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瑛芝
摘 要:一些社會學家把利益驅動和企業文化形象地稱為市場經濟背后的兩只手不是沒有道理的。本文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以及如何開展石油行業企業文化的建設作一些探討。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思考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競爭主體地位得以明確和不斷強化。企業文化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逐漸顯示出來,并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一些社會學家把利益驅動和企業文化形象地稱為市場經濟背后的兩只手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實踐中,本人對企業文化建設的一些問題曾反復進行了思考。現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以及如何開展石油行業企業文化的建設作一些探討。
一、企業文化建設的認知過程
企業文化說到底它是“先進文化”的一個層面反映,是在共同的價值觀念及行業目標作用下煥發員工積極性,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種管理思想及管理過程。企業文化建設是推動企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手段。
(一)企業文化形成之源
企業文化的內容豐富,系統的關鍵是明確中心要素,即企業要樹立明確的價值觀念。在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的性質決定企業文化的形成必須是來源于群眾,又指導群眾并服務于管理的一個過程。其具體形式可以是積極改革管理體制的革新型文化;可以是窮則思變奮起直追的趕超型文化;可以是控股者主導價值觀念,參股者形成亞文化群體的股權型文化;也可以是服從國家宏觀調控需要的政策調控型文化等等。“公有制”和“市場經濟”同時存在于現在的國有企業,其主要領導人由規定的程序任命,企業文化建設往往呈觀“個人化”的特點,甚至表現為“人治”的特點,加之他們的管理理念、領導素質存在個體差異,使得企業在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情況。
(二)企業文化建設的成熟狀態
成熟的企業文化的內容應該是嚴謹的、規范的、科學的。而在形成企業文化時,不同企業又各有差異:鮮明的個性才是企業文化自身的特點。企業文化以為社會服務、尊重人與理解人為本質內容,把人看成企業的財富,引導企業重視人力資源,調動人們工作的主觀能動性,也就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財富。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形成企業的共同價值觀,強調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這些都可以在中國歷史上找到萌芽和淵源,而且我們企業一直強調的思想政治工作也為中國企業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礎。
在明確企業文化的內容和形式時,一定要認識到企業文化是一個具有個性的東西,是要講究經濟背景和體制背景的。企業文化的建設要能促進本企業的經濟迅速發展、要能促進本企業職工的人格健康成長、要能增強本企業的內在凝聚力、要能加強社會凝聚力。因此,管理者必須深入群眾,在管理的過程中發觀和總結本企業的文化特色,結合吸取有用的營養,并把它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總結形成自己企業的文化。在形成的過程中,必須注重把握以下環節:
一是發掘
將員工、基層單位、企業領導中所積累且能體現企業價值的大量的精神產品進行收集、熟悉、研究;
二是篩選
通過研究、去粗存精,選取精神財富,篩選時要把握能增強企業的內在凝聚力;促進企業員工的人格健康發展;促進本企業的迅速發展;強化企業在社會的認同和影響力等作為主要標準;
三是梳理
通過篩選、梳理出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精神、企業的行為目標、企業形象、企業的人文景觀等各是什么。梳理中要切記特色,防止雷同;切記有用,防止擺虛;
四是規范
在梳理之后,以企業法人的名義形成系統的企業文化,并制冊或行文付諸實施。這樣的規范化行為,才可以形成企業文化建設的良好狀態,不至于朝定夕改。
(三)積極性的融合
從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上講,企業文化也可以說是企業認識的“同化”。人是企業文化理論和實踐的淵源和主旋律,而企業文化實踐的最終目的也是要實觀人的全面發展和企業的蒸蒸日上。所以,在企業文化的整個建設過程中,無時無刻不突現出人的作用。只有通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良性循環,企業文化才能在實踐中表觀出強大的生命力,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才能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振興、導向、協調、凝聚、美化、育人的功能,為企業經濟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保障。
二、如何開展石油行業企業文化的建設
我們同大多數中國國有企業一樣,經歷了隨意性較大、個人化色彩重、積極性融合不到位、沒有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等。可喜的是,我們逐步走出了認識的誤區,摸索到了企業文化的真締。筆者認為,在今后的探索中,必須把握以下原則,才能確保石油行業企業文化建設取得應有的成果。
(一)集體決策,建設規范化
我們在塑造自己企業文化的過程中,必須形成自己企業文化的規范。包括形成企業行為的規范、企業人際關系的規范、企業外部形象的規范和企業服務方式的規范等。通過這一系列行為規范的形成,來實現企業文化較深層次——企業精神文化的建設。
(二)突出個性,內容習俗化
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當風險的獨立法人。這一本質特征決定各企業的文化也必須是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特色的企業文化,必須用習俗化的方式來表達。習俗化的企業文化,就是約定俗成的文化,一旦形成,就不會因為個別領導人的離職而滑坡,而會長久的存在于企業,并潛移默化地作用于企業,使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強調素質,行為群眾化
企業文化建設需要外在的環境,而內在的制約因素也相當的重要。這主要表現在企業內在的各種素質方面,如企業職工隊伍素質、企業技術裝備的素質、企業經營管理的素質等。我們所強調的素質是綜合性的,不單是文憑;是全面的,不單是某一領域;是群體素質,不單是指某個人。有特色的企業文化必須是服務于管理。
(四)保持穩定,注意制度化
有制度才能持久,有穩定才能延續,有穩定才能有發展。無數企業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繁榮的企業,其人員是相對穩定的,其領導人更是穩定的。
參考文獻:
[1]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羅.《科學管理原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
[2]張新國.《新科學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
[3]李華剛.《中國企業科學管理模式:泰勒主義一百年的中國版本》[M].時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