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琪
(蚌埠醫學院 學生工作處,安徽 蚌埠 233030)
就業促進視角下的醫學生創業教育
郭琪
(蚌埠醫學院 學生工作處,安徽 蚌埠 233030)
隨著高等醫學院校不斷擴招,醫學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日趨增大。由于諸多傳統因素的影響,醫學高等院校的創業與創業教育遭遇了很多問題,發展滯后。本文對創業概念的認知、創業動機及態度、創業教育環境、專業與創業等展開問卷調查,希望通過此次調查,獲得有關醫學生創業教育的真實可靠的數據資料,從而了解學生對創業教育的態度,摸清學生有關創業及創業教育的真實想法,認識大學生創業的心理需求,掌握醫學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環境與現狀,進而為我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提出建議。
醫學生 就業促進 創業教育
隨著90年代末期醫學院校擴招,醫學生的總量急劇上升,目前全國醫學類畢業生已超過110萬人,而且增長趨勢還在繼續。根據麥肯錫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畢業半年后失業率最高的專業中,醫學排名第一,總的來說,醫學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醫學生的就業市場因此重新洗牌,醫生再也不是傳統的“鐵飯碗”,醫學專業畢業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挑戰,甚至經受高于其他專業的就業壓力。在強大就業壓力面前,鼓勵醫學生創業呼聲越來越高。由于專業限制及創業意識缺乏,醫學生的創業熱情不高,因此創業教育對醫學生顯得尤為重要。特別2008年1月1日施行就業促進法,更給醫學生的創業教育帶來新的任務和契機。
創業教育最初的表述有enterprise education,意思是事業心、進取心、探索精神或冒險精神、開拓精神等,后來隨著創業教育內涵的發展,傾向于使用英文enterprise education來表達,譯做創業教育、企業家教育或者企業家精神教育,也稱“第三本護照教育”。
創業教育首先起源于哈佛大學,在1947年開設了第一個學院層次的創業教育課程。到如今已經經過60多年的發展了,在這個過程中,關于創業教育的研究不斷深入,但是關于創業教育的定義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創業教育最開始在商業學校里實施,因此早期創業教育的內涵和目標就是培養企業家,幫助他們開創或啟動一個企業。創業教育僅是為那些即將創辦企業的人服務的,指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及提高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等而對少數人進行的教育。
1998年清華大學在國內管理學院中率先為MBA開設了“創新與創業管理方向”,其中包括8門課程,一些大學爭相效仿,各高校定位時大多取廣義的創業教育,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 “創業教育從廣義上來說是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對于拿薪水的人同樣重要因為用人機構或個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外,正越來越重視受雇者的首創、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由此可以看出,促進就業是我國大多數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出發點。
盡管隨著社會和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創業教育的內涵不斷發展,所以創業教育有了更為廣泛的新意義,特別2008年1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以后,創業教育的就業促進目的更加明顯,這也為醫學生創業教育提供了契機。
其實無論是就創業教育本身意義而言,還是從近年來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目前全國就業形勢出發,創業教育都應該而且必須大做文章,對醫學生來說更是一門必修課。
首先,一方面對于所有大學生來說,不管是創業,還是不創業,都應該接受創業教育。因為如今任何工作都需要創造力。創新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對于畢業后計劃自己創業的大學生而言,這種教育培訓更是必不可少。另一方面,醫學創新人才的培養是21世紀高等醫學教育的戰略目標和重點,致力于高素質醫學人才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科學思維方法和科研技能的培養等,醫學技術創新人才的培養與使用首當其沖就是教育創新。因此,對醫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刻不容緩。
其次,各項就業促進政策為醫學生創業提供了溫床。近年來,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和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教辦[2010]3號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黨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創建醫學生基層就業新格局新醫改方案的提出,三年內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1萬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為醫學生創業提供了政策保障。
最后、目前醫學生就業形勢呼喚創業教育。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調查了31個省(市、區)的3079所高校或分部、分院,調查抽樣數達到44.4萬人,統計分析得出2009年大學生失業率最高前十,讓人意外的是,本科失業率最高的10個專業中,醫學類專業占了3個。中醫學失業率排在第一位,畢業半年后有30%的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傳統就業較好的口腔醫學就業率也不盡如人意,失業率達29%,臨床醫學的失業率也有24%。據福瑞醫生網統計(結合衛生部最新數據),2009年醫學類畢業生(中專以上至研究生)大約108萬人。數量劇增帶來了“就業”的恐慌。在“疏導”、“分流”醫學生就業壓力的呼喚聲中,社會越來越多地給予創業大學生各種支持,醫學生自主創業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就業方式。
一是目前各大醫學院校普遍開展了創業教育,但對創業教育認識不到位。把創業教育簡單理解為 “創業知識教育”或“創業技能教育”。創業教育開展得不夠深入,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方式及考核標準等沒有統一要求,沒有形成權威的教材體系。
缺乏大學生創業理論和實踐教程,只把創業課程當做就業指導課程的一部分,沒有將創業課程學分化、正規化。沒有將創業教育滲透到各專業中,難以發揮創業教育的整體作用。或過于重視創業技能訓練和創業知識傳授,形式缺少新意。大多數醫學院校創業教育方法機械呆板,仍然沿用傳統的“講授—接受”教學模式,致使創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創業教育的組織、管理不到位,沒有建立完善的創業教育組織機構和形成規范化的教育體制。教育整體投入不夠,師資隊伍創業整體素質低,系統培訓機制尚未建立,都需要構建完善的創業教育機制和制度加以保證。
三是創業教育僅局限在學校內,與醫療部門、藥企聯系不夠,缺少創業成功典型經驗的實踐指導,使創業教育缺乏真實性和實踐性,急需構建學校與社會聯系的創業教育聯合體系,彌補學校創業理論教育的不足。
四是創業教育缺乏良好的社會氛圍。政府引導創業教育力度不夠,社會各界包括學生家長對創業教育的認識有限,仍未形成全社會重視創業教育的環境,需要構建創業教育的保障機制和良好條件。
另外,創業教育缺乏后續支持,在“創業熱”的背景下,許多醫學院校僅限于開設創業課程,沒有對大學生創業進行后續指導。一項對大學生創業的調查顯示,多數大學生希望得到系列創業活動的指導,而不是簡單地學習幾十個學時的課程。
醫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施不能僅靠某一個學生、某一位老師的力量,應該發動全體學生,學生、學校兩方面雙管齊下,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具體實施途徑如下。
(一)學生方面
首先要轉變就業觀念。現在的醫學畢業生只把就業眼光拘泥于大城市或者沿海城市的三甲醫院,拘泥于專業對口,因此禁錮他們的創業激情,同時阻礙創業教育在醫學生中的開展。好多醫學生不愿意甚至抵觸創業教育,覺得創業教育對他們而言毫無用途,因此對學校開展的創業教育毫無興趣,使創業教育課程形同虛設。開展創業教育首先要轉變醫學生的就業觀念。要求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面對的機會是非常多的,如可以面向農村、中小衛生醫療機構和非公有制衛生醫療機構就業、面向小城鎮衛生醫療機構就業、面向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就業、面向醫療保障部門和衛生執法監督部門就業、面向基礎醫學研究和相關醫學領域就業、面向世界就業、就學延緩就業、創業代替就業等,這些都是可供選擇的方向。其次要激發創業意識現今的大學生都是“90后”,不少從小就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什么都是家長提前安排好的,內心創業意識已被埋沒。特別醫學生接受的是傳統教育,在人格特征上更有明顯的依附性,缺乏自主意識。因此,喚醒醫學生的創業意識是創業教育的又一重要內容。
(二)學校方面
1.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高校沒有或者很少開設創業課程,這顯然無法體現創業教育的核心宗旨和基本要求。要改變這一滯后現象,必須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相關課程有機整合和整體優化的課群建設,將創新、創造、創業教育貫穿整個大學階段的教學之中。還可以單獨開設創業課程,系統介紹創業理論、創業知識、創業技能、創業案例等,增加跨專業、跨科學課程,加強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的交叉融合,為大學生成功創業奠定基礎。
2.構建創業教育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系統,對塑造學生的性格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創業教育可以通過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滲透。如學校要制定鼓勵學生創業的有關政策,并形成創業制度,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欲望;設立創業基金,提供經費上的支持;設立專門機構,為學生創業提供各種配套服務;開展各項活動,如創業設計大賽等,培養學生的創業觀念和創業精神;也可以請一些有創業經歷的大學生做創業報告,使在校大學生更直觀地接觸創業的真實案例,讓醫學生覺得創業并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讓學生敢于創業、樂于創業,充分激發廣大醫學生的創業熱情。
3.搭建醫學生創業的實踐平臺
實踐教學環節是創業教育的重要步驟,醫學院校應將創業教育從單一課堂教學活動擴展到學生自學活動、科學研究活動和各企事業現場實踐中,在生產實習、專業勞動和研究設計中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醫學院校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如醫學義診活動、社區服務、結對扶貧、模擬創業等形式的掛職鍛煉,全方位擴充原有專業實習定向范圍,使他們將在學校學到的書本知識和實驗技能運用到實際課題中,增強創業能力。
[1]木志榮.上海發布城市大學生創業指數[N].中國教育報,2007.11.07(2).
[2]李俊.大學生創業意愿的調查與分析[J].現代大學教育,2008,(6):32.
[3]斯蒂芬·P·羅賓斯著,瑪麗·庫爾特著.孫健敏,黃衛偉,王風彬等譯.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78—80.
[4]趙彩瑞.創業教育,敢問路在何方[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0,(2).
[5]王琳.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依托構建高校創業教育新模式[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9,(10).
[6]劉建佳.大學生創業教育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20).
[7]何麗.新時期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模式構建和路徑抉擇[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7,(4).
[8]李海波,朱中超.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3).
[9]熊禮杭.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探索,2007,(11).
[10]李國建.關于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04,(4).
課題:《醫學生創業教育現狀及意義研究》,編號:Byky12 115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