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年貴州省雷山縣第三中學
苗族地區英語教學問題及其對策
楊春年
貴州省雷山縣第三中學
苗族學生思想觀念陳舊,心理素質低。對在該地區如何進行英語教學,已成為英語教學同仁迫在眉睫的關注問題。本文就該地區的英語教學現狀,苗族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障礙以及采取相應的教學對策和方法,供參考之。
苗族地區;英語教學;心理障礙;苗語;對策
筆者籍黔東侗族自治州雷山縣為苗族聚居區,在校學生90%以上為苗族學生。尤為甚者,如西江鎮學生100%為苗族,大部分英語教師亦為苗族。就教師而言:在家里,學校和社交上使用語言—苗語 (使用率70%),漢語 (使用率20%),英語(10%);對學生來說入學前都學習和使用自己本民族語言—苗語,入學后學習前第二語言—漢語;小學三年級至中學后學習第三語言—英語。本來苗族學生學習漢語就比漢族學生困難得多,再加上英語,多一門語言,其困難不言而喻了。
俗話說:“林稀而泉水竭。”師范院校培養出的英語專業學生返鄉率,雖逐年上增,但師資畢竟很緊缺。另外,部分教師沒有很好地研究苗族學生的心理狀況,沒有讓他們很好地發揮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挖掘本民族語言對英語教學的潛在的促進作用。教學條件和設備跟不上,部分教師電化教學不會使用。教師素質和教學設備差,為英語教學偏差的癥結之一。
我縣地處偏僻山區,苗族學生思想觀念陳舊,封建習俗濃厚,心理素質較低,嚴重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他們在學習英語中所表現的心理障礙為:
(1)畏難心理。苗族學生日常用語基本上為苗語,很少用第二語言漢語,更不用說是英語了。三種語言的差異和干擾,從而產生自卑感、畏難、厭學情緒逐日萌發。
(2)無用心理。部分苗族學生深受世俗觀念的影響,認為山里人生死與大山做伴,一不做官,二不出國,學習ABC何用?
(3)滿足心理。苗族群眾一般認為有飯吃,有衣穿,有酒喝就很不錯了。在該心理影響下,許多苗族學生競爭意識不強、抱負不大,對英語知識的要求接近為零。
(4)逆反心理。苗族學生自卑感強,自尊心強,不易接受批評,一旦孝師(特別是漢族教師)指出聽說讀寫的錯誤,常引起歧視其民族的誤解而導致逆反心理。
苗族地區的英語教學新思路
針對學生成績的不同層次,我們可以在外語教學上不強求一致,實行“能飛則飛”,“能跑則跑”原則,試行“快班慢班”不同層次教學,克服苗族學生畏難自卑心理和無用心理,讓各層次都得到滿足,有一定益處。
對老師的教學方法不滿意,或對老師批評不能正確對待,是產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鼓勵“師生互考”,評教評學,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抑制逆反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在教與學的競爭中共同進入“外語教學社會”。另外,我們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親近學生,了解其生活環境,家庭狀況,民俗特點,積極主動地做些心理凈化工作,促進英語教學質量提高。
外語教學應從實際出發,靈活,機動地服務于教學目的和任務。就循序漸進原則,我們可以采用“聽讀寫說”訓練,這與通常的“聽說讀寫”,的順序有點相悖,但針對苗族學生的性格內向,較愛面子的特點,把他們認為較易的“聽”放在前,最難“說”放在后,順應從易到難的規律。針對苗族學生的接受能力。“洋為中用”的情景法、交際法可用,“中為洋用”的背誦法、默寫法可試,有利于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變難學為易學。
苗文和漢語在語音上,一般由聲母、韻母、聲調組成一個音節。例如,苗語“bangx”(花)與“bang”音相似,語音拼寫形式基本相同。漢語“幫”的聲調為陽平“一”,苗語聲調為“X”。
苗族學生由于通過母語一一苗文學習和漢語語音學習,在拼音上,他們已具有一定能力,給我們進行英語語音教學帶來了有利條件。比如學習拼讀的bat(拍,蝙蝠)時啟發學生認識它和苗語的“bat”(苗意“豬”“百’’)相似,于是把苗文“bat”的聲母b和韻母a相拼后加上聲調符號變成輔音“t’’,就變成英語單詞了。學生受到啟發后,對英語單音節詞的fair,dog就易如反掌了。只不過fair,dog后邊的r,g是輔音而不是苗語符號罷了。含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節的單詞,如法炮制地用苗語的聲韻相拼構成音節規律拼讀,如教拼buccinator(喇叭)這個詞時,先把它切成bu—ci—na—tor,按音節前后順序拼寫成buc、ci、na、tor,開始一個一個音節單讀,后把音節與音節之間的讀音加快,最后用連放式讀法,就得出buccinator['btsineit?]的語音形式了。
各民族語言中的語法結構,有它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比如在教英語句子“what's this?”“How are you?”“So happy are the students!”當翻譯這些句子時,學生感到難以理解。英語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定語后置。而苗語的定語也往往后置。英語如:
He has sister who is a worker
他有一個當工人的姐姐。(定語后置)
苗語:wil ax xangk dail naix nangb ul fangx magx。
直譯:我不認識那個人穿黃衣服的。
意譯:我不認識那個穿黃衣服的人。(定語后置)
隨著英語教學和改革的發展,英語已普及到小學,對苗族師生更為嚴峻了。在苗疆如何進行英語教學,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掌握苗族語言和英語語言規律的相同和相似之處,可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學好英語的目的。這是大家所共識的。我們相信有更多的同行另辟蹊徑,為我們的英語教學,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1]陳仲荊、楊同福,大學外語教學與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