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宇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歸流河小學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馬大宇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歸流河小學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新課程改革推進及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科學技術在現代生活中的含量越來越高,對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都產生了極大地影響,小學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是教育的啟蒙階段,小學階段的科學課已經引起了教育界的極大關注,好奇心是每個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該課程的開設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科學課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科學創新為教學目標的一門科學啟蒙性課程,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是培養科學素養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的任務,是每個小學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
關鍵詞:小學科學;創新意識;能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在我國21世紀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創新作為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和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教育改革中處于至關重要的位置,它的實現必須依靠大批的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對創新人才的培養逐漸成為教育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一種必然趨勢,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點,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和我國教育教學發展的一種必然選擇。文章主要從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的意義及培養策略進行研究。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在人類的生活和工作中,現代科學技術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全民科學素養的提高已經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科學素養的培養要從小抓起,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2001年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要求小學階段以開設科學課程為主,小學科學課程的主要宗旨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而創新思維是科學素養一個不可或缺的內容,創新的源泉就來自于創新思維[2],創新思維是創新意識的核心,意識先于存在,創新性活動起源于創新意識,創新意識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前提條件,而創新能力的意義在于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在創新意識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教學改革的一種必然趨勢[2],當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培養創新人才,創新型人才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因此,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的重要性也便體現出來了,科學教育的任務不再局限于培養未來的科學家,主要在于促進人們對科學的理解,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養成科學精神,達到了科學教育和發展創新教育的目的,這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和趨勢,符合時代需求的,對人類科學素養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學階段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時期,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過程,但是,如何培養?引起了人們的深思。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培養策略:
1、營造創新學習氣氛和更新教學方法是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基本前提
良好的氛圍能夠使人產生良好的情緒,良好的情緒會促進智力的活動,智力活動的增強會導致活躍的思維,從而激發人的創造力。科學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與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公平和友好合作的良好關系,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創新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對知識探索的積極主動性,此外,教師應該改掉舊的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采用討論式和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實現了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引導學生能夠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對促進學生思維的拓展起到重要作用。通過老師所創造的教學條件和創新氛圍,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2、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的統一結合是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重要環節
科學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門課程。實驗和思考是科學課的核心,在科學教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實踐探索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理論知識是實踐探索的基礎,學生的理論知識必須扎實,而且能夠熟練掌握,在此基礎上,科學教師提供一些探索性實驗,進行引導的設想,讓學生能夠通過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進行大膽的實踐探究。在探索中找到結果,在結果分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整個過程中教師只給予畫龍點睛式的指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此外,教師要采用開放式教育,帶領和鼓勵學生走出課堂,邁向社會,能夠與大自然更加貼近,增加更多的實踐經驗,將課堂所學理論運用于實踐活動中,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提升[3]。因此,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的統一結合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達到科學課教學的主要目標。
3、學生好奇心的激發是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中心內容。
小學階段是學生好奇心非常強的時期,科學課是能夠滿足學生好奇新的一門重要課程。好奇的想法是一切創造的源泉[4],好奇心是創新人才所需要的持久動力,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并且設置具有一定創造性和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啟動學生的好奇心,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去主動獲取相關的知識,自己進行歸納總結,追尋科學的真理,對學生的創新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因此,學生好奇心的激發是對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起到很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在教育界是非常重要的,為未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齊先成.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科教學探索,2007(12):52-53.
[2]涂燕.淺談小學科學課的創新策略.課堂經緯.
[3]王建官.淺談小學科學課堂中創新精神的培養.課堂經緯,2012:115.
[4]李春艷.如何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育教學論壇,2014(3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