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英 張愛芳
摘要:隨著工業步腳步的加快以及對環境保護工作忽視,當下環境問題的日益突顯,嚴重影響著社會健康發展和人們身體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我國“先發展后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而言,已經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影響。公民意識對環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環保工作的開展需要以提高公民環保意識為基礎和前提,因為就算投入再多的人力和物力去保護也抵擋不住諾大群體肆意的無視和破壞,同樣從長遠來考慮,只有提高公民環保意識,才是環保的永恒動力。本文通過對當下比較常見且影響重大的幾點環境問題出發進行研究,淺析公民意識對環保的重要性。
關鍵詞:公民意識;環保;影響;重要性;培養
隨著工業步腳步的加快以及社會各界對環境保護工作忽視,當下環境問題的日益突顯,嚴重影響著社會健康發展和人們身體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我國“先發展后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而言,已經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影響,導致霧霾導致的PM2.5嚴重超標、森林面積嚴重減少、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風沙等各種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且屢屢可見。對此,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于環保工作的大討論。事實上,目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成本已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不好好算算環境賬,必將貽患無窮[1]。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和生活經驗出發,我認為公民意識對環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環保工作的開展需要以提高公民環保意識為基礎和前提,同樣從長遠來考慮,只有提高公民環保意識,才是環保的永恒動力,也是環保工作得以有效開展的大前提。
(一)、培養公民環保意識,可以減少垃圾隨意丟棄
當下大型城市的主要街道環保工作做的還不錯,但是這是基于政府大量的財政投入之上的。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中的單位和居民在日常生活或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近年來,城市生活垃圾產量迅速增長,城市生活垃圾的構成日益復雜,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置方式主要以填埋、焚燒和堆肥為主,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應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法律法規體系,提高我國城市居民的整體生活環境意識,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體系,完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經濟政策,從而實現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的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目標[2]。所以,只有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讓大家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將垃圾扔進垃圾箱,并且注重垃圾的回收和利用,進行分類處理;
(二)、培養公民環保意識,可以減少植被的過度砍伐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高速發達的現代工業、商業、交通、建筑等行業,加速了城市化進程的步伐,人們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捷、舒適的同時,也給周圍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嚴重破壞。近些年,人們越來越強烈地認識到,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擴大綠地面積,植樹造林,就是保護人類自身[3]。森林植被作為地球的“肺”,它對于地球生態和人類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僅能起到綠化的作用,同樣夠凈化空氣的同時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氣以及抵擋風沙、固化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等等作用。而隨著工業的急速發展,工程建造需要大量的木材,從而導致了以交換利益為唯一目的的過度砍伐,致使我國植被覆蓋面積急速減少,植被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生態問題。再者,人類的棲息地在不斷擴大,人類為了謀求自身的生活空間,進行植被砍伐和土地開墾等行為,從而導致植被覆蓋區域也原來越少。然而,隨著國家對植被保護重視程度提高,植被保護、再造和維護等工作得以有效的展開,但是還是存在著一些違法砍伐、過度砍伐行為。需要培養公民環保意識,清楚認識到植被所產生的生態效益以及過度砍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性影響,從而保護好地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肺”;
(三)、培養公民環保意識,減少污染物超標排放
工業廢水和工業廢氣的這兩大污染物排放對我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在這個排放過程中需要進行一定的技術處理,一些企業為了節省技術處理所需的成本,進行超標排放,這對于地下生態環境和大氣環境都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例如我國許多城市現在比較常見的霧霾現象,尤其在中小城市比較嚴重,各類工廠廢氣排放不達標導致空氣環境遭到破壞,甚至會導致人類的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產生。需要培養公民意識,樹立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嚴格遵守污染物技術化處理方式;
(四)、培養公民環保意識,保護野生動物
我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約占世界總種數的10%左右。復雜的地形、多樣的氣候、古北界和東洋界兩大動物地理區在我國交匯、我國未遭受第四紀冰川覆蓋,是形成我國野生動物多樣性的根本原因。在世界受危動物中,我國受危的獸類有128種,占我國獸類的25.6%;鳥類183種,占我國鳥類的14.6%;爬行類96種,占我國爬行類的24.6%;兩棲類29種,占我國兩棲類的10.4%,對野生動物的過度的捕獵和對野生動物生境的破壞,是造成我國野生動物受危的主要原因[4]。盡管在國家嚴格禁止和懲罰的機制下,偷獵行為依然不能杜絕。每一種生物都處于食物鏈的一個節點,保證地球生物的多樣性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關鍵。而偷獵行為的盛行,導致本來已經因為人類生產生活范圍的擴大導致野生動物嚴峻的生存環境“雪上加霜”,很多野生動物已經瀕臨滅絕甚至已經滅絕,這樣會導致食物鏈斷裂,從而導致生態環境的失衡發展,為人類今后的生活埋下了潛在的隱患。將保護野生動物納入培養公民環保意識,培養公民愛心和責任心,為野生動物的生存和發展謀求更多的生機;
總之,對于環境保護而言,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每個人注意,地球是我們生存的家園,每個公民既要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庭”,也要維護好我們這個“大家庭”。樹立正確的公民意識,培養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只有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具備了環保意識,人類的家園才能越來越美麗。
參考文獻:
[1]徐硯梅;“環境賬”下看環保;中國經濟快訊[J];2001年13期
[2]延愛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探討;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J]; 2008年02期
[3]耿濤; 向空間要綠地——感受立體綠化; 防災博覽[J];2008年02期
[4]馬綱;張敏;汪瀟; 我國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天水師范學院學報[J];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