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樹
新課程標準重點強調學生個體的自主發展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面我結合自己教學中的一些實踐,談談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些做法。
一、科學的組建合作小組
小組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每個小組成員的組成既要考慮到他們成績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慮他們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礎。組內成員要有具體的明確分工,在一個階段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職責,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討論前,小組每個成員先獨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記下來,再由組長安排,每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然后集體討論,最后再把討論后的意見記錄下來。
二、營造合作的氛圍
(一)激發合作興趣
興趣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因此我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從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
如,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通過“去年六一兒童節晚會結束的時候,還剩很多糖果和桔子等沒人吃”這一鋪張浪費的現象,教師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分析得出:買之前沒有了解學生的需要。也就是他們做準備工作之前,沒有對學生進行初步的調查和統計,所以學生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他們并沒有大概的數字,最后造成這種問題的存在。所以我們在去買之前,應對學生進行一個調查和統計。這樣就不會造成大量的浪費現象。由此把枯燥的數學信息變成了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生活與數學的緊密性,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情感溝通與知識的交流。
(二)嘗試合作樂趣
新課程教學注重學生在獨立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共同探究,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合作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長方形的面積”時,我只給每個學生在信封里裝8個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讓學生用擺方格的辦法去測量長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3厘米,當學生發現自己的正方形不夠了,怎么辦呢?于是,他們就會自動地合作,一起動手,從而得出長方形的面積是18平方厘米。由此學生就會享受成功的喜悅。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的情感交流、共同提高,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只有真正將其落到實處,才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