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嬌
學好地理需掌握兩大“法寶”,一是要掌握地理原理,二是會分析運用地圖。人們也常用“左圖右書”來說明學習地理離不開地圖。地理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時是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地理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特色,考地圖是高考命題中不變的主題。可以說,學生讀圖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地理成績。因而,在具體的地理教學中,應當培養學生讀圖、填圖、試圖的能力,使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那么,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讀畫地圖的能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培養學生的讀圖意識
學生的讀圖意識是地理學習的原動力及興奮劑,只有具備這方面的意識,才能夠使學生認真地讀圖、畫圖,從而有意識地培養其讀圖能力。
在地理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讀圖意識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圖像、圖表材料。地理教材中的圖像類型較多,教學時地理教師就可以經常引導學生閱讀和分析教材,讓學生養成“左圖右書”的地理學習習慣,讓學生看到地理課本首先就會想到讀圖習慣。其次,要注重讀圖技巧的培養,也就是教師要教會學生讀圖的方法和技巧。一般而言,讀圖可以采取幾個步驟:(1)應當學會分類,地理課本中常見的地圖有日照圖、統計圖表、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等值線圖等。(2)讀主題,將主題和主要知識相互聯系,看清圖表的圖例。在讀圖過程中,看清要點,關注圖表細節,對每一個細節變化進行仔細考慮和考察,尋找地理圖表之間的關聯性,結合題目相關問題,聯系具體情況進行分析。(3)學會辨圖,轉換等值線圖及剖面圖,通過轉換圖來解決問題。
二、培養學生的畫圖習慣
在具體的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許多方法培養學生的畫圖習慣,具體而言,包括課堂中設置畫圖活動、畫知識聯系圖、制作相應的“地理角”等開展相應的地理畫圖競賽。
1.在課堂中常設置畫圖活動
地理繪圖能夠直觀地表達地理事物,同時是研究地理學科的重要技能。21世紀,在現代教育的多樣化手段下,信息化發展較快,傳統的繪圖及識圖在教學中顯得較為重要。教師可依據相應的課本內容設置一些具體的畫圖活動。在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中,學生需養成動眼、動手、動口的習慣,動眼是讓學生學會觀察,動腦是讓學生學會回憶,動手是讓學生學會草圖繪制。這些具體的動眼、動手、動口的習慣能夠讓學生自覺進行回憶和想象,學生通過相應的回憶和想象,可以在腦海中形成一系列清晰的地理圖像。動手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鞏固學生的草圖繪制方式,從而達到相應的精確化;動口就是對繪圖進行評論,學生通過互評和師評來評價自己所畫的圖,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例如,在教學地球公轉這一地理運動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演示整個公轉過程,并且讓學生仔細觀察在地球公轉過程中三要素的變化(直射點、晨昏線、極晝極夜范圍),在觀察過后教師加以具體說明,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晝夜長短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其后,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演示相關場景,將所看到的圖像轉變為平面圖像。最后,教師讓學生親自繪制草圖,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的評價、點撥和總結,通過畫圖來落實知識的關鍵點。
2.畫知識聯系圖有利于知識系統化
地理圖像能夠直觀明確地表達出地理分布的規律,還能夠依據圖像獲得大量的地理信息。
天體系統有不同的級別:
總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世界、其他行星系、地球、月球、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
3.制作“地理角”和開展地理畫圖競賽
“地理角”是學生相互交流地理畫圖心得的地方,教師在教室里可留出一塊展示學生優秀地理畫圖的空間。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地圖知識競賽、找地名比賽。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并及時鼓勵和表揚,重點是考核學生的識圖能力。
地理涵蓋的事物眾多,包羅萬象,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做到一一講解,學生個人也無法記憶理解,教師課堂上過多的、毫無目的的講解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地理課堂上將知識和原理集中在重點的識圖中,一堂課一幅圖,用讀圖的方式引導學生,用畫圖來促進學生知識的落實及理解,不僅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讓教師更加明確、簡明地表達出所有表現的內容,還能夠促使學生知識的落實及理解。地理繪圖使學生對知識的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以讀圖為主導,使得畫圖融會在主體的課堂教學中,顯示出地理教學的獨有特色,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教學中要從多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地圖技能。
參考文獻:
[1]鄭銀虎.淺談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和作用[J].才智,2010(07).
[2]鄒少華.高中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識圖技能的有效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2).
[3]劉素梅.觀“圖”而知“地” 識“地”以明“理”:地理課堂教學讀圖技能培養摭談[J].成功:教育,2013(08).
[4]胡學揚.淺談在地理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J].才智,2012(0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