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鵬義
【摘 ?要】體育教學改革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現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讓學生獲得快樂、自主的情緒。從初中體育教學的現實情況和實踐情況入手,結合多年體育教學的經驗,對初中體育教學提出一些創新的觀點。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探究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規定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體育技能及體育訓練,進而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行為習慣。隨著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并根據現在初中體育的教學現狀,教育部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目標,接下來具體談論一下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幾點建議。
1 教師轉換角色與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
體育教育本身是一種實踐性與創造性的勞動。轉變教育觀念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體育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質量觀和評價觀。新課程標準指出,體育教師要成為發展學生身體,促進心理健康,指導技術技能,培養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質的組織者、指導者、啟發者、促進者和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成長。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塑造與新課程環境相適應的教師角色,要樹立新的學生觀,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具有個體差異,并具有發展的潛能和動態發展的學生觀;要樹立培養學生創新素質和體育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發展的躦量觀;要樹立激勵學生不斷進步,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觀等。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過分強調運動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使運動技術教學成為體育課程關注的中心,忽視了除運動以外的其他學習內容,使體育課程目標和任務難以全部實現。新課程下的體育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斷地改善和發展自己的知識結構,形成新的教育觀、教學觀,體現平等、自主、互動的教育思想。
2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改革實施和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新課程的推進要致力于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應真誠對待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學習,體育教師要創設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特別是教師應善于運用一些策略,創建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和諧的課堂氛圍。首先,體育教師應注重自我形象。必須保持積極的情緒,以真誠的態度、飽滿的精神和熱情去感染影響學生。
3 提高對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認識
3.1 學生們沒有端正的鍛煉態度。沒有鍛煉興趣和良好的鍛煉習慣,是無法真正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的,當然也就無法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相反,學生如對鍛煉有濃厚的興趣。又具有良好的鍛煉態度和習慣,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精神飽滿地參加鍛煉。因此,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多組織一些教學比賽,使學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同時,針對許多學生在比賽中體力下降快、跑不快、跑不動等現象,教師應及時指出:“速度和耐力是想打好籃球的基本保證。”這樣,教師結合學生的特點,安排一些有關跑步的游戲,學生就能較自覺地練習跑步,教學效果就好多了。因此,體育教師應轉變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主動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3.2 合理安排鍛煉。很多學生喜歡清晨進行體育鍛煉,這首先是由于清晨的空氣新鮮,早鍛煉有助于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出,吸人較多的氧氣;有利于體內的新陳代謝加強,提高鍛煉的效果。其次,清晨起床后大腦皮層處于抑制狀態,通過一定時間的體育鍛煉,可適度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度,從而有利于一天的學習。早鍛煉時,涼爽的空氣刺激呼吸道粘膜可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不易發生感冒等病癥。
3.3 寓情于教,以情感人。體育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向活動,也是師生之間通過活動的情感、意志、興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教師只有以情感人,才能產生師生之間積極的情感交流。這時,思想教育的內容才能在學生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覺愉快地被接受,才能轉化為學生自身迫切的要求。思想教育只有在這種和諧、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學氣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常有這樣的例子,有的學生有缺點或錯誤,如果與他感情不好的人去幫助教育,他不但不會接受,反而認為是“整人”;如果由與他關系較好、思想感情融洽的人去幫助,便能樂于接受。教師在學生中樹立較高的威信,就應該有強烈的事業心和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崇高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熱愛學生、關心學生、體貼學生的美德。這樣才能達到師生感情融洽如魚水、思想交流無聞隙。
3.4 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而體育教學作為一種塑造和培養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不僅能使學生增強體質,掌握和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術技能,同時還可以開發學生能力,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道德情操。
總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我們體育教學的目的,實施素質教育是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在保證學生健康的前提下抓住年齡的黃金期,加強鍛煉,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并繼續把教學改革實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