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梁
內容摘要:隨著國家全面推行實施新課程改革政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如何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成為備受廣大教師關注的課題。本文將就目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現狀,從教師、學生、教學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探討,以尋求多途徑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政治構建高效課堂方法分析
所謂高效課堂,即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有效發展和提高的課堂。由于受到目前國內教育方式與高考體制的影響,當代高中政治課堂不注重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以考試成績為中心的教學評價,致使課堂教學活動枯燥乏味,課程基礎知識也只進行簡單講解,大部分的課堂教學時間被死記硬背的內容所占據。直接導致高中政治學科應有的教學價值被丟失,這與當代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背道而馳。因而,目前的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方式急需改革與完善,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迫在眉睫。
一、構建高中高效政治課堂的前提是教師的高效教學
每一位教師由于自身學歷背景和教學時間長短等各方面因素的差異,他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也存在一些差異,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課堂教學要實現高效率,需要教師革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以適應現代教學環境和體制的要求,需要做到:
1.教學活動中角色的轉變:構建高效政治課堂的教學活動需要教師不是以教學活動中“主導者”的角色出現,而是轉變為引導學習者和共同學習者的角色。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不能只以考試成績為標準對學生進行差別對待。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適應課堂主體地位,與學生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創建互相尊重與平等的關系,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2.課堂觀念的轉變: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高中政治課堂上扮演的是演講者,學生扮演的是觀眾,彼此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略,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方式也得不到有效培養。要對此進行改變,需要教師認清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教學內容的區別,并以此為依據制定出不同的教學方案,采取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地位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需要做好問題設置、啟發指導、問題反饋、課堂教學評價、成績考核、教學方法改進等一系列工作。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鍛煉學生自我學習和理解的能力。
3.知識觀的轉變:高中政治學科知識更新較其他學科快,因此要求高中政治學科的任課教師要將其傳統的知識觀進行轉變,不斷學習來給自己充電,更新自己的儲備知識,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教學知識不被時代所淘汰。另一方面,高中政治學科是一門擁有極高綜合性的學科,這就要求作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師,需要在掌握本學科知識的基礎上也要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并且學習掌握新課程教學理念、心理學知識、學習教育學、哲學理論等相關知識,同時還要善于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來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二、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認清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
因其先天條件、后天努力程度、家庭背景等的差異,每個學生接受知識和理解知識的程度也有差異。而且,學生自己也會尋找符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不同的學習方式。教師不能以同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來對待所有學生,而是要善于觀察每個學生并總結每個學生的個體特點,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來鼓勵學生、指導學生,促成學生發展獨立的個性,培養每個學生發揮優勢的能力。
2.幫助學生重塑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活動要高效開展,其基本保證就是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能使課堂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為止,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法,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不善思考、懶于思考、不會思考,養成依賴性和懶惰性。因此,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合理利用教材,設置相關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培養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并利用所學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保障是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
1.教學活動應該結合生活實踐,便于學生加強記憶,加深理解
政治學科是一門源于生活的學科,是人類歷史中生產生活實踐的成果。新課改要求教學活動注重學生學習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現在的高中政治學科教學,要充分的調動實踐所積累的知識,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加深記憶,加強理解。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所有的教學資源,將政治學科的基礎知識融入日常的生活情境中,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讓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并加深記憶。另外,教師可以以學生的學習經驗為出發點來組織開展教學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率。
2.合理優化教學結構設計
課堂教學結構設計的合理優化指的是對教學步驟進行合理調整與改進。課堂教學結構合理優化設計必須以嚴密的結構和清晰的思路為基礎,同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教學指導思想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教學目標,來規劃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教學計劃。對教師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活動、教學方法等構成課堂教學活動的因素,設計出符合教學規律的合理的教學結構。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優化直接關系到學生課堂的積極性以及教學目標能否完成。
參考文獻
1. 王曉敏.淺談新課改下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中小學教育,2010,12
2. 張嘉慧.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途徑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14
3.徐友.如何構建高效高中政治課堂[J].現代閱讀,2012,10
4.連建喜.新課程背景下政治課堂的有效性教學[J].新課程,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