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廣紅
[摘 要]新課改使小學數學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計算教學。新課改下的計算教學應融合傳統計算教學的點滴精華,取長補短,提升學生的運算技巧,以達成高效計算的目標。
[關鍵詞]新課改 計算教學 數感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8-088
新課改后,小學計算教學與以往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感受:一是學生的計算技能確實有一定的弱化,不像以往那般“快、準、靈”;二是學生靈活選擇計算方法的能力強了,簡便計算的理念強了,運用計算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了。比較這兩點我們可以發現,不同的目標體系造就了今天的局面。在全新的教學理念下,我們可以融合傳統計算教學的點滴精華,取長補短,促進學生運算技巧的提升,以達高效計算目標。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
一、優選是多樣算法的必然歸結
在教學中,我們大都過于重視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喜歡通過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來展示學生的發散思維,其實這樣的“追求完美”陷入了一個誤區?!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要更重視計算方法的優化,給我們的計算教學指明了道路。
如一次交流課,教學內容為一年級的“兩位數的退位減”,在利用教學情境引出如“35-18”的算式后,出現了如下的教學片段。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發現個位上的5減8不夠,所以把35分成20和15,15減8得到7,然后20減10得到10,加起來是17。
師: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生2:我用35減20得到15,再加上2得到17。
師:真好,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見學生遲疑,教師引導學生用小棒擺出來,又引導了用35-10-8的算法和將35分成20和15,用20減18得到2,再用2加上15等不同算法)
……
其實這一節課與其追求將各式各樣的算法一一呈現出來,不如順其自然,由學生展示出最常見的幾種方法,然后比較交流這幾種方法的優劣。這比追求一些“天真”的算法要有效得多??梢哉f多樣的方法只是探索過程中的“風景”,方法的優化才是高效計算的“必然歸結”。
二、感悟是簡便計算的運用基礎
能力是比技能更上一個層次的要求,學生不僅僅是計算的工具,還要有自己的思想。讓學生在計算中融入自己的感悟,并通過研究達到“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對學生的計算技巧運用無疑是有指導性作用的。
如一些運算律的運用,如果學生只是“依葫蘆畫瓢”,那么很可能出現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做法。以計算題“2÷(+)”為例,有的學生做成了2×8+2×4,有的學生做成了 ? 。究其原因是對算理了解不夠深入,一心想著用簡便計算來減少計算量。對此,我們應給予正確引導。多經歷這樣的嘗試和比較,學生自然會感悟到計算的奧妙,同時掌握計算的技巧。
三、數感是靈活運用的活水之源
數是四則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學生具備良好的數感,在認識各種數的過程中,對每一種數有清晰的概念,有準確的定位,那么在計算的時候,學生就能靈活地去處理這些計算的問題,尋求最合適最便捷的途徑。
如整數計算題“1111×28+9999×8”,學生如果具備良好的數感,就會敏銳地洞察1111與9999之間的關系,進而發現可以將9999拆成1111×9,將問題變成1111×(28+9×8),使問題迎刃而解。
四、訓練是技能強化的重要途徑
新課改后的計算教學確實欠缺了一些必要的訓練,很多教師一提起訓練就認為是“題海戰術”,違背了新課改的理念。其實課程標準中對計算提出的要求最大的變化就是不再過于強調“快”。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一些計算能力的提升和計算感覺的建立離不開日積月累。因此,適當的訓練還是非常必要的。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專門設定時間來進行口算訓練。為了消除學生的枯燥感,教師可以定期變化訓練形式,如變化口算題的呈現方式、提問方式等;為了增強競爭性,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可以進行口算比賽、獎勵等;為了學生的計算有所突破還可以適當提升訓練層次,比如采用聽算,在心算中融入珠心算,等等。筆算的訓練要突出重點,強調準確定位和制定清晰的訓練目標,有計劃有內容地安排訓練,讓學生在合適的量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感知和體驗。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樣的科學訓練之下,學生的反應能力自然上升,計算綜合素養也會一天天提升起來。
總之,“矯枉不必過正”,新時期的計算教學要傳承以往算術教學的精髓,摻入時代視角下的新思路、新理念,用科學的方法來看待計算教學,不斷摸索經驗,進行嘗試與比較,逐步使計算教學走上有效、高效的道路。
(責編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