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嬌 楊男
【摘要】20世紀中期以來,教育服務業在各國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發展教育服務業不僅成為各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也愈加受到各國政府、企業和國際組織的重視。我國的國際教育服務貿易近年來雖有較快的發展,但與其他主要發達國家相比,有著相當大的差距。為了盡快縮小這一差距,在教育并趕上其他主要發達國家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發展的水平,應明確我國國際教育服務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來加快我國教育服務貿易的發展。
【關鍵詞】國際教育服務貿易 現狀 問題 對策
一、我國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現狀分析
(一)教育服務貿易以境外消費和商業存在為主
目前從貿易形式來看,我國的教育服務貿易主要以境外消費和商業存在為主,輔以迅速發展的跨境交付和自然人流動。來華留學人數與出國留學人數都呈增長趨勢,2005年之前來華人數開始超過出國人數,這說明我國在這方面得到了快速發展,這與我國國內教育的發展及相關政策的制定是分不開的。到2010年至今,出國留學人數開始超過來華留學人數,這是其他國家開展一系列的宣傳與鼓勵措施如設置高額獎學金、簡化留學程序等的結果。表明各國越來越重視出國留學在教育服務貿易中的作用。
(二)總體競爭力差
雖然自20世紀中期以來,我國國際教育服務貿易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就整體競爭力來說,我國與主要教育輸出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教育體制方面的原因,我國還未形成教育產業觀,大部分還停留在政府管理的程度,依賴政府投資來建設,導致高等教機構靈活性差,無法很好的進行商業融資來創造好的教育環境。反映出在國際競爭中,我國教育的學科優勢微弱,教育產品的科技含量較低。
二、我國國際教育服務貿易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教育事業缺乏強大的競爭實力
與一些教育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校的整體辦學水平還不高。教育服務產品的質量直接決定教育服務貿易的競爭力。目前全世界留學生主要集中在教育發達國家的知名大學里,主要原因是這些大學能提供高質量的教育產品。我國高等教育內容和課程體系雖幾經改革,但內容陳舊、結構不合理、人才培養模式落后的狀況依然存在。其結果,使我國高校在吸引留學生方面處于劣勢地位。面對外國教育機構的優勢,我們缺少與之抗衡的實力。
(二)教育經費不足
我國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教育水平的提高,不能滿足國民巨大的教育需求,也不能適應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發展。首先,教育投資尤其是政府教育投資增長緩慢,跟不上教育規模快速增長和教育質量提高的要求。與國際水平相比,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偏低。其次,我國教育投資結構不盡合理。我國原有的教育管理體制基本上實行的是國家集中計劃、政府直接管理,單一財政撥款的體制。多元化的教育投資體系仍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還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
(三)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制定嚴重滯后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針對發展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綱領性文件,各級政府也沒有以直接發展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為出發點的政策和整體規劃,現有的政策也主要是教育系統本身的行業規則。需要的還沒有出臺,已有的約束不到位。所有這些都成了我國高校發展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瓶頸,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立法相對滯后。
(四)教育機構缺少優質教育資源
我國缺少優質的教育資源主要有以下4方面的表現:教育產品質量較低;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不夠優秀;教育機構資金實力薄弱;教育信息化水平低。我國在對教育服務貿易的思想認識、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教育服務貿易管理、相關市場發展程度、教育機構本身缺乏競爭實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很多地方和部門需要不斷的完善和改進。
三、我國發展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戰略對策
(一)提高我國教育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學校品牌是教育服務質量的集中體現,也是學校經營能力、水平、狀況的綜合反映。教育消費者一般都是通過學校知名度來認識學校所能提供的教育服務的質量高低,因此教育服務市場競爭表現之一就是品牌競爭。成功的學校無一不把品牌開發視同學校的生命,制定與實施各具特色的“品牌戰略”,以樹立學校品牌形象,并擴大品牌效應,促進品牌增值。
(二)加強對教育服務貿易的政策支持
一些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吸引住大量的留學生,除了自身獨特優勢外,還在于這些國家有一套較為完善的制度和政策支持體系。我國應繼續加強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加大教育服務投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吸引更多的留學生來華。另一方面也要放寬相關留學政策及辦學政策,完善留學生獎學金制度及管理制度,推動教育服務貿易的發展。
(三)建立和完善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支撐體系
首先,完善有關國外留學生的制度。目前教育服務貿易的主要形式是境外消費即留學生教育,應把吸引留學生作為我國促進教育服務貿易的重點,因此,完善留學生制度顯的十分重要。該制度的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應當制定相關政策,加強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和投入,幫助留學生克服語言難關.二是要完善留學生教育管理模式.這主要體現在寬進嚴出的留學政策、健全系統的留學生學前輔導體系、來華留學生的勤工儉學政策以及各種社會保障體制,如人身保險和醫療保險等。
其次,應在海外建立教育宣傳機構,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把我國教育進一步推向國際市場。各大院校應當把擴大招生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制定符合實際的招生計劃,積極參加國內外留學說明會和國際教育展覽.此外,還應當利用外國的中介機構和境外高校,擴大影響,增加國內外學校的合作與交流,使外國教育消費者對我國教育有一個比較好的了解。
最后,建立相關的部門,促進我國在海外合作辦學的發展。目前在國內的合作辦學機構多達157個,而我國在海外的合作辦學機構還較少,發展相對緩慢。政府應鼓勵我國的教育機構“走出去”,去海外主動開拓教育市場。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對這些教育機構提供海外教育信息服務以及貸款支持。
(四)發揮學科特長,拓展國際市場
毋庸置疑,中國在漢語言文化教育以及中醫藥教育方面,均在國際教育服務市場中占有很大優勢。而且隨著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以及不斷提升國際地位,世界范圍內學習漢語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應發揮我國在這些學科上的優勢,鼓勵支持孔子學院等教育機構的發展,從而拓寬國際市場,以保持我國在這兩個領域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四、結論
隨著教育服務的全球化發展,如何在國際教育服務領域搶占市場已成為各國所關心的重點。對我國的現狀進行深入分析,才能明白我國目前在國際教育服務領域的地位,在此基礎上針對我國國際教育服務存在的不足提出政策性的建議,將有助于我國國際教育服務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滿生.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新趨向及對策思考[J].教育研究,2003年01期,38-43頁.
[2]王明媚.中國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年10期,170-1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