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國
[摘要]本文從大學生犯罪心理特點、成因及預防對策三方面進行了深入剖析,以生動具體案例指出了大學生犯罪的心理特點;在闡述犯罪預防時,著重論述了高校在這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本文對高校管理者有所促進,使全社會共同關注大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梁。
[關鍵詞]大學生;犯罪;家庭;學校;預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 03-005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27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當今社會,大學生犯罪現象呈上升趨勢,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為何走上了犯罪道路?這是擺在高校、家長和社會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本文旨在和大家共同探討大學生犯罪的心理特點、成因及預防對策,以期對高校、家庭及相關法律工作者有所幫助。
一、大學生犯罪心理特點
(一)思想幼稚,心理承受力差
當今社會物質生活已今非昔比,在順境中成長的孩子是不是心理承受力更差了?不可否認的是,一個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從犯罪學角度來說,心理承受能力更強的人,激情犯罪會少一點。有的大學生雖然在本專業上成績顯著,但對法律知識的了解卻知之甚少;有的雖然學過法律知識,但根本不懂實際運用,一旦自己遇到法律問題就不知所措,想法極其簡單幼稚,直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愛慕虛榮,享樂思想嚴重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私有制經濟已成為社會主義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受各種因素影響,人們之間的貧富差距逐步增大,各種思潮的涌人也讓許多人感到盲然。虛榮心、攀比心、享樂主義讓一部分大學生迷失了自我。有的學生不顧自身家庭條件的制約,盲目與經濟條件好的學生在生活上進行攀比,在經濟上捉襟見肘之時,便會滑向犯罪的深淵,偷盜、搶劫甚至綁架都有可能發生。有關調查顯示,大學生犯罪案件中,有70%是盜竊案,其中80%是內盜,這足以印證大學生們享樂思想的嚴重趨勢。
(三)內心空虛,不良情緒作祟
據統計,大學流行詞匯中,“郁悶”一詞以55%的得票率高居榜首,已成為多數同學下意識的口頭禪。考入大學以后,不再有高中時升學的巨大壓力,緊張忙碌的學習生活突然被大學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所代替。于是,大學生們便會出現自卑、焦慮、抑郁、恐懼和憤怒的不良情緒。而隨著大學生活的臨近結束,對未來生活的擔憂、恐懼和焦慮會逐漸加劇。據《江南時報》報道,在我國,有焦慮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緒等問題的大學生占學生總數的16%,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只有不足15%的患者得到了適宜的治療。這些不良情緒積累積到一定程度,行為人就會產生犯罪動機,進而實施犯罪。
二、大學生犯罪構成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每個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從幼兒到成年期是家庭教育的關鍵期,對一個人一生的性格形成及人生觀和價值觀等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大學生犯罪案件中,家庭環境的影響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各種不良家庭對子女的影響。不良家庭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1.單親或留守家庭。2.父母自身不正派的家庭。3.暴力家庭。
(二)社會因素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一個人從小就要接受來自社會各個方面因素的沖擊。大學生們正處于新鮮好奇的青春期,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社會因素所侵蝕。從社會角度來講主要有以下兩方面:1.新聞媒體的負面報道。2.社會不良現象和思想。
(三)教育因素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在學校,學生不但要學習系統的文化知識,還要接受道德教育、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學會與多數人相處,并解決矛盾。正確的教育可以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使之成為社會棟梁之材,而有缺陷的教育會誘發學生的違法犯罪思想。當前教育缺陷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中學片面追求考試成績,忽視思想道德教育。2.學校教育制度不完善,教育功能缺失。
三、大學生犯罪預防
(一)學校預防
首先,應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遵紀守法教育。要鼓勵大學生參加各種社團組織,提高個人素質,服務他人,學校多開展一些有教育意義的講座和比賽,盡量做到人人參與,適時進行法制教育,可以是班會的教室,也可以是休息的宿舍,還可以是集會的大廳或操場,利用板報、書畫、談心等多種形式讓大學生們時刻繃緊守法這根弦。
其次,適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心理異常學生。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可概括為:智力正常,情緒積極穩定,意志健全,正確的自我觀,人際和諧,人格完整,社會適應良好,心理活動符合年齡特征。要把握以下幾種心理疏導的時機:一是戀愛受阻時。求愛不成或對方提出分手后,會表現為上課萎靡不振、逃課、不參加集會、脾氣突然變化等。男生可能會發生持刀傷害或綁架,女生多表現為自殺或雇兇傷人。二是和同學發生矛盾時。同處一室一班,免不了發生矛盾,大部分能自己解決,而偏執型和報復心強的人會產生報復心理。三是丟失被盜時。自己心愛的物品丟失,會產生不平衡心理,去偷盜他人物品。一次成功,會偷盜成癮,最終被抓。四是評優評獎或考試失敗時。有的人一向認為自己優秀且努力,一旦失敗,自覺無臉見人,會自暴自棄或報復他人。五是家中遭遇變故時。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一向花錢大手大腳,如突遭變故,條件衰落,會誘發盜竊或敲詐等犯罪。
關注心理異常的學生也是做好預防工作的關鍵。第一是性格孤僻,不愿與他人交流者。這類學生往往自卑、偏執,不愿參加集體活動,遇事也不與同學和老師商量,常常按自己的方式處理,會因同學的一句話、一個眼神而懷恨在心,進而傷害他人。第二是心高氣傲,自負且心胸狹隘者。這類學生聰明上進,處處爭第一,當先進,往往是老師同學眼中的好學生。但其中一些人卻心胸狹隘,容不得別人強于自己,面子比命還重要,自己得不到寧可毀掉也不讓別人得到。三是家庭貧困,愛慕虛榮者。貧困生是我們國家和學校幫助扶持的對象,他們大多好學上進,懂得感恩。但個別人卻礙于面子,不愿承認自己的貧困,在戀人同學面前打腫臉充胖子,盲目消費。最終無力支撐而去盜竊。四是不思進取,盲目隨從他人者,認為上了大學,只是混個文憑,整天渾渾噩噩,不學無術,加上哥們義氣,很容易去結伙犯罪。endprint
最后,加強校風校紀建設,嚴格執行規章制度。為加強管理,各高校都在《學生守則》中制定了各項管理規定。如考試管理規定、宿舍安全管理規定等。要嚴格執行,同進要加大對校園各類案件的打擊力度,保衛部門要加強巡邏,并進行防暴力演習,及時制止群架事件發生;定期對學生宿舍進行刀具清查等。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助于減少案件的發生。社團組織要發揮積極作用,輔導員要了解每個學生的狀況,發現并培養他們的興趣,力爭人人都加入一個社團,或學習一門課外技藝。在活動中,不但能拓展學生各種能力,還能抵消部分學生的不良情緒,及時打消某些大學生的違法犯罪苗頭。管理和教育要從點滴抓起,減少違反校規校紀現象,力爭將犯罪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家庭預防
家庭具有撫養教育子女的功能。大學生一年中雖說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但家庭對其教育的影響卻是終身的。家長要注重與孩子的了解和溝通,及時糾正其思想上的偏差;要以身作則,規范自身言行;培養抵抗挫折的能力,對自己的孩子有正確的評價和適宜的期望。家長與學校老師之間互相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并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管理,同時有針對性加以引導,努力營造積極向上、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三)社會預防 社會預防涉及到各個部門,需要互相聯動。在大學集中的地方,要設立公安派出所或警務室,及時偵破大學生各類違法犯罪案件,懲罰犯罪分子的同時,也對其他人起到警示作用。法制教育機構或社會團體要定期到學校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法院可將某些典型案件的審判庭搬到操場、教室,讓大學生們真正看到“違法必究”的場面,及時消除犯罪僥幸心理。監獄管理部門可以主動聯系學校,將某些改造較好的大學生罪犯帶到學校,現身說法。
國家對高等教育非常重視,在財力物力上逐年增長,目的就是培養更多人才,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一個個大學生犯罪案件敲響了警鐘,我們分析他們的犯罪心理特點,了解其構成因素,是找到其預防對策的關鍵,最終目的是預防和減少大學生犯罪,這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優化高等教育資源,培養國家棟梁之才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王志峰.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人生規劃[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6.
[2]馬雷軍.平安的校園[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2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