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桂陽
【摘 要】樣例教學是高中化學教學階段最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但教育實踐和教學研究表明,樣例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水平不高。有效的教學策略是促進高一學生在化學樣例學習中質疑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為此,筆者在采用問卷調查、教學觀摩、訪談、理論分析、準實驗等方法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根據了解的影響因素,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相關策略。
【關鍵詞】高一化學;樣例教學;質疑能力;策略研究
1.采用開放性和消退式樣例以提供學生質疑的空間
1.1策略的內涵和提出的依據
所謂“開放性樣例教學”即讓學生在較寬泛的條件和環境中自主完成的非統一性和非標準性樣例,它具有目標廣泛、自主性強、實踐性強等優點。筆者認為,開放性樣例教學首先需要設計或選擇開放性樣例,所謂的開放性樣例是指樣例的條件、問題、解決的方法或答案等方面具有開放性,從而在開放的教學環境中進行教與學。
1.2策略實施的案例分析
【片段一】老師布置一道研究性學習題:在檢驗濾液中的微量碘單質時,有幾個小組都是先加氯水,再加淀粉溶液,結果有的小組能看到淀粉變藍,有的小組卻看不到變藍現象,請各小組協作查一查資料,分析可能的原因。同學們之中馬上就傳來討論聲:“我們的也看不到變藍!”
師:“大多數同學檢驗出了海帶灰濾液中的碘元素,而且通過分析知道了在灼燒后的海帶灰中碘是以碘離子的形式存在。既然在濾液中存在著碘離子,那為什么我們有的小組也按步驟操作,沒有得出應有的結論呢?”
(同學們熱烈討論)
師演示:取適量海帶灰的濾液,往濾液中滴入數滴淀粉溶液,再滴入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蕩,溶液無藍色出現。(不少同學訝異不解)
師:“有同學知道為什么嗎?”
生:“……”(同學們均很疑惑)
師演示:取適量海帶灰的濾液,往濾液中滴入數滴淀粉溶液,再滴入少量稀的氯水,振蕩,藍色出現了。(學生驚訝) 師:“如果看完下面這段文字,再試想一下原因呢?”
(知識鏈接:3Cl2+I-+3H2O→6Cl-+IO3-+6H+)
師:“第一次滴入的是新制的氯水,第二次滴入的是稀的氯水,現象迥異,這是為什么呢?”
h生:“氯水濃度不同,實驗現象不同。”(同學們大多仍在思考)
i生:“新制的氯水氧化性非常的強,它可以將碘離子氧化生成碘單質,繼續進行氧化,最終生成碘酸根,所以我們用新制的氯水作為氧化劑無法檢驗出碘離子的存在,問題就在這里!”(同學們鼓掌)
執教者反思:
本環節,我發現在開放性探究形式樣例的課堂上學生們的反響很好,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2.采用懸疑式情境和激勵性評價以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和勇氣
2.1策略的內涵和提出的依據
懸疑性的問題易使人一時猜不透、想不通,卻又丟不開、放不下,因此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動機,有利于學生在緊張而又愉快的氛圍中獲取新知識。事實證明結果依舊與預設相悖,進一步造成了懸念。教師通過一步一步制造懸念,一層一層解決問題,一環扣一環地心理刺激,使學生產生“欲罷不能”的心理狀態,并開啟學生的思路,豐富學生的想象,加深了學生的記憶。
所謂激勵性評價具體指的是在樣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情感、語言以及恰當的教學方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不同角度充分肯定,給予學生贊賞與鼓勵,在心理上使學生可以切實得到成功體驗以及自信,以此將學生進行質疑的動機激發出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2.2策略實施的案例分析
筆者將本人所任教的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就上述教學設計進行教學實施,以探討樣例教學中采用懸疑式情境和激勵性評價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影響。
【片斷三】
師:同學們,昨天大家預習了碘的提取,能說說預習后的收獲有哪些嗎?
a生:“我知道碘主要存在于海帶等海洋植物中。”(老師微笑地給以贊許的眼光)
b生:“我了解到碘酒中碘是游離態的。”“這個發現也很棒!”(老師豎起了大拇指)
c生:“我發現了加碘食鹽中的碘是碘酸鉀的形式”。“真細心!”(老師鼓掌)
d生:“我了解到人體缺碘不行,但碘超標也會引起甲亢,嚴重的可能得甲狀腺癌”。(同學們更驚訝,紛紛表示贊賞)
執教者反思:
1.只要有機會,應讓所有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所以學生發表了見解后,我都及時地進行激勵性評價。
2.評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一個微笑、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手勢、一句贊同的話,都能讓學生接收到老師發出的鼓勵信息,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3.用教師質疑的行為引導學生感悟質疑的方法
3.1策略的內涵和提出的依據
因此,教師長期地向學生親自示范這些質疑的方法,使得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不斷學會質疑。所提出質疑的問題也不至于太空泛、太離譜了。在樣例教學中對于不同視角的問題應引導學生善于用不同的方式給予解決。
3.2策略實施的案例分析
筆者將本人所任教的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就上述教學設計進行教學實施,以探討教師質疑的行為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影響。
【片段五】《海帶中I2的提取》問題設計
①怎么做才能使海帶中的含碘物質溶解于水中?②海帶里面的碘元素是以什么樣的形式存在?假設是以I-離子形式存在,那怎么才能使其轉化成I2?選擇何種氧化劑較為合適?③假設海帶中的碘元素是以IO3-離子形式存在,那怎么才能使其轉化為I2?選擇何種還原劑較為合適?④怎樣檢驗反應中生成的I2?⑤怎樣將溶解于水中的I2提取出來?
某老師接連的5個問題設計很精巧,從所涉及的化學知識角度來分析,問題①中的含碘物質溶解于水的問題應用了碘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問題②中碘存在的形式以及由I-到I2的轉化需要用到相關的化學性質方能解決;問題③中還原劑的選擇則要求學生在分析評價各種還原劑的基礎上才能加以選擇;至于問題④、⑤中怎樣檢驗和提取所生成的碘單質,則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整體方案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