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球 孟家松
摘要 針對多媒體教學在園林樹木學課程應用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探討在園林樹木學的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采用積累素材、優化教學過程、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加強教學與科研相融合、豐富教學方法等方式,促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園林樹木學;改革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15-379-02
Reform and Practic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Landscape Dendrology
ZHAO Daqiu, MENG Jiaso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 Aiming at the advantage and shortag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landscape dendrology, some measures were proposed, such as accumulating abundant materials,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tegrating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enrich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etc., which coul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Landscape dendrology; Reform and practice
園林樹木學是高校園林專業的主要專業基礎課程之一,是園林植物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以在各類園林綠地中應用的木本植物(包括喬木、灌木、藤木等)為研究對象,以掌握園林樹木的系統分類、形態特征、生長學習性、觀賞特點及園林用途,最后達到能科學、合理、藝術地在園林中進行應用為目的[1]。該課程的學習是學生今后從事園林規劃設計、綠化工程、園林建筑、城市園林的管理和養護等方面工作的基礎。園林樹木種類繁多,僅全國常用種類就有1 000多種,部分樹種分布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因此,單純依靠教材、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往往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全面系統地講授該課程,而且上課形式枯燥乏味,不能給學生以感性認識。
多媒體教學作為現代教學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集中整合大量的信息來克服傳統教學中內容抽象、枯燥的弊端,充分體現教學的直觀性、時效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2]。目前,多媒體教學已在高校的課程教學中廣泛應用,包括園林樹木學。為了更好地提高其在園林樹木學課程中的應用效果,筆者就近年來多媒體教學應用于揚州大學園林樹木學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進行了探討。
1 多媒體教學在園林樹木學課程中的優勢
1.1 加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
園林樹木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尤其是識別園林綠地中的常用樹種,需要大量的外出實踐,但由于課時數、樹種分布地域性等因素的限制,很多重要的樹種并不能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不能給學生以感性認識,學生對這些園林樹種只有模糊抽象的概念。比如在講到松科一章中松屬球果種鱗特征時,傳統教學中分別對鱗盾、鱗臍和鱗脊的概念進行詳細描述,即使在黑板上繪制了對應的圖形,學生依然無法形成直觀的形象。而在多媒體教學中,將利用數碼相機拍攝的實物照片或是網絡下載的圖片展示在幻燈片上,對照鱗盾、鱗臍和鱗脊的概念再進行詳細解析,能顯著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生有具體、直觀的感性認識,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1.2 優化了教學內容,增加了課堂容量
目前園林樹木學的教材很多,揚州大學園林專業主要選用陳有民主編的《園林樹木學》為教材,該書內容分為緒論、總論、各論三部分。緒論、總論著重于理論闡述,各論講述全國各地習用及有發展前途的樹種。各論中的樹種,依其在園林中應用的情況進行繁簡程度不同的講述。但是該教材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淡化實用性和針對性,并且內容偏深偏難[3]。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只能照本宣科。而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時,除了以該教材為主外,還針對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添加并重點講解了華東地區常見園林樹種,并輔以最前沿的研究進展,從而做到課程基礎性、實用性和前沿性相輝映,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相結合。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省去了大量的板書時間,可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講解,增加了課堂容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1.3 突出了教學重點,強化了教學難點
運用多媒體教學可把復雜抽象的問題簡單化。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常見樹種的形態識別特征,特別是一些平時在園林綠地中不常見到樹種的樹體、葉、花、果、枝的特征,這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這些內容僅靠課堂上的文字描述很難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講到薔薇一章中子房上位周圍花和子房下位周圍花時,如果能通過多媒體配上繡線菊亞科、薔薇亞科、蘋果亞科、李亞科等代表種的圖片再進行詳細講解,可以使學生對這兩個概念有深刻的認識,進而對這幾個亞科也有一定的了解,從而簡單地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教學難題,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1.4 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通過教科書和板書來講解抽象枯燥的理論,這樣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多媒體教學通過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做到圖、文、聲并茂,動靜結合,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銀杏科一章中銀杏中文名時,對其別名鴨掌樹、白果樹分別配上葉片和保留骨質中種皮種子的圖片,再加上教師的講解,學生就會主動集中注意力去聽講;在講到杉科一章中水杉的發現時,在幻燈片上展示1941年發現的第一棵水杉照片以及1943年由王戰采集的模式標本,并添加一些關于水杉發現爭論的文章,教師再對整個發現過程進行講解,整個課堂教學便會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 多媒體教學在園林樹木學課程中的不足
2.1 課件質量低劣
高質量的課件是園林樹木學多媒體教學的重要組成。但在平時授課過程中,課件一般由專業教師自己制作,由于缺乏深厚的計算機功底以及參差不齊的制作技術,課件總體質量不高。比較典型的情況就是將書本上的文字大段地照搬到幻燈片上,或者是配上一些比較簡單、平面化的圖形、動畫;而有的課件則不注重整理效果,幻燈片的背景和文字之間的顏色搭配不合理,如藍底黑字,距離稍遠則無法看清幻燈片上的內容,嚴重影響了多媒體教學優勢的充分發揮,與整體教學目標相距甚遠。
2.2 學生難以消化
在園林樹木學多媒體教學中,課堂信息量大,尤其是專業教師在上課之前對授課內容沒有進行提煉,單純將書本搬家,把幻燈片當成電子黑板。幻燈片上大段的文字使學生應接不暇,學生只能邊看邊記筆記,來不及消化吸收。課后復習時,對照書本無法理解消化,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課件所呈現的教學內容的表面,難以有進一步的深化。
2.3 師生互動減少
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深刻影響著園林樹木學的教學質量。但是在該課程的多媒體教學中,許多青年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精力過多地集中于電腦與課件,缺乏與臺下學生眼神的交流。學生也一直專注于抄寫筆記,對于教師的講解以及提出的問題沒有任何反應。講臺上的教師和講臺下的學生形成了兩個獨立的群體,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記,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減少。
3 優化多媒體教學在園林樹木學課程中的策略
3.1 注重素材積累,完善課件制作
高質量的課件必定包含大量的生活素材,園林樹木學也不例外。該課程涉及眾多園林樹種,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積累大量的素材,尤其是樹種的樹體、葉、花、果、枝特征及其在園林中應用的照片,從而建立多媒體教學資源庫,便于制作課件時調用資源庫里的素材。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收集一些園林樹種的信息,例如在講到松科一章中雪松屬于淺根系時,筆者引用了中國寧波網《大雪松“站”起來了》的新聞,在講到木犀科一章中桂花果實時,引用了舟山晚報《桂花香都聞到過,桂花果你見過嗎?》的報道等。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不斷地通過自身學習、參加培訓、課件觀摩來提高自身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能力。在制作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內容之間的邏輯性,簡潔明了,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3.2 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消化吸收
園林樹木學課程的多媒體教學富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學生在上課之前需要做好預習工作,提前了解課程的基本內容。教師在備課時除了精簡幻燈片的內容外,還要對幻燈片上要講的內容精心準備,上課時認真詳細地講解每一張幻燈片,這樣既可以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記筆記,又可以讓學生理解、消化吸收授課內容。對于一些重點與難點,還需要適當地在黑板上進行板書,每節課的最后應對該節課內容進行歸納,以便學生復習[4]。
3.3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針對園林樹木學課程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教師圍繞電腦轉,學生瞪著眼睛看”局面,必須在課堂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避免一味地演示、重復課件,要加強與學生的眼神交流,并通過肢體語言和語言節奏的變化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課程的重點和難點要適當地運用板書加以解釋和強化,同時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授課內容的掌握情況,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
3.4 教學與科研相融合,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園林樹木學課程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適當地向學生介紹一些科研動態。比如在講到松科一章雪松的園林應用時,筆者向學生展示并介紹了2013年刊登在《林業科學》上的《4種針葉樹種枝葉氣味對小白鼠自發行為影響的比較分析》一文,該文通過側柏、龍柏、雪松和白皮松的枝葉揮發物對小白鼠自發行為的影響研究對4個樹種在園林中的應用形式提出了建議:白皮松不適宜在居住區大面積種植,更適合作為景觀點綴,而雪松、側柏和龍柏比較適宜現代城市綠化中大面積使用。當看完整個實驗設計以及結果后,學生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并且對這4個樹種在園林中的應用印象深刻。這表明將教學與科研相融合,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3.5 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園林樹木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多媒體教學的課堂上除了推行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外,還可以嘗試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研討式教學方式[5]。首先,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并布置相關樹種的調查任務。其次,每組學生認真調查,并整理成課件的形式通過多媒體進行匯報。而后教師、同學對相關內容進行提問和討論。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同時學習效果也大大增強。
4 結語
多媒體教學在現代教育中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其在園林樹木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加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優化教學內容,增加課堂容量,突出教學重點,強化教學難點,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然而,它也存在一定不足,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積累素材,完善課件制作,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消化吸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加強教學與科研相融合,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豐富教學方法等措施,可以進一步完善多媒體教學在園林樹木學課程中的應用,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付曉云, 周廣柱, 李智輝, 等. 園林樹木學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10): 58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