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瑾



【摘 要】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是幼兒階段的首要任務,而開展豐富多樣、適合于幼兒的體育活動是增強幼兒體質,增進幼兒健康的積極手段和重要途徑。在《指南》的指引下,孩子和我們共同創設了中班運動性區域,通過幼兒游戲、觀察分析、互動研討、游戲創設、反思優化等形式將運動性區域游戲落在實處,從設置情境,激發興趣;追隨幼兒,適時調整;關注個體,個性發展;享受自主,綜合提高“四步曲”中,真正關注幼兒需要,快樂運動,促進幼兒在運動性游戲中獲得情感、技能和經驗等方面全面協調的發展。
【關鍵詞】中班;運動性區域;關注;快樂
身體運動是幼兒生長發育的必須,喜歡運動也是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體育活動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中班的孩子精力充沛、體力較佳,基本動作更加的靈活,可以自如地跑、跳、鉆、爬、攀登等等,在結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指南》中健康領域目標,我們中班開展了運動性區域活動,關注幼兒的需要、興趣、經驗,通過幼兒游戲、觀察分析、互動研討、游戲創設、反思優化等形式將運動性區域游戲落在實處,真正“關注需要,快樂運動”。
一 、“一步曲”?——設置情境,激發興趣
1.幼兒游戲
在小班的時候,孩子們就經常用紙球、飛盤、沙包進行了拋、接的游戲。升入中班,借助已有的材料,創設情境,鼓勵孩子們創造性的玩。如:用飛盤開汽車、青蛙跳荷葉、袋鼠跳、戴帽子等進行走、跑、跳、投擲、平衡等技能發展;用紙球滾球、拋接球、夾球、踢球、投球進行投擲、踢、跳、滾、夾等技能發展;用沙包開展夾包踢、看誰走得穩、看誰能接住、烏龜運糧進行平衡、投擲、跳、爬等技能發展。
2.分析反思
通過觀察發現,孩子們能一物多玩,但玩法比較局限,還是基于小班幼兒的水平,所以有時會出現拿著器械到處亂晃,無所事事。說明這些材料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激發他們的興趣了。
無獨有偶,有一次和孩子們在戶外活動,孩子們拿著沙包、紙球對著空中的“門簾”興奮的砸著,玩得不亦樂乎。通過觀察發現,孩子們對投擲很感興趣,如果創設投擲區不僅可以調動幼兒運動興趣的同時,發展了投擲能力,還有利于幼兒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
3.幼兒參與研討及創設
于是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可以用哪些材料投擲?投擲些什么?需要哪些輔助材料?孩子們想到了已有的沙包、流星球、紙球,砸“灰太狼”、投籃、套圈等等。我們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及《指南》健康中單手將沙包向前投擲4米左右的發展需要,從安全、便捷、實用(一物多用)、層次性、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認知特點六個方面著手創設了投擲區。將整個三樓大廳劃分為上、中、下三個空間維度,還充分利用了場地上幼兒做操時站的點子和線條,為不同能力的幼兒提供不同的投擲距離。
上:“砸怪獸”是一個高空投擲游戲,在大廳的梁上釘了一些鉤子,將幼兒比較熟悉的動畫片中的形象,如灰太狼、格格巫、各種怪獸等“可恨”的形象作為幼兒的投擲對象,孩子嘗試高空擲球。貼近幼兒生活,激發運動興趣。
中:“灌籃高手”是由固定在墻面上的高矮不同、直徑大小不同的籃筐及沙包、紙球組成的投籃游戲,并有相應的獎勵標準。投進直徑最大的“籃筐”可得1顆星,投進直徑中等的“籃筐”可得3顆星,投進直徑最小的“籃筐”可得5顆星,這樣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同時體現材料投放的安全性、層次性。
下:“喂娃娃”和“套圈”。“喂娃娃”的主要材料是每個班都有的大提桶,體現了材料使用的便捷性。
二、“二步曲”——追隨幼兒,適時調整
1.幼兒游戲
孩子們看到空中懸掛的各種“可恨”的怪獸,激起他們投擲的興趣,他們高仰著頭,使勁認真地“打”著“怪獸”, 喊著:我砸到格格巫了,我砸到灰太狼……還有些孩子喊著:“老師,我砸不到,太高了”“老師,他的球砸到我了”。
墻上大大小小的籃球架,激發起他們像“灌籃”高手一樣一次一次的投籃,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洞口大小不一的籃球架,將一個個紙球、沙包投進“籃球架”里,孩子們互相問著:你投了幾個?還有些孩子說:我投不進去……。
地面上擺放著高度不一的套圈支架,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遠近不一、高度不一的套圈材料,練習套圈。
2.分析反思
通過觀察發現:
(1)投擲區各場地之間自然隔離,幼兒在開放的環境中,有了更多自由、自主、自發的機會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器械、玩伴和游戲方式。
(2)投擲區借助各種輔助材料,秉承自然、環保、自制原則,這些材料可以自由組合練習投遠、投準。
存在的問題:
(1)存在安全隱患,尤其高空“砸怪獸”會砸到對面的孩子。
(2)缺少規則意識。如:“砸怪獸”,幼兒玩得很興奮,會忘了站在線后,忽視了從遠處“投”的技能;如“喂娃娃”,幼兒直接跑到桶前把球扔了進去等等。
(3)整個投擲區的情景和游戲不足,部分區域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如:“投籃區”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投中?球投進去后都滾走了等問題。
(4)材料不合適。如“籃球架”太軟,不宜立住,一會兒“架子”就耷拉下來了,所以總是投不進去。
3.幼兒參與研討及再創設
針對幼兒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和孩子們討論:你砸到怪獸了嗎?為什么有些能砸到,有些砸不到?為什么會砸到小朋友?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有沒有投籃成功?孩子們通過觀察發現:有些怪獸高,有些怪獸低;有些站的近,有些站的遠;有些沒站在起點處砸(會砸到對面的孩子)……
那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孩子們暢所欲言,有的說:可以根據自己個子高矮選擇高低不一的怪獸;可以增設有一些高度的小柵欄之類的物體;砸怪獸時大家站在同一方向;將投籃區的“籃架”更換掉(更為“扔果子”游戲,將“果子”和“果樹”都縫上子母貼,將“果子”扔到“果樹”上并粘住為勝,這樣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投擲的結果,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三、 “三步曲”——關注個體,個性發展
1.幼兒游戲
砸怪獸區:孩子們躲在不同距離的柵欄處“偷襲”各種各樣的“怪獸”;
扔果子區: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距離,“賣力”的將一個個“果子”結到“果樹”上,還數著1、2、3……高興的說著:“我扔了5個”“我扔了6個”。
2.分析反思
現在的投擲區在孩子們共同參與下,我們努力實現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自由——選擇材料的自由、結伴自由、玩法的自由,增加幼兒自主運動游戲的機會,把游戲盡可能歸還給幼兒。但是這樣的自由并不是毫無規則、毫無想法的隨意活動,而隱含教師的間接引導和目標的把握、理解。通過自主活動,孩子之間的交流就多了,社會性得到了發展。
在運動中關注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難易不一的材料。
我們知道: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內容,帶給幼兒的將是豐富的運動體驗、體質的增強以及富有個性的發展,這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縱觀我們已有的這些材料和區域,多是以發展投擲功能的器材,除了這些還可以提供哪些材料發展其他運動技能。(走、跑、跳、平衡、鉆爬等)
3.幼兒研討與再創設
于是和孩子們進行了討論:你還喜歡玩哪些體育游戲?需要哪些材料?怎么玩?在玩的時候注意些什么?然后和孩子們進行大量資料的收集,結合中班的年齡特點以及孩子平時活動中的興趣愛好,開展了小型體育器械制作與觀摩活動,教師與家長齊動手自制了其他的小型體育器械:小推車、大腳板、跳格子、套圈、尾巴等琳瑯滿目的低結構、非結構材料。
四、“四步曲”——享受自主,綜合提高
1.幼兒游戲
孩子們自由組合結伴游戲:投擲球、開火車、網兜球、套圈、拉力器、踢毽子、打球、大腳板等等。
如:玩大腳板,昊昊和雯雯穿上了大腳板,昊昊搖搖晃晃站不穩,兩人總是沒法前進,容易摔倒,不好走……試了幾次后,昊昊抓住雯雯的手,雯雯說:我們先走右腳,終于兩人步調一致的前行。
四五個孩子共同協商:今天玩什么?需要哪些材料?怎么擺放?在什么區域玩?遇到問題如何解決? 如,在一次自主游戲中,4個孩子共同結伴選擇材料,布置場地。在擺放過程中,發現大牛將“大腳板”往后移動,原來他發現靠的太近不好走。
2.分析反思
(1)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如,《指南》健康領域建議中所說:結合活動內容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為了實現游戲的意愿,孩子們總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而我們要保護孩子的安全不是我們沖在前面去給他們要怎么樣,而是讓孩子自己去發現,自己去調整。如:玩大腳板,需要兩人配合步調一致的前行,孩子們發現問題:容易摔倒,不好走……在自己摸索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商量好先出哪只腳?前后兩人拉住手等等……
(2)幼兒有了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指南》中指出:為幼兒準備多種體育活動材料,鼓勵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展活動。體現在——我的器械我做主。孩子依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運動經驗自行選擇游戲玩伴、材料、內容、方式,滿足了幼兒的運動,也滿足了幼兒的探索。
教師應該給與幼兒足夠多的材料投放,適宜的環境創設,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把學習、操作的機會還給孩子,讓孩子有更大的空間。這樣的話,有了自主,幼兒就會感到身心的愉悅,會呈現出教師意想不到的狀態,會發現幼兒其實有無限的潛力與多姿多彩的創意和想法。
(3)創設溫馨的人際交往氛圍,發展了社會性。通過自主活動,孩子之間的交流就多了,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在游戲中的相互合作進行運動,并且學會了良好的文明習慣,就是要等待,不是以自己為中心了。
(4)感受到運動的愉悅性。幼兒在運動過程中,可以自己做主,約束力就降低了,活動中人人都是參與者,而不是活動的被評價者,所以孩子們不用擔心自己這個運動做的好不好,是不是做的對,而是愉快、自由、輕松地構建自己的整個的運動過程,從運動中獲得愉快感。
(5)習慣、規則的養成。在游戲中有了規則意識,知道如何游戲、有序的排隊等候等等;活動結束后把相應的材料放回到相應的地方。
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我們就要思考:在發展幼兒運動技能的同時,如何更好、更多的余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機結合、相互滲透。我們將在后續的游戲中繼續觀察,不斷調整。
相信在和孩子一起探索運動性區域游戲實踐的過程中,只要我們追隨孩子的需要、興趣,把握幼兒年齡特點,從理性觀察到情感支持,再到環境提供,在游戲中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適時回應,孩子們就會在游戲中發揮出意想不到的創造力和主動性,在運動性區域游戲中分享快樂,體驗成功,獲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