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樺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對海量信息的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有效性的要求以及新媒體自身具有的特性,使新媒體更緊密地參與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新媒體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手段,在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何科學、有效地利用新媒介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焦點議題。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問題;對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將視角拓展到新媒體上,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與大學生的距離,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與此同時,由于新媒體參與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個人心理、人際交往等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渠道面臨新的挑戰。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新媒體的涵義、價值、作用及影響,及時轉變教育理念,革新教育手段,積極利用新媒體的多樣化資源開展工作,使其成為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工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1 高校利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進入新世紀,信息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全面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信息需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其與新媒體的結合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必然舉措。
新媒體這一概念自20世紀60年代提出至今,已不再是單指網絡這一特定的媒體,而是成為一個相對的指稱。是指相較于傳統意義上的媒體,在新技術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新媒體因其形式多元化、渠道多樣化、強交互性、高覆蓋率和高性價比等的特點,迅速搶占了文化市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其目的在于使大學生“主動地根據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去改造世界”,并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者”。
就當今大學生來說,他們大多思想活躍、個性張揚、價值取向多樣,且差異較大,并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重視自身價值的體現和自身權益的維護”,這些表現與新媒介的交互性、多元化、即時性的特點不謀而合。同時他們是伴隨著新媒體成長起來的一代,大部分的時間是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圍繞下學習、生活。進入大學后,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隨著 3G 時代的到來,大學生隨時隨地在QQ、播客、微博、微信等虛擬空間中查詢信息、發布生活狀態、與友人溝通交流、了解社會新聞,可見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不僅離不開新媒體,并已經是新媒體的重要參與者。
將新媒體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來,是時代發展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一場機遇。新媒體的出現和迅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扭轉了教育不平等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育資源配置和教育機會不均等等方面的問題。新媒體打破了原有思想教育相對固定的時空格局,為大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大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學習文化知識,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也離不開新媒體。新媒體不僅能夠很好地保護高校思想教育資源,而且能夠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速度,拓寬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渠道,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貼近學生。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體出現的新問題
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是一把雙刃劍,在解決舊有問題的同時也會衍生新問題。
由于互聯網不斷的發展,新媒體不斷更新換代,教育環境由過去相對封閉的狀態轉變為現在相對自由開放的狀態,由此大學生也由過去被動接受信息轉變為主動獲取信息,學生們學習、生活的環境都發生了變化。比如學生關注的信息開始多樣化,學生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意識、溝通交流的方式開始多元化。大學生通過媒體接受的信息紛繁復雜,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例如學生與他人交流、溝通的模式主要是人—機—人,人與人面對面交流的減少,尤其是部分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漸漸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
其次伴隨大眾傳播的快速發展,受眾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受眾市場也逐漸細分為更小、更多元的市場,“廣播”開始向“窄播”發展,“大眾”開始向“小眾”發展,大學生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對象也呈現出細化的趨勢。也就是說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傳播優勢有所減弱,在教育內容上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在教育工具、教育方式上也面臨挑戰。
3 如何解決新媒體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的問題
新媒體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諸多機遇的同時也增加了教育的難度,使高?,F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挑戰。新媒體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那么如何科學解決因新媒體參與而帶來的新問題,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順利發展。
首先要盡快轉變教育理念,由過去單純的教師傳授向教師、學生互動轉變。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大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日漸明顯,與教師的地位日趨平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樹立平等觀念,重新審視與學生的主客體關系。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雖然仍是教育的主導者,但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育內容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引導他們適時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教育的雙向互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由于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教育者時刻注意大學生的新變化特別是心理上的變化,適當的進行情感教育和人文關懷。
其次積極利用新媒體的豐富資源,創新教育手段、拓寬教育渠道。我院在學生會、學生社團以及學生黨團組織工作上,重視運用新媒體技術,從經費、環境、技術等方面為他們提供支持和服務。今年陸續建立了學院官方微博、微信、人人和QQ群,著重發布學生關注的校園管理、文體活動信息,讀書、就業信息及社會時事新聞。同時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下載哈佛、耶魯、斯坦福等高校網絡公開課,接受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使學生們在學習、生活上兼容并蓄。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的責任,單純的學校利用新媒介對學生進行的合理引導還遠遠不夠,學校應當與學生家長之間建立必要的溝通和聯系,老師和家長聯合行動才能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院積極引導家長學習和使用新媒介交流工具,如QQ、飛信、微信等工具,從而增強他們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再次加強高校學生的新媒體素養教育。大學生即是大眾傳媒的傳播者,也是信息發布者。當代大學生對于新媒體雖然有一定的認知,但還處于自發狀態,沒有相關的科學理論指導,因而他們對信息的分辨和分析能力較弱,還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體資源,與媒體互動的比例也不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重視培養學生使用新媒體進行溝通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著力使學生認識和了解新媒體,合理利用新媒體,使新媒體不僅成為學生認識、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更要成為大學生充分表達自我需求和意愿的綠色通道。責任與權利相伴而生,教育者還要加強大學生作為信息傳播者的道德責任,教導他們有義務為自己在媒體上發表的言論負責,而且在行使自己話語權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話語權。
最后健全新媒體的信息反饋機制。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轉型時期帶來的利益和觀念的沖突不斷加劇,“90后”大學生學習、生活、就業、心理等方面面臨很多問題,教育者關注媒體上學生們的提出利益訴求,有利于及時、正確的疏導其負面情緒,緩解其心理壓力。建立完善的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反饋機制,可以幫助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時掌握學生的最新思想動向,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改善教育管理方式,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矯正自身存在的錯誤思想,明確自身存在缺陷和不足,從而避免學生走不必要的彎路。
在新媒體不斷更新換代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重視對新媒體的運用,積極的應對新媒體環境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積極轉變教育理念,不斷探索更好的發揮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方式方法。
參考文獻
[1]岳泉、汪徽志.新媒介概論[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王學儉.劉強.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闞寶奎.借助新媒體技術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
[4]高明、戴曉琳.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J].市場周刊,2010
[5]王海峰.淺析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高校研究預評估,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