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瓊
摘 要:教師要巧妙設疑,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質疑,并找到解疑的辦法,做到釋疑有術,幫學生打開學習語文的通道,使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深化。
關鍵詞:質疑能力;導疑有法;尋疑有方;解疑有術
在全球諾貝爾獎得主中,猶太人占的比例很大,以色列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鼓勵學生“不斷地問問題,挑戰真理”。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要善于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疑問,這對于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知道如何對學生的已有知識加以妥善利用,積極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從“不會問”“不敢問”,到“善于問”“敢于問”“勤于問”。教給學生科學合理的質疑方法,也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尋找并總結出質疑、解疑的思路和方法,通過自我探究真正獲得提高學習效率的途徑,找到學習語文的綠色通道。
一、巧妙設疑,打通“不敢問—勇于問”的通道
教師的設疑關鍵在于“精”和“準”,讓學生不但可以通過教師設置的“疑”問解決知識,而且可以從教師設置的“疑”問中學習到設疑的方法和技巧,使教師的設疑起到一箭雙雕的功效,使學生通過教師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勇于邁開自己質疑的腳步。例如,在教學《將相和》這篇課文時,由于文章篇幅較長,想讓學生更深入地領悟文章中人物所具有的品質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我采用長文短教的辦法,抓住關鍵問題展開教學。用文中的關鍵語句“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給學生進行設疑——“藺相如是想真撞還是假撞?”這個疑問深深地觸動了每個學生的神經,激起了學生的熱烈討論和深刻分析。學生意識到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以“真撞”還是“假撞”來回答,“撞”與“不撞”關鍵要看秦王的態度,藺相如是想見機行事,從中學生不難體會到藺相如的機智和勇敢。隨后,教師又進行了第二、第三次“設疑”——“藺相如是想跟秦王真拼還是假拼?”“藺相如到底是真怕廉頗還是假怕廉頗?”使學生從教師巧妙的“設疑”示范作用中學到了如何去設疑并解疑,提升了學生提問的信心和勇氣,同時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學生的思路。
二、教給方法,打通“勇于問—善于問”的通道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首先就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學生勇于提問是一種好現象,但勇于提問并不是說學生隨口提個問題就叫勇于提問,關鍵是學生要懂得如何提問,問什么樣的問題,就是要善于提問。對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加以引導:(1)對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質疑;(2)對似懂非懂的問題質疑;(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細節要質疑。質疑的這“三個層次”可以稱作是:設問性質疑、推敲性質疑和疑難性質疑。
設問性質疑也可稱作是自問自答式的質疑,這類疑問通常是學生自己就可以解決的。為了激發學生設問性質疑的積極性,我要求學生進行新課預習質疑學習,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共同分享預習收獲,互相交流預習成果。
推敲性質疑就是學生對所讀文章中自己不懂之處做出標記,反復揣摩,以求理解掌握。但有些問題會在學生自己多次努力嘗試之后仍無法得以解決而演變成為疑難性質疑。如,在教學《永遠的歌聲》一文時,有些學生對課文為什么以“永遠的歌聲”為題似懂非懂,有些學生對人們容易忽略的“在大人們的責罵和追問聲”質疑:“為什么大人會對我們責罵和追問?”……在尋疑而又找不到答案后提出的疑問可能是大多數學生都遇到的具有共性的疑問,是很有學習價值和意義的。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了學生“自主讀書”的實踐活動是非常有成效的。
三、釋疑有術,打通“善于問—求真知”的通道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一種手段或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自己所能對學生提出的一些疑問給予合理的解答,當然這也并不代表教師對于學生的提問一定要做到有問必答,有問一定要馬上作答。有些學生會因自己課前預習不充分或不認真而產生一些本可以自己解答卻不得不尋求教師幫助的問題。對于這樣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看教科書,讓學生自己去尋求解答,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或者,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這類問題進行“暫時性擱置”,允許學生先存疑,但同時要求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力求解疑。如,初讀完《老人與海》一文時,有學生質疑:“為什么老人做夢時總是夢見獅子?”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老人與海》這個故事看似簡單,實則內涵豐富,文中逼真的事物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獅子等具體的事物究竟代表了什么呢?同學們不妨去了解一下作者海明威的生平,再去深究老人的性格特點,可能答案就出來了。”我通過引導學生一步步去解疑,使學生不僅能體會到文章的寫作藝術及其巨大魅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釋疑之道。
有時,課文學完之后學生還會產生另外一些疑問或想法。例如,《老人與海》一文,學生根據結尾的句子質疑:“老人辛辛苦苦才捕獲了馬林魚,為什么要把它雪白的脊骨隨隨便便地扔掉,而不是珍藏起來?”我便向學生推薦了《老人與海》這一原著。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教改的深入,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質疑精神、質疑能力,成為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但愿“質疑教學”能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并在教學中切實有效地開展起來,真正幫助學生打開語文學習的通道。
參考文獻:
[1]徐龍海.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J].小學語文教學,2010(11).
[2]王淑英.論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