要陣地。本文主要從構建模式的前期準備和具體操作過程兩方面著手,論述如何從構建合作學習模式,打造高效課堂這一問題。
【關鍵詞】合作;合作學習;主體性
合作學習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交流機會,學生經過互助合作達到學習目標,體驗到了合作成功的快樂,自然而然地把自我融入到集體當中,樹立起合作精神。它在培養和構建學生主體性,克服傳統教學阻礙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弊端方面也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它把學生從單一的、不平等的師生交往和狹小的生生交往中解放出來,給學生創設了培養諸多優良品質和素質的優良環境條件,給學生均衡平等的學習鍛煉機會,真正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性人才。那么,如何構建合作學習模式,打造高效課堂?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構建模式的前期準備
1.變革座位排列方式
課堂中學生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合作參與的方式和程度。傳統的“插秧式”座位排列方式,局限于同桌兩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不利于大范圍的交流學習。因此,在課堂中可以把課桌排成凸字形或T形,大家聽課時,統一面向黑板,分組學習時,便圍成一圈。使教室形成一個有利于合作學習的環境。
2.尊重學生個性,激發學生自主參與意識
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立人格,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使每個學生充滿自信與希望,滿足學生在歸屬方面的情感要求,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自覺地參與小組合作中,樂學、好學。
二、構建模式的操作程序
1.適當分組,合理搭配
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男女性別、個性差異,能力強弱等狀況進行合理搭配分組,每組4~6人,可以運用組內成員的差異性、互補性,以便于學生的參與和互助合作,又可利用組間水平的大體平衡開展公平競爭。還可以指定或推選一名組長來組織和實施,并以此來形成合作學習小組的核心。
2.積極質疑,開拓思維
我們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要注意設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他們創新的意識。首先要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分析和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教學英語課文時,讓學生自讀課文后找出自己不懂的詞、短語及句子,同時教師給出與本文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使學生在分析,質疑中開拓思維,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3.小組交流,合作研討
學生把自己不懂的疑難問題在小組中提出來,向其他同學請教,由學生的個體探索轉入小組的集體探索。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及老師的點撥下,將五花八門的問題提出來進行討論,學生各抒己見,每個人既是老師,又是學生,互教互學,互補互促,憑著小組的集體智慧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在愉快的合作中解決問題,學習興趣得到了技法。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小組活動,大家共同完成某一任務。
4.深化討論,總結評價
在小組學習后,教師可讓各組匯報自己的學習收獲,談談解決了什么問題,向全班同學展示探索的成果。各小組可推薦一名主講人,集中大家的意見進行闡述,全班同學進行補充。此時就有小組探索轉入全班范圍的全體探索。各小組合作學習的信息高頻率、廣泛、深入地相互傳遞,學生的思維不斷相互碰撞,同時,教師應引導他們深入研究,使問題得以圓滿解決。
在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最后,還應幫助學生對所接受的新知識、新技能進行細致的歸納總結,培養學生歸納能力和提高理論水平。由此,學生從實際中總結出理論,又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使教學始終處于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
綜上所述,我們只有確立了“以學為術”的思想,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學習,以集體力量去教育、感化每一個學生個體,激發他們的自主意識、參與意識、創新意識,我們的教學才能夠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打造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