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艷
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在新課改下以高效的課堂教學明確教學目標,完善現有的教學模式,領導學生積極地領略數學樂趣、提高學習興趣、端正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態度,最終讓新課改下數學的教學效率有所提高。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
一、新課改在課前準備中的應用
課前預習不僅對文科類課程重要,對理科類課程也同樣重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前預習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學生預習課程前,教師要提前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教師需要針對所學習的內容,設置情境營造真實的教學情境,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課前預習,教師需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考慮問題的難易,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提出,同時也要考慮學生層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問題。在上課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思考所學內容,利用新舊知識點的聯系獲得將要學的新課程的答案。這樣就需要我們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堅持以教材內容為原則,做到問題與實踐相結合,把握教學的度,發揮學生在預習所學內容的主動性。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內容。
二、新課改在課堂中的應用
新課改要求學生在課堂中合作學習,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之間的團隊意識,促進學生之間友好合作。同時考慮學生智力與學習能力之間的差異組建學習小組。課堂中讓學生優差均衡搭配可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同時互相促進,相互之間進行比賽看誰的進步大,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動、督促不主動學習的學生,這樣不僅能夠讓同學之間互相幫助,讓被動學習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還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的意識。
新課改下積極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可以豐富數學教學課堂,使得以講授為主、枯燥的課堂教學變成多種教學方法共同使用的有趣課堂,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才會有所提高,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也會提高,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踴躍地提出問題,對學生探索知識以及求知欲望給予肯定,促進知識的擴展,以利于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三、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這樣有利于提高初中數學和課堂效率。尤其我們在講解新知識點時,應該以不同學生的數學基礎為主,認識到不同學生對數學知識點認識的差異性。以學生為主,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可采用合理高效的教學方式。教學目標的確立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制訂的,這樣就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當然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自信心,我們作為老師就應該從日常生活出發,向學生舉一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實例,并將這些事例引進數學課堂中,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可以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就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能力。
四、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新課改下愉快地完成課后作業
布置課后作業主要能起到鞏固所學知識點的作用,高強度的作業練習需要學生利用很多課外時間來完成,這樣長時間下來學生難免會對作業訓練產生厭惡感,與此同時我們老師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批改學生的作業,從而降低了教學效率。新課改后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布置課后作業,課后作
業的布置不再是追求作業的數量而是要注重作業的質量。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進行分類,對于成績好的學
生在布置作業時需要偏向難點知識的鞏固與學習;而對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布置的作業應該對學習當中的問題進行鞏固提升;對于成績較不理想的學生布置作業則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練習,這樣逐層分級布置作業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節省了時間,還促進了學生對數學基礎的鞏固,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初中數學教學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教師應因人而異地制訂教學計劃,以適應新課改的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為人師表的引導作用,合理設計數學作業,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新課改應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不斷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適應當今社會的能力,滿足現實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此,我們教師要在新課改的指導下因材施教,積極開拓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不斷地解決所學課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使得學習能力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夏宗林.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0(07).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