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觀榮
摘 要: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包含多個方面,主要從“課堂環節設計”高效性的現狀、內容和意義等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環節設計;高效性;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以來,“有效教學”話題引起了廣大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的廣泛關注,并進行了一定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運用于英語學科教學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隨著社會科學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仍然在思考著一個問題——為什么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也學得很辛苦,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呢?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仔細分析會發現,由于各種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現象。可以說,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和所受到的最強烈批評就是低效問題。我們的許多課堂的“有效”教學并非真的“有效”,只是對于“無效”來說有著“低效”的教學行為罷了。在觀摩課中,環節任務設計則過于精致,有著過多的“牽鼻思維”。教學過程看似“安靜高效”或“熱熱鬧鬧”,其實學生只是在機械地執行一個嚴密的計劃而非“高效”地教與學,因此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并非僅僅是“有效性”。
課堂教學高效性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課堂教學環節設計就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英語教學課堂環節設計是英語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英語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具體環節所做出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課堂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又是在教學各環節中得以體現的。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首先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各環節的內容,低效的設計是不可能牽動高效課堂教學的。因此,高效的英語課堂環節設計能夠帶來英語課堂的高效性。
從英語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課程標準的有關規定來看,新課程在繼承過去英語課程經驗的基礎上,有機融合了基于過程的課程的特點(也就是教育應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在新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目標中增加了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并對這三個方面應達到的內容標準作了較為具體的規定,這是過去的英語課程所沒有做到的。因此,先前的“有效課堂教學研究”在這些方面體現或重視得較少,于是“高效課堂教學”,從理念和實際意義上講,反映了我國英語課程和當前國際外語課程的發展趨勢。
高中英語“課堂環節設計”的高效性:
1.有助于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對課堂環節精心設計并融入“課堂教學是在社會文化的情境制約之下的多維活動,即認知活動、社交活動和內心活動”這一理念,就能更好地實現由“控制者”向“主導者”的轉變,由傳統的以“能講”為主要特征的教師角色向新理念的以“善導”為主要特征的教師角色轉變。
2.有助于拓展教師文化的新境界和促進課堂教學的轉型。高效教學依靠的不是每一個教師,而是整個教師團隊;不是每一間教室,而是整個學校,它是“教師研究共同體”。所以高效教學研究能實現三個“整合”:謀求種種教學活動的整合;謀求整個學校的合作;謀求學校活動與社會目標和價值的整合。要從“教的課堂”轉型為“學的課堂”,教學環節設計至關重要。教師不是僅靠傳遞課本“知識”,而是要通過自身建構,這是一種能動的活動,只有優秀的教學環節設計才能幫助完成這一任務。
3.有助于改變教學的無效和低效。長期以來,大多數課堂存在著無效和低效現象。高效教學理念的提出,為我們研究課堂教學效益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不是自然而然生發的,是有意識創建的。每位教師都可以通過課堂環節設計努力打造出相對高效的課堂來。
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如今,我們應該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把英語課堂“有效性”上升為課堂的“高效性”。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