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亭
摘 要:現如今,社會經濟迅猛發展,我國的工會政工工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它不僅關系到我國工會人員的素質水平,也是企業加快創新,完善建設的關鍵。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工會政工工作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體現著新形勢下公司人文管理的新對策,能夠凝聚集體,緩解員工的壓力,促進職工心理健康發展。本文就結合我國工會政工工作的現狀,談談如何做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從而加強企業思想建設。
關鍵詞:新形勢;工會;政工工作;人文關懷;心理疏導
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經濟迅猛發展,我國的現代化企業制度已經形成,企業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經營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企業工會政工工作是其思想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宣傳黨的先進思想,傳遞新觀念的主戰場。目前,我國企業職工肩負的責任大,尤其是國有企業,還承擔了很多的社會責任,壓力重,思想包袱重,開展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有助于完善他們的思想建設,改變他們的落后觀念,傳遞新思想,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針對這樣的現象,下面我們就來深入研究一下如何搞好政工工作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從而樹立企業職工的正確價值觀,更好的為企業服務。
一、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相關概述
顧名思義,人文關懷就是指對企業職工加以關照的一種形式,是工會組織在工作中要尊重職工的個體差異,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關心他們的訴求,從而激發他們的主動創造性的一種對策。它首先承認了企業職工的地位,將他們置于主要位置,注重精神鼓舞,讓他們感受到來自企業的關心和愛護。心理疏導從本質上而言是一種心理治療方式,它主要是指通過與職工的交流、座談,了解他們的需要,并利用一些輔助的科學的技術手段,對職工的心理進行疏導,從而緩解他們的壓力的一種溝通方法。它能夠緩解企業職工的不良情緒,讓他們壓抑的情感得到宣泄,壓力得到釋放,從而更好的進行工作的對策。
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相輔相成,兩者都契合人類的本性,是育人、育德的一種科學的方法。它有助于工會政工工作的完善建設,鼓舞職工努力工作,學會自我舒緩、自我調節。另一方面,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互為補充,前者是注重人文關懷的任務和目標,后者是注重人文關懷的要求。心理疏導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動規律,通過解釋、說明、溝通等方式,疏通人們的心理障礙。人文關懷側重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側重解決人們的心理障礙問題,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二、新形勢下做好工會政工工作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科學對策
(一)堅持以人為本,平等交流
工會政工工作的核心是職工,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主要對象也是人,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積極的溝通保證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因此,各企業工會組織一定要強調人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與職工心與心的交流,多了解他們的心理訴求,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此外,工會政工工作還應該堅持員工平等的原則,尊重他們的思想,明確他們的心理問題,搞好思想建設。
(二)建立健全工會政工思想政治制度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工會政工工作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中涉及到的內容眾多,完善建立科學的制度體系就顯得極其重要。一方面,企業要建立民主思想管理機制,在人文關懷中發揮群眾的力量,堅持從群眾中去的原則;另一方面,企業在對職工進行心理疏導的時候,還要建立研究機構,深入了解職工的思想訴求,緩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以完善健全的制度保證工作順利開展。
(三)提高工作趣味性,從全局出發,針對性開展工會政治思想工作
工會思想政治工作更應該具備工會自身的組織特色,不能坐而論道,要實實在在地幫助職工解決困難、解決問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要具備趣味性,加強工作的多元化水平,豐富教育的形式,擺脫傳統的說教形式,增加課堂的豐富性和趣味性。確立全局意識,一切的工作都要以全局為重,服務全局, 在工作的創新過程中,要依據全局來進行,始終不能偏離全局,以趣味性和全局性工作突出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作用。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現代化企業制度,新形勢、新背景逐步建立。企業工會政工工作是企業思想建設的重點,能夠革新職工的思想,樹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組織集體的凝聚力。對此,工會政工工作一定要做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堅持職工的主體地位,建立健全相關的思想政治科學制度,并加強工作的趣味性和全局性,更好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思想,完善企業職工的思想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譚華玉.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認知與實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5:116-118.
[2]鄭耀忠.用心樹人做活當代思想政治工作——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研究[A]..全國水利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及水文化研究2012年度優秀論文集[C].:,2013:8.
[3]陳芳.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增強新形勢下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A].中國水利政研會.中國水利思想政治工作及水文化研究2011年度優秀成果選[C].中國水利政研會:,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