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文化現象,企業文化,可分為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來說,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無形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物資財富的總和。而狹義的企業文化,通常是指以價值為核心的企業的內在素質及其外在的表現,主要體現在思想意識、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具體的來說,一個企業在公司總經理的領導下,全體員工經過長期的創業和發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并共同遵守的價值目標、最高規范、基本信念及行為規范。
關鍵詞:企業文化;企業競爭力;凝聚力
以企業精神文化為內核的企業制度的文化層、企業物質的文化層、企業精神的文化層三個層次構成了企業文化,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永恒的動力。企業通過企業文化的對員工無形中的影響,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和環境,增強了員工之間凝聚力,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員工的士氣和創造力,為企業的發展、壯大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企業技術的高低、產品的創新、決策的實施,往往依托于企業深厚的文化底蘊。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企業文化與企業績效存在相關關系:企業文化如果與企業的環境或戰略相符時,共同的信條使上下的溝通變得更加便捷,決策的制定更加有效,共享的價值觀同樣有利于協作,這些都會有效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企業競爭力的來源
1.企業文化是企業競爭力的源泉。企業文化包括企業的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企業競爭力的源泉,是一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良好的企業文化是區別于其他競爭對手的根本標志。企業在這樣的企業文化引導下,會使一批具有相同價值觀的員工聚集在一起,而且在這樣一個相互認同的工作氛圍里工作,更有利于員工為共同的價值目標努力奮斗,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和凝聚力。
企業要實現其長期的持續性發展,必須要去考慮兩個問題,一是要對企業的使命、追求及發展戰略進行研究,二是要尋找到企業持續存在的理念依據,而企業文化是解決這兩個基本問題的核心。
2.核心技術、企業的核心技術包括那些公開的但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專利技術和企業的技術秘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專有技術。企業的核心技術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在同行企業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擁有核心技術是企業獲得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3.服務能力。目前的大多數企業在提供產品的同時,很少提供優質的服務,舉個簡單的例子,國外的優秀銀行可以提供給消費者300種-400種金融服務品種,而中國的銀行只能提供的金融服務品種僅為50種-60種,這就是服務的差異。在知識經濟的今天,一些管理學家提出了服務就是一切,一個沒有優質服務能力的企業是沒有競爭力的。
4.產品的質量。產品的質量是企業競爭力的最主要來源。產品的不僅質量包括產品的性能、產品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能等內在特性,還包括產品的外觀、手感和色澤等外在特性。產品的質量是產品在市場上進行交換的前提,也是實現企業價值的重要途徑。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已經遠遠擺脫了原來的那種供不應求的情形,在現在供過于求的市場經濟中,只有優質的商品才能形成競爭力。
5.學習能力。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一個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把學習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在現在的競爭中,最重要的優勢就是能比對手學得更好、更快。一個企業如果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學習的本質實際就是企業形成競爭力的源泉。
二、企業競爭力的構成
1.占有的資源。企業占有的資源不僅包括企業的自然資源還包括企業的人力資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企業的人力資源。企業的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競爭力。企業的人力資源包括員工和經營者。人力資源的競爭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領導層對核心競爭力的貢獻主要體現在領導決策的正確性和對整個企業的控制力。一個優秀的領導決策者與一個能力差的領導者之間的競爭力是不言而喻的。員工也是企業競爭力的構成要素,員工對于企業競爭力的貢獻在于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其創造的價值,企業員工工作的熱情和創新氛圍,是企業發展的動力。
2.資源轉化能力。對資源的轉化能力是構成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資源轉化能力是指企業利用已有的資源,通過創造有利的資源,并將這些資源進行組合,轉化為現實的生產能力。具體包括創新能力、生產能力和營銷能力。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的創新能力越來越重要。調查研究表明,企業獲得競爭力優勢的主要途徑就是知識創新能力。企業要時刻保持創新的活力可以在國際競爭中保持其優勢地位。企業的生產能力具體是指企業的差異化生產能力。有著競爭優勢的企業都是有著較強差異化能力的企業,換句話就是說一個企業的差異化能力使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三、結論
一個企業只有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才能獲得長遠發展,舊的企業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現階段的發展,因此,需要建立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創新管理模式和先進的企業文化。大力提高企業文化的內涵和附加值,把企業的文化建設注入到企業發展之中,以文化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推動企業的發展,是當今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要加強對企業的文化內涵的深入了解,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在企業的發展中更好的對企業文化進行建設。
參考文獻:
[1]薛德林,于清笈.全行業都要重視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J].中國機電工業,2002(13).
[2]孫鋼.建設新時代的企業文化[J].計劃與市場探索,2002(12).
[3]高賢峰.解密“企業文化”[J].當代經理人,2002(12).
[4]陸忠平.淺析企業文化的建設問題[J].江南論壇,2002(05).
作者簡介:譚愛麗(1978.12- ),女,2008年畢業于中共河北省委黨校函授學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