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紅
摘 要:在新課標改革的要求下,無論是教育模式還是教育方法都要與以往大不相同,與傳統的教育模式區分開來,如何能使小學的語文教育的改革發展適應現如今的教育方法以及如何使小學的語文教育得到創新,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該文從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面臨的現狀入手,重點闡明了小學語文教學在新課改背景下創新突破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新課改 背景下 小學語文 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c)-0183-01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與以往大相徑庭,社會注重的是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不再是單一發展方向的人才。而學校的宗旨是為社會培養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因此新課程標準在現代社會人才新需求的促進下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它要求我國的教育應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單單要教會學生最基本的理論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為人處世以及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而創新型的人才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是教育事業教學過程的創新突破,而教育的關鍵是教師,要想創新突破就需要一支擁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較強的專業的師資隊伍。教育事業要從娃娃開始抓起,因此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突破非常重要,需要廣大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創新突破,通過創新教學不斷培養小學的創新思維并且不斷開闊學生們的視野。
1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改革的現狀
1.1 改革語文學科本位現象從封閉走向融合的尺度把握
語文學科是上學期間最重要的學科。學生學習語文不僅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還可以積累大量優美的詞匯,通過積累學生可以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任何思想感情。語文的學習也是為了其他學科做好鋪墊,語文的學習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們打好良好的基礎,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們日益增長的知識以及日漸增長的好奇心,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授課時不能把內容僅僅局限在書本上,而是把語文的學習與其他一切學科進行完美地融合,但是老師也應該把握好度,否則就把語文課上成了其他學科的課,對于小學生而言一定是聽不懂教師在說什么了。
1.2 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不明顯
許多教師在追求創新的同時卻忽略了創新本身,完全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語文課經常會有公開課,有些教師為了追求創新力求自己的課是多么的與眾不同,用各種辦法增加科目的新鮮度和被關注度,但是這樣做只是吸引了聽課老師的眼球卻忽略了學生們的感受,這樣做就有利有弊,雖然課堂氛圍十分活躍但是忽略了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這樣一個事實。
1.3 教育目標和教學模式不適應新課改下現代教育發展趨勢
雖然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現如今的教學,但陳舊的觀念已經深入老師的心中,這就阻礙了教師的創新思維。雖然新課程改革不斷的推廣教學理念,對于小學的語文也做了明確的改革方向,但是傳統的陳舊觀念仍然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老師教學的目的還多以應付考試為主,傳統的應試教育的痕跡遺留很深。而在課堂上許多教師的課枯燥而乏味,學生在這樣壓抑的氛圍下一定是學不好語文知識的。
2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改革的策略
2.1 創新突破必須從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開始
作為小學生,教師對他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因此要想在小學時就培養學生們的創新精神,教師一定需要具備較高的素質并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教師應該對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有主動獲取信息的欲望,久而久之學生在潛移默化下慢慢就會擁有創新意識,教師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當代小學語文教師,在具備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是熟悉包括人文知識、科學知識的綜合型人才。21世紀信息時代背景下的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如果教師知識不夠淵博,那么就很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基礎教育傳授的是專業的基礎知識,教師如果專業知識不夠深厚,駕馭起來就會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應該通過自學、進修、深造、培訓、交流等方式獲取新知識,優化知識結構,適應教學創新的需要。當今時代,需要創新型的人才,創新教學方式需要素質高、觀念新的教師。所以,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響應時代的召喚,通過創新實踐,學習研究,在認真反思的基礎上勇于創新,把自己培養成適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教師。
在把握學科本質的基礎上,明確創新的目的和方向。語文學科教學,要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聽和讀是接受信息,理解語言;說和寫是輸出信息,是運用語言。引導學生把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做的。有教師重讀寫、輕聽說,還有的教師認為提高語文能力的唯一途徑是多讀多寫,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不利于語文能力的整體提高。語文學科教學,主要是對語言文字、文章和文學進行研究,只有緊密圍繞這一學科特點,才能做到教學創新。
創新課堂教學多樣化方式,營造民主愉悅課堂氛圍,使創造性活動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相關聯。所以,創設有利創新的客觀環境,對學生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教師,為營造寬松民主氛圍,可以在課堂環境中,利用活動來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結合小學生的天性,圍繞知識內在聯系和教學要求,嘗試用比賽、繪畫、唱歌等形式進行教學。
合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突破“板書”執教弊端改革語文教學,應該對教學進行創新,其核心是對課堂教學措施進行創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也逐步實現了教學手段現代化,通過錄音、幻燈、投影等多媒體,將準備好的素材加以演示,能直觀地表現出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教學內容。多媒體的運用,可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加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這種情況下,教師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啟發、解決疑難問題和聽說讀寫訓練上。
3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之下的現代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應該理性地認識到在傳統小學語文教育觀念和陳舊教學模式的不良影響之下,創新突破面臨的困境和問題,在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研究教案創新和教學過程創新,以不偏離小學語文本位學科的課堂創新方式讓小學生在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中,接受語文知識文化的熏陶,并促進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濮坤.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實踐思考[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27(5):16-18.
[2] 徐培林.小學語文教學創新芻議[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