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琴
【摘 要】高中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是其學習進步、健康成長的基礎,而其良好的行為則得益于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可以說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而且會直接作用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并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學生;心理健康;良好行為;養成策略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發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顯著變化和心理上的急劇發展給他們帶來許多新的問題。隨著高考體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資格的放寬,競爭日趨激烈。高中生普遍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沉重的課業負擔;加之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識不強。
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心理健康狀況的不同步性及原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調節和認知技能的使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無明顯的影響;學生學習的內在價值與學生的學習目標成負相關,說明學生的內在價值感越高,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越好,學生的考試焦慮與軀體化呈顯著正相關。
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對初中到高中生活環境變化的不適應,很多學生第一次住校,而且進入高中階段,學生強強相遇,對自己要求較高,學習壓力大。對學習方式變更不適應,高中需要學生具有更強的學習主動性,很多學生由過去初中老師的掌上明珠“淪為”普通學生,產生了心理問題。高中生源的差異較大,農村、城市學生聚到一起,人際關系和生活方式需要協調和相互了解。經濟、社會的巨變,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些人面對變化后的不適應而產生心理壓力,調整不好就表現出各種心理問題。
那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良好行為如何養成呢?
一、加強高中心理教育的整體氛圍建設
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其教育態度與方式,同時,心理教育實踐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體教師當中形成重視心理教育,進而積極參與心理教育的氛圍就顯得十分重要。無論是哪一學科的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爭結合自己的所教學科將心理教育的內容滲透進去。在具體的學科教學工作當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增強在學校行為活動中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與效果,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并直接提高學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圍建設不僅能夠促進教師教育理論素養的提高,而且能夠推動更多的教師乃至全體教師參與心理輔導活動,以利于在學校營造起關心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氛圍。
二、心理教育與德育結合
有效的德育與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進的。心理教育對德育來說,是教育手段和諧;德育對心理教育來說,是人格發展升華。德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心理教育則是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及個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礎是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應注重將學生的品德教育與心理教育有機結合,品德教育具體指導學生的正確行為標準,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應該培養學生內心對正確行為規范的認同,并內化為自己的心理規范。只有將品德教育與心理教育二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有效的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的形成。
三、開設心理輔導課程
心理輔導教育工作的目標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應開設心理輔導課。開設心理輔導課是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強調學生自身的體驗與感悟。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輔導課作為一種集體輔導形式,其內容也有所區別。如高一年級主要是納悅自己,適應教育,人際關系中的理解與信任問題,學會自我設計等;高二年級側重于社會責任感教育,學會自我賞識與自我暗示能力、應考心理輔導等;總之,是讓學生們討論、體味生活,感受真實的自我。
四、寓疏導于活動之中
在心理疏導上,應充分利用教育的自身特點及學生的心理特征,寓疏導于活動之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每一門學科,每一項活動中之中;通過有意識的場景設置,來讓學生置身于豐富的活動之中,獲得切實感受。為此,學校可以對課時結構進行了調整,開設一系列的活動課,如寫作興趣小組、生物興趣小組和體育活動小組等。從而為心理疏導創設情境,并可以對學生心理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五、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學生心理資料的收集意義重大,許多資料具有保密性,由專職心理教師負責收集和管理。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可以了解學生群體心理與行為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監控自我完善過程;為學校心理輔導研究和教育科學研究收集信息。學生心理檔案收集要全面,既要有班級和學校的團體資料,又要有反映學生個體各方面特征的資料;既要有數量化的資料也要有非數量化的資料。最為重要的是要從積累的檔案資料、數據中分析總結出有價值的信息,而不僅是為了應付檢查和存貯檔案,要為師生和學校提供及時有價值的反饋,為有效開展高中生心理教育服務。
總之,良行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僅是學生良好學習、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其積極影響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學生這些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離不開學生本身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離不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是非常有重要的,其意義不僅在于學校規范管理的需要,更在于著眼未來,對學生一生的成長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