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霞
[摘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大學語文重要的教學任務。文章立足大學語文教學實際,就如何做好審美情趣培養問題與各位同仁進行探討,旨在不斷強化語文的人文性作用,切實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大學語文;審美情趣;人文素養;綜合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64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5)09-0136-02
[本刊網址] http://www.hbxb.net
傳統的大學語文教學,更加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對非智力因素范疇的審美情趣培養卻不夠重視。學生學到的只是一些死知識,而沒有去深刻體味生活中所需的、體現個人修養的審美情趣。因此面對五彩斑斕的現實生活,或理解膚淺或麻木不仁,注重實用而忽略對生活美的審視和挖掘。針對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這種缺陷,筆者立足大學語文教學實際,就如何加強大學語文審美情趣培養問題進行探討。
一、大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情趣培養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素質
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審美情趣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審美情趣培養,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語文素質、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道德素養。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加強審美情趣的培養,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并在鑒賞過程中受到文學作品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道德精神的浸潤和凈化,從而達到不斷錘煉學生心智的目的。
(二)有利于增強學生審美能力
通過閱讀鑒賞,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作品的內容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使學生更加懂得認識生活、理解生活和感悟生活,以此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幫助學生能夠發現生活的美好,從而更加懂得珍惜人生的幸福。譬如,《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主要緊扣“春”“江”“花”“月”“夜”來寫,但是,其中的重點是“月”,其他的都是陪襯。全詩以“月”為主線,從“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月升之時起筆,接著描繪皓月下的江流、芳甸、花林、沙汀,然后,反復抒寫了月下思婦,最后,以月落收筆。整首詩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搭配合理,從而勾勒出美妙的詩歌形象,形成了獨特美妙的意象和朦朧如月的意境。全詩正是以這種如月的意境之美,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心靈得到滌蕩,靈魂得到凈化。由此可見,通過審美情趣的配合,不僅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確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在生活中更加懂得發現美、珍惜美和創造美。
二、對策與建議
(一)以情感為支點,培養審美情趣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過程,是影響人的核心因素,是創造動力之源。一是在閱讀中感知,增強審美感受。通過閱讀文學作品,體味其所抒發的情感,能夠潤化、豐富和升華學生的情感,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從寫景抒情的文學作品來看,其載體是景,其靈魂是情。通過讓學生鑒賞此類文學作品,能夠讓學生在品讀美文、欣賞美景的過程中,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還能夠從情境交融中體驗到作品所抒發的思想感悟。如在教學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這首詩詞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文中美景再現給學生,讓學生直觀地欣賞美景。在學生頭腦中初步形成情景畫面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邊讀邊想,展開豐富的現象,進一步豐富詩詞所描寫的情景。最后,再讓學生結合查閱相關資料,進一步鑒賞、品讀,從中讀出青年時代毛澤東指點江山的意氣風發,讀出中流擊水的豪邁情懷,讓學生深深折服于詩詞所抒發的思想感情。二是在釋讀中體驗,培養審美情趣。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精讀細品的有效性,讓學生在反復品味中能真正有所感、有所悟、有所獲,就必須以問題為導向,以釋疑為動力,以釋讀為捷。只有帶著疑問讀書,才能切實增強閱讀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如引導學生對《代出自薊北門行》(作者鮑照)與《蒿里行》(作者為曹操)兩詩進行比較賞析,讓學生從初步比較中了解兩首作品都是樂府歌曲名,都是寫的戰爭方面的內容,但是,為什么卻表現的是兩種迥然不同的美?問題拋出后,學生紛紛圍繞這個問題進一步進行深入的閱讀和比較。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認為《蒿里行》以“關東有義士,起兵討群兇”啟篇,其中的“群兇”一詞非常形象地寫出了當時戰亂的形勢,很容易讓學生想象到群雄逐鹿、烽火連天的場景,而“義士”一詞表達了詩人的立場,認為這是一次正義之戰。接著,用“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作為總起句,為下文進行了鋪墊,很自然地就寫出了各懷私心的“群兇”的真實面目,也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慘狀。對此,詩人沒有正面地寫出原因,而用“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一句,從側面寫出來詩人帶兵討伐罪魁禍首“群兇”的決心。從鮑照所寫的《代出自薊北門行》來看,主要采用的是白描手法,從正面寫出了戰事危急,朝廷充分備戰,天子英明決策,將士日夜兼程快速迅行軍,與惡劣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通過對比反襯,對表達了上下一心保家衛國的決心。學生對兩首詩的結構及美學表現手法的比較分析,發現曹操的《蒿里行》主要通過從側面描寫戰爭的殘酷,給人一種慷慨而悲涼的感受,也讓人感受到整首詩雄渾深沉的基調,具有現實美。鮑照的《代出自薊北門行》重在表達詩人渴望投身疆場、報效祖國的壯懷豪情,具有浪漫主義的崇高美。正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對比深讀細品中,讓學生獲得了不一樣的美學享受,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情感與文本內容交融,歷練審美情趣
一是讓學生在個性化解讀中歷練審美情趣。在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中,在尊重作品原意的前提下,要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進一步拉近學生與作者的情感距離,讓學生文學作品的情感教育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以此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更加懂得真善美的真諦,永葆一顆善良如水的心靈。譬如在教學《詩經·兼葭》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相關音樂,用婉轉、凄美的曲子,撥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從中體味到詩人對“伊人”的朝思暮想、執著追求和求之不得的惆悵情愫,從而真實感受到詩歌的朦朧之美,引發學生無盡的遐思。教師應從充分展示詩歌的情感人手,注重引導學生與作者心理的對話,讓學生閱讀中與作者進行心理的溝通交流,在以情傳情中感化學生的心田,在情感的交融激蕩中引發強烈的共鳴之聲,讓學生受到文學作品的情感熏陶,以此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endprint
二是讓學生對文本再創作中歷練審美情趣。有的文學作品由于年代久遠,加上但是語言環境、社會環境與現在的巨大差距,如果直接讓學生去閱讀,學生理解起來往往比較困難。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再創作加工,從而激發學生興趣,這樣既能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在劇本中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如在指導學生閱讀《王風·伯兮》時,因為體裁所限,就難以詳細描寫人物心理,學生也就很難體會到思婦雖為丈夫報效國家而自豪,但是卻無法排解心中的孤獨和苦悶。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此詩進行改編,用小說地形式寫出來。在這樣的再創作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激發出來,也就更加能夠深刻地體驗和理解到文中思服復雜的心情。
(三)生命體驗滲透其中,提升審美情趣
為了在大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確保其有效性,教師就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是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在閱讀體驗中感受生命的偉大。同時,大學語文教學應緊密結合語文教育的需要,致力于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切實加強對不同文學作品的賞析和欣賞,通過文學欣賞的精神氣質和個性差異,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有效促使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特別是應讓學生在文學作品中體驗到生命的珍貴,感受到生命的偉大力量,從而促使學生更加懂得敬重生命、珍愛生命。如在學生賞析花草樹木等詩歌時,可以重點引導學生感受到這些綠色植物的美麗背后所蘊藏的偉大生命,從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植物的生命價值。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當做是一株草、一棵樹,開展即興詩歌創作練習,如有的學生用自創的詩歌贊美樹林“你用溫暖的懷抱,為我們遮風避雨;你用偉岸的身軀,托起明天的太陽;你用生命的綠色,帶來勃勃的生機”。又如在賞析歷史名人故事中,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當做文中的主人翁。學生通過閱讀賞析,仿佛親身經歷了文中的事情一樣,從而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中主人公的命運遭遇,讓學生在真實的生命體驗中培養正確的審美情趣。
二是采用多種方法,不斷增強審美情趣培養的有效性。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審美情趣培養的途徑、方式、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作為大學語文教師,應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積極創新,科學整合教學資源,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合理借助多種手段,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培養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根本目的。譬如,可以將多媒體教學與閱讀鑒賞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直觀欣賞的基礎上,形成初步、直觀的印象,進而再引導學生練習自己的生活實際、情感經驗,進一步進行閱讀鑒賞,從而在對文本的正確解讀中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促使自己身心逐步走向成熟。還可以將閱讀鑒賞與角色扮演結合起來,通過讀、思、品、演的方式,多層面、多角度、多渠道地理解和體驗文章的情感之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切實增強學生審美鑒賞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大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需要,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作為大學語文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審美情趣的培養。在教學中,要積極探索培養審美情趣的有效途徑,在以情感化中加強審美情趣培養,引導學生在與文本的心靈對話中加深理解,受到文學作品的情感熏陶,從而增強學生發現美、鑒賞美、堅守美和創造美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雪揚.大學語文審美情趣培養探微[J].文學教育(上),2011(7):24-25.
[2]劉海燕.大學語文審美教育探究[J].科技信息,2010(22):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