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摘 要: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有教學理論作為指導,但是教師也需要明確一點,不是任何教學理論都適用于學生,對于現有的教學理論,教師要明確該理論是否對教師教學有積極的指導性意義。對于先進的、科學的教學理論,教師要認真地進行鉆研,將先進的、科學的教學理論與教師的實際教學過程相結合,這樣教師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進行實踐,不斷進行研究,反復進行思考,建立起適合自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將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理論;教學實踐
小學生有其獨特的年齡特征:思維敏捷、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選擇合適的教學理論進行教學實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使先進的、科學的教學理論發揮最大的作用,切實通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教師面對教學理論時,不能僅僅局限于書面上的研究、探討,應該將理論引申到課堂實際教學中,這樣,教師才能夠將教育理論者研究出的教學理論完美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避免造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矛盾。
一、教師在選擇教學理論時,要選擇適合的、正確的、先進的教學理論
五花八門的教學理論呈現在教師的眼前,教師在進行實踐探究前,就需要選擇適合的、正確的、先進的教學理論。由于種種原因,教育理論者與教育實踐者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職位,這也就造成了理論者與實踐者由于生活環境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形成一定的差異性。這就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教育理論,面對繁多的教育理論,教師進行教學的時候就需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能夠找到適合自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教學理論。理論的產生最終都會通過實踐者的實踐來檢測是否適用于教學。教師在選擇教學理論時要明確一個道理,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學理論都是積極向上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學理論都是適用于我們的教學的。明確了這個道理,教師就要有選擇性地去選擇合適的教學理論。很多的教學理論由于種種原因,已經落后于我們實際教學的發展腳步,面對落后的教學理論,教師要果斷摒棄。教師雖然是理論的具體實踐者,但是教師也不能完全信服于教育理論者提出的理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敢于對教學理論者提出的理論進行質疑,這樣才能從整體上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特有的年齡段特征進行選擇,這樣才能夠讓理論更好地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對于落后的教學理論,教師不能對其完全否定,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善于發現落后的教學理論的精華,這樣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的時候才能夠用其精華部分,才能夠更好地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由此,我們能夠總結出來,面對五花八門的教學理論,教師要有自己的選擇標準,能在多種多樣的教育理論中選擇積極向上、具有一定指導性的教學理論進行實踐。
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課前設計好教學方案,將理論與實踐完美地結合起來
教師掌握了如何甄別先進的、科學的教學理論之后,需要重點將教學理論與自己的教學實踐課程完美地結合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將教學理論和語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教師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備課工作,教師只有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才能夠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靈活地應用教學理論,做到游刃有余。學生雖然同處一個年齡段,但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個時候,教師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備課的時候就要從班級學生的整體出發,因材施教,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和課后的作業練習難度等,教師的課前備課,對于一節課的成敗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教師不能選擇優秀的、先進的教學理論之后,就認為自己的任務完成了,而忽略了備課這一重要環節。教師需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備課,將理論與實踐教學提前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讓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感覺到輕松。我們之所以進行語文的學習,目的在于讓人與人之間進行更好的溝通交流,所以,教師要重視語文教學。如,在小學語文課本第六冊中有一篇課文是《參觀人民大會堂》,如果教師沒有提前進行備課,只是照著教學理論在課堂進行課文內容的授課,學生不僅對課文內容印象不深刻,還會感覺到無聊乏味。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將教學工具和課文內容完美地結合到一起。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從網絡上下載有關人民大會堂的圖片和視頻等,在課堂上進行播放,這樣不僅提升了課堂活躍的學習氛圍,還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知識點的印象。
三、教師在課堂實踐教學要及時進行反思
即使教師在課堂教學前進行了教學理論的選擇和課前充分的備課,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會有新的問題產生,教師要意識到理論與實踐結合時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所以,教師在實踐過后,需要及時進行反思,要能夠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盡可能地避免實踐與理論之間所產生的差距。教師及時進行反思,能夠不斷地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讓教學方式更好地適用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對于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兩者是一個不斷磨合的過程,只有這兩者不斷進行磨合,才能更好地造福于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斷地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師的教學效率。由此可以認識到,教師在課堂實踐后進行反思的重要性。只有教師不斷地進行反思,才能夠不斷地完善教師教學,才能夠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完美地統一起來。因此,教師應當重視起課堂實踐后的反思,對實踐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深刻的鉆研思考。
總之,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教師應當正確地認識這種必然存在的矛盾性,并且不斷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融合到一起,這樣,教師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林麗英.理論與實踐辯證關系的復雜性分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04).
[2]姜正國.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品質[J].大學教育科學,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