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榮才
摘要:在傳統的政治教學模式中,教師過度強調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講解教材時不能夠深入地挖掘教材的內容,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學生身上,嚴重影響了政治教學的進程。教育的改革要求教師要在政治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政治教學的各個環節落實“學生主體性”的原則,努力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內容,活躍課堂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熱情,提高政治教學效率。
關鍵詞:政治教學;主體性;教學效率
1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前預習
高中生一般不會有課前預習的習慣,所以在上課之后,對新知識不能充分的接受,一時間不能跟上教師的步伐,整堂課只處在教師依據課文講授知識,學生勾畫知識點的過程中。下課之后對新知識記憶不深導致無法深入理解,從而影響自己的學習效率。在不理解的基礎上機械地記憶所學的知識。周而復始,學生不但不會有太大程度上的進步還會因為喪失思考的能力降低了學習政治知識的興趣,從而產生厭學的心理。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的發展,教師須要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前預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預習了解本堂課的大體思路,以及本堂課講授的新知識點,在了解的基礎上聽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政治課堂結束之后,大多數教師都會布置課后的思考題,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思考。但是這種探究式的思考是需要學生對知識進行了解的,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只有短短的45分鐘,如何在45分鐘中獲得更多的收獲,為政治課堂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而預習環節的出現則解決了這一問題,學生通過預習在課本中提取重要的信息,通過課本閱讀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生只有看懂、看會教學內容才能夠對教材中涉及到的重點和難點加以理解。為了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需要調動學生預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參加什么活動,有了興趣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預習政治課文興趣的培養。教師可以采取鼓勵學生自己編寫學案的方式來激發學生預習的熱情。編寫學案必須要對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形式新穎的教學要求,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編寫學案,讓學生做學習上的主人,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尊重,收獲喜悅。學生通過編寫學案可以鍛煉自身總結歸納知識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編寫的學案可以及時得到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反饋,從而改進教學計劃。例如在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單元《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大綱的形式列出第二單元的具體內容,具體內容中包含的具體知識點以及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的難點。學生通過自己編寫學案總結歸納知識可以加深對教材內容的印象,從而獲得優異的成績。
其次,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在預習這一環節中要起到引導作用。有些同學會因為懶惰而故意忽視對課本知識的預習,這時候,教師就須要發揮作用,幫助學生克服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惰性,認真仔細地預習課本知識,發揮主體作用。
2 ?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政治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知識精華的凝聚地。教師會在短短的45分鐘之內向學生傳遞重點知識,夯實學生的基礎,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多處于主體地位,多是教師進行講解,學生聽講,隨時準備著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看似正常的教學步驟卻隱藏了巨大的問題,若是按照這種方式進行長久教學,那么學生的主動性就會被扼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會被忽略,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形式,讓學生也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可以在政治課堂上設置情境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不拘泥于課堂的形式自愿結成小組就教材上的某一知識點進行情景短劇的創作,并在課堂上表現出來。這樣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讓學生能夠因為政治課堂的活躍而愛上政治。
例如在講解消費心理時,學生可以以情景短劇的形式表現不同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活躍課堂氛圍。這樣不單單使自己參與課堂教學,還帶動了其他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才是主人,學生也可以承擔講課的責任,成為自己的老師。為了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可以鍛煉學生講課的能力,對于高中生而言,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含量,缺少的只是放手實踐的機會。所以,教師應該予以一定程度的放手,鼓勵學生嘗試授課,讓學生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制作教學課件,學生充當老師,完全尊重了學生主體性地位,讓學生認識到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同的學生對教材有著不同程度上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授課感受學生對政治課堂的認知,彌補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
教師也須要盡可能地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上的差異,根據不同學生學習能力上的特點設定不同的情境,在鼓勵學生講課時也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設定具體的講授內容,幫助學生通過發揮自身的主體性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形式并不單一,可以通過討論、辯論、演講、表演等形式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在輕松自然的環境里得到啟發,就上述所講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除了通過情境的表演,還可以通過辯論的形式,根據現實生活中的現狀辯論哪種消費模式更為合理。通過有趣的討論問題作為教學的聯系內容,能夠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教學當中,從而更好地落實自身的主體地位。
3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政治理論理論知識的提升,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活躍自己的思維,鍛煉自身的能力,從而獲得身心方面的全面發展。隨著教育的改革,高中的政治教學不僅僅注重課堂教學的進行和政治理論知識的講解,還根據課本上的內容安排了相應的綜合活動內容,教師通過把這些活動內容涉及具體活動的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到其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豐富政治的教學內容。在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利于學生參加的具體綜合活動內容,細心地策劃實踐活動,重點突出思想教育。除此之外,教師還須要給每個參加實踐活動的學生布置具體的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務。
例如在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二單元第六課《投資理財的選擇》中,教師須要讓學生了解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的關系,以及股票、債券和保險之間的區別,讓學生在互聯網上或者圖書館里收集資料,也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以上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這些實踐活動從課本具體知識出發,既保留了原有知識又可以開動學生的腦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收獲重點知識的基礎上獲得參與活動的快樂。學生須要在參與實踐活動中獨立的或者結組的完成任務,當然教師還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感受到成為學習主人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主體性問題是政治教學須要考慮的問題。同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看到,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夠有所發展。高中政治教學須要更新觀念,根據高中生的特點,以新課程的要求作為教學的指導,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地探索和改進,從預習、課堂教學以及實踐活動三個方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這幾點調動高中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和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使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精彩。
■ ?編輯∕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