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環
摘要:毋庸置疑,學生在學習時由于智力因素的影響,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存在著差異性。具體表現在學習的成績上,同樣的卷子,同一個教師教的學生,總有高分的學生,也總有不及格的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就很有必要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要實施差別性的教學才能適應學生的情況,做到統籌兼顧,學生才能共同發展和進步。本文從差別性教學的作用談起,重點介紹了差別性教學的實施辦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 差別性 教學 實施辦法
初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正處在形成的階段,每個人的智力發展情況也不一樣。因此,在知識的接受能力方面也存在著先天的差別。但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的模式幾乎是千篇一律的,對學生的先天差異沒有考慮在內,尤其是在數學知識的學習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就更大了。同樣的卷子,同一個教師教的學生,總有高分的學生,也總有不及格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學生采取差別性的教學方法,以期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進步。
一、差別性教學的作用
(一)正確認識學生的差別,以促使其健康成長
學生在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的時候,有的學生接受得快,有的接受得慢;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也不相同,當然,學生的智力存在著差別,這是由先天的條件決定的。因此,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學習差異,特別是在數學學習中,需要學生有較好的邏輯推理判斷能力,同一個教師講的知識點,同樣一道題,有的學生幾分鐘就能思考出來,而有的學生一節課也做不出來,這就是差別。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就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數學書本上的知識,在講課過程中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有所提高,這就是我們教育的目的。教師要讓學得快的學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讓中等的學生能有所進步,而程度差的學生也能學有所獲,這才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層次,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盡量利用差別性的教學來促進不同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使學生能體驗成功帶來的自信
我們經常說,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倡導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話雖這樣說,但對于學生來講,分數就是學生的命根,中考高考都是看的分數。所以學生一考試就有分數,一有分數就出現了三六九等,而成績差的學生自然是覺得低人一等,從而在學習上就有可能出現破罐子破摔的情境,以至于喪失學習的自信和主動性。
因此,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相應的措施,給不同程度的學生以不同的教學要求和目標,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有進步,都能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尤其是成績差一點的學生也能踏踏實實地學有所成,哪怕一點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鼓勵,讓學生能有自信,更加相信自己能學好,從而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差別性教學的實施辦法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要實施差別性的教學,不是簡單的一句話的事,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從分析學生學情出發到實施辦法的制定都需要教師艱辛的努力,現將我在實際教學中所運用的方法簡述如下。
(一)針對學生的學業水平,合理分組
我們知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對所有的學生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去講解,那肯定是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接受不了,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對學生進行系統考核,然后根據學生的意愿再去分組。我在實際教學中是將學生分為三個組別,也是三個層次,一般情況特別突出接受能力好的學生分為一個層次,這個層次的學生在班里人數不是很多;接受能力差的分成一個組,這樣的學生人數也不是很多;最后是中間程度的學生是一個層次,這在班級中是一大部分。這樣分組既照顧了中間,又兼顧了兩端,是比較合理的。而且大部分學生是屬于正常智力水平的,教師教授起來還相對容易些;教師需要特殊照顧的其實就是接受能力差的那一個組,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專門給他們補補課,講授學習方法等內容,讓他們能一步一個腳印,掌握好基礎知識。
(二)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教師關鍵是利用課上的時間來指導學生學習。根據我的分組情況,一開始雖然設計的很好,但在實際操作時還是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說新課的引入,在數學的講解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相應的知識來引入新課,一開始在引入時,我考慮從中間層次的大部分學生開始,但在實際運行中就出現了問題。接受能力差的學生有了聽不懂的跡象,而接受能力好的學生明顯有吃不飽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我及時調整了教學方法,引入新課時從最低層次的學生開始;解決新課內容時讓中間層次的學生來完成;最后總結提高階段讓接受能力好的學生來完成,使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知識段來起主導作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發揮每個學生的長處,以使他們能循序漸進,逐步有所提高。
(三)根據分組的情況,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也有所不同
對于學生的學習任務的安排,這三個組別的情況也有所不同。針對對于課本知識學有余力且程度較好的學生,我便給他們多安排了一些綜合性的習題,以提高他們綜合運用的能力,同時培養他們攻克難度的數學思維;對于中間的大部分學生我安排數學課本的習題和部分有一定難度的習題,以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為目的;對于低層次學生的任務安排是通過做一定量的習題來鞏固基礎知識,通過重復做題來打好扎實的基礎,再求能有所進步。
(四)因為層次不同,所以評估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教師在采用差別性的教學時,這樣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學生都有提高,但最終在評價學生的進步時就不能用統一的尺度來衡量,因此,評價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我在實踐中是這樣做的,我用的是同一套卷子,但在題目的要求上有讓程度好的學生做的,有讓程度差的學生做的,在綜合題目當中來體現不同,難易有別對應學生的不同水平。這樣的評估使不同組別的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
總的說來,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差別性的教學是有科學依據的,我們的教學要從實際出發來解決問題。而且這種教學的方式近乎是一對一給學生上課,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教師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的關注,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有了信心,找到了自己的閃光點,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學有所長。
參考文獻:
[1]王法思.初中數學里的加法定理[J].安徽教育,1988(10).
[2]朱改蘭,劉婉鳳.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郴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4(4).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