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福利 郭志靜
項目驅動下的體驗式教學法在景觀設計課程中的實踐研究
孟福利 郭志靜
通過項目驅動下的體驗式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從教學理論、實踐能力的提升、課程設計成果的轉化。以景觀課程實踐為例探索體驗式教學法在景觀設計課程中的應用,通過項目成果的展示與小組答辯,指導教師、景觀設計師等專業人員給予點評與提升建議的反饋等內容,完成整個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的環節,擬通過考核展示平臺,實現課程成果的二次展示與轉化。
項目驅動 體驗式教學景觀教學 實體搭建 成果展示
景觀設計是近年來發展速度比較快、知識結構的綜合性比較強的行業?!熬坝^(landscape)不同于其他學科,是多種學科的交匯點,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中國都是一個美麗而難以說清的概念①。
景觀設計課程結構由四部分,一是景觀設計理論的講解;二是經典的案例分析為課程深入引導;三是通過具體項目或擬定項目的實踐;四是課程成果的講評等連貫性環節完成教學任務。
通過筆者多年的針對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實踐,發現在傳統的景觀設計教學中存在幾點問題:一是課程過于強化理論教學,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訓環節,導致學生對景觀設計理論理解不夠深刻,而實踐的能力也相對薄弱,不能滿足景觀設計及相關行業的對畢業生的技能需求,試圖通過項目驅動的體驗式教學,在培養學生景觀設計理論基礎與專業技能方面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筆者就近幾年的景觀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淺談下心得體會。
景觀設計課程是一門建立在理性思維與藝術表現形式為基礎的多元化、應用型專業課程,其核心是培養學生通過藝術手法,表達科學技術與人文結合的適宜空間環境設計的能力。隨著人們對空間環境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景觀設計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日益增加,但目前國內許多高校的設計人才培養與社會的實際的需求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②。
景觀設計課程理論與實踐緊密關聯的環節就是具體項目的策劃與預想的實施。通過大學校園主題空間實體搭建,以學生為項目參與主體,專業教師負責制定設計流程、設計方案深化指導、成果講評等教學環節③。以大學校園文化藝術建設活動為契機,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大學校園中室外開放空間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環境品質、主題文化性、空間格局)展開分析,提出適宜的應對策略即設計構思培養、方案制定、及方案實施的可行性分析等。
校園空間實景搭建項目為依托的景觀課程教學實踐。大學校園空間實景搭建項目以作品競賽為模式,將自己的設計以 1:1的比例親自動手搭建,為學生提供項目實踐、成果展示平臺為同學提供平臺。通過項目各個環節的驅動過程中加強學生之間交流協作,跨專業的知識拓展,創新思維與勇于實踐的培養。
項目秉承將創意構思與實際相結合的準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鼓勵和發動跨專業跨年級的同學積極參與,實現在項目參與過程中相互幫帶團隊協作意識、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來發現問題、探索解決不同的途徑、激發創意思維。增強專業老師與學生,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具體課程環節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1.設計內容及理念表達。為了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在校建筑學、藝術設計、園林專業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促進校園文化,鼓勵學生關注學以致用,關注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同時也為校園環境增加豐富多彩的體驗空間。發揮自己的設計才華和動手能力,在一個 3m×3m×3m 范圍的空間實現實體搭建,表現形式不限;提倡其兼具創意、美觀、互動、環保、可拆卸、搭建拆除后可再利用等方面的優點。
2.場地的選址與調研。在石河子大學校園中擬定多處不同類型的搭建場地,學生針對場地的現狀實地進行調研,從環境品質、主題文脈、空間標識性等三方面考慮,擬定問題及解決關鍵問題的設想(如圖 1-2)。
3.方案設計及深化。項目以學生自發組合小組為單位來完成,組成團隊其目的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方案設計由團隊協作共同來完成,同時發揮每位同學的專業特長,承擔項目中的某一任務或者多項任務。
4.實踐能力的培養——項目具體的施工流程設計作品應考慮結構可實施性,注重結構構造的合理性;同時提倡采用廢舊材料、綠色環保材料和可回收材料,如舊報紙、紙箱、飲料瓶、舊木材、廢酒瓶、并且在搭建中充分發揮材料本身特性;各組要能夠進行較為準確的預算,造價控制在 600元以內,力求在低成本下實現景觀創意空間的營造。在前期的準備中,學生通過嘗試利用多種材料和結構實現自己的設計理念和創意。在選取材料時充分的考慮到材料的經濟性、環保性、易操作性、及穩固性。例如《蒲公英的春天》,為了實現蒲公英花朵的風吹動時的輕盈,支撐桿部分選取具有良好的柔韌性與支撐力的半透明 PVC 管,內置熒光條,即解決支撐問題,同時實現了夜景的效果。主題為《幾何空間的魅力》的多功能涼架設計,充分飛發揮場地原有要素——錯落有致的景觀樹,利用已有景觀樹的三角分布,采用醒目的紅絲帶在水平空間上編織多維空間的幾何面體,實現造型的創新性、垂直空間、水平空間的趣味性。
5.實互動式考評體驗教學——成果展示與二次轉化。景觀設計課程設置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分析場地現狀、構思設計思路的思維能力、組織設計的方案制作的表達能力、以及與委托方溝通協調能力,因此,課程最后的成果考核階段,也應該以上述四點為考評依據。課程設計不僅要強調最終方案成果表述,同時注重學生之間學習的過程、注重設計的過程、成果后期的教學評價與延續④。
6.實互動式考評是體驗式項目驅動下的景觀設計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理論學習為基礎,結合項目的具體落地實施中預想問題的設定、擬定解決方案。通過對校園實體空間搭建項目成果的展示與小組答辯,指導教師、景觀設計師等專業人員給予點評與提升建議的反饋等內容,完成整個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的環節(圖 3)。通過考核展示平臺,實現成果的二次展示與轉化,例如評選出優秀的學生作品,從提升創意、完善結構、更新材料等三方面的二次實踐,實現實體空間的實用性、藝術性、永固性。通過學生作品的二次轉化,實現對學生課程成果的認可、同時也為大學校園環境增添了趣味空間的體驗區(圖 4),實現景觀課堂教學成果向項目落地示范、理論基礎培養與實踐提升的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目標⑤。

圖1-2 實體空間設計方案圖釋表達

圖3-4 課程成果考評及二次創作及轉化
項目驅動下的體驗式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從教學理論、實踐能力的提升、課程設計成果的轉化等方面對當下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以實踐項目為驅動,提高學生學習景觀設計課程的興趣、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擬通過考核展示平臺,實現課程成果的二次展示與轉化。同時通過設計作品的展示豐富學生創新力培養和實踐操作能力的鍛煉。
注釋:
①吳靜子.國內外景觀設計學科體系研究 [J].天津大學建筑學院,2007(7).
②【美】庫伯,王燦明,朱水萍譯.體驗學習:讓體驗作為學習與發展的源泉[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③周瑾.體驗式教學在藝術設計課程中的運用[J].北京:教育與職業,2012(4).
④]孟福利.體驗式教學法在景觀設計課程中的實踐與思考[J].石河子:石河子大學學報,2014(1).
⑤俞孔堅,李迪華.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6).
作者單位: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北京克爾瑞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注:2013年度石河子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體驗式教學法在景觀設計課程中的創新與探索(KG-2013-06);石河子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立項項目——鄉土材料視角下的新疆生態脆弱地區傳統聚落營造模式研究(RWSK13-Y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