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英語是一門基礎學科,英語教學在注重培養學習素養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有效的語言工具。語文教學在注重培養人文素養的同時,同時要求學生盡量做到看、寫、讀、聽、背多管齊下和眼、手、口、舌、腦的綜合運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機械操練中走出來,讓他們在一切語言交際中有意識地感受語感,把握語感。針對這一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如何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進行探討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具體措施和策略。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學;創新能力;提高;口語表達
“一塊黑板、一只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初中英語教師以灌輸為主的傳統教法模式在新課程標準下逐漸被打破,如何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提高英語教學是廣大農村英語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事實上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存在極大的困難: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減退,兩極分化在加劇,每個班上都出現了一大批偏差學生,學生的英語成績大幅度下滑, 針對目前這種現象研究發現:農村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下滑是由于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的不能夠對應新課程的要求,農村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也達不到英語新課程的要求,結果導致新課程的理念與農村教學實際嚴重脫節。讓初中英語教學“堵”而不“通”。
一、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困難重重,“危機四伏”
(1)初中英語新課程與小學英語不能接軌,初中生在小學時不把英語課當主課教,小學英語老師對英語課的重視程度很不夠,教師不清楚學生學會了什么,不會什么,所以就讓初中英語教學無所適從,所以導致了初中英語教學出現了斷層現象。絕大多數初中老師不研究小學英語教材,他們在初中教學時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定勢組織教學,結果導致學生知識不系統,部分學生難以接受初中老師已習慣了的教學方法,所以最終導致學生新知識跟不上,新教法適應不了,最終淪落為英語學困生。農村學生普遍比較自卑,愛害羞,學英語張不開嘴,怕人笑話。
(2)農村多數家長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夠重視,部分學生雖重視對英語的學習,但方法不當,感覺越學越差,最終失去了英語學習興趣。有部分學生曾參加過課外英語補習班,因此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大部分未參加過補習班的學生感覺自己比不上人家,于是就成為英語學習的弱勢群體,上課成了看客,成了英語學習的旁觀者。農村初中部分學生經常不能完成英語作業,課后復習,自我管理能力與學習習慣較差,而多數家長意識不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平時又很少配合教師監督其子女的學習,甚至認為子女學習成績的好壞是學校和教師的職責,與父母無關,從而使這些學生的英語學習潛力無法充分發揮出來。
二、改變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現狀的措施
正是由于這些危機,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在新課改的過程中出現了與新課程目標不匹配的尷尬局面,新課改沒有使學生英語學習更積極、更主動,反而使教師教學更困難,學生學習更被動,想要改變這種局面,要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1.提高教師素質,引進“活水”
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扎實、要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努力鉆研教材,使科學性和思想性有機結合,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很自然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創設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變“僵”為“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可見,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上課時,教師盡可能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風趣幽默、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教學環境。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敢用英語大膽發言,積極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英語和施展能力的興趣。
3.改變課堂消極心理狀態,變“死”為“活”
一節課45分鐘,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來說,如坐針氈,這些學生上課時表現為茫然、觀望、應付。所以,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對差生進行激勵,給差生提供參與機會,給予一定優惠政策,讓差生也能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使其逐漸培養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4.創新方法,釋放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變“舊”為“新”
無論哪種學習方法都要以人為本,一切從學生的未來著想。我們應該還學生一個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由地在學海里遨游,在生活中感悟。讓課堂成為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教師把平時教學中用在多余的分析、無效的復述、拉鋸式提問的時間節省下來,還給學生支配,保證他們有充足的時間獨立自主地學。
總之,在新課改的過程中,針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出現了的一些與新課程不相符的情況,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原因,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并借以切合實際的方法,假以時日,持之以恒,我們堅信: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一定會擺脫困局,如新升的旭日蒸蒸日上。
作者簡介:
張莉峰(1977.2~),女,漢族,河北保定人,大學本科學歷,現任職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東閭中學,中學二級教師,曾多次獲得省、市、縣級獎勵,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