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東盼
魚臺縣第二中學
淺談教學中的學困生的形成與轉化
齊東盼
魚臺縣第二中學
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的關鍵時期,一些學生缺乏紀律觀念,不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學習成績較差,成為學困生。學困生往往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對知識認知困難,或者是情緒消極缺乏學習興趣。教師要對學困生寬容教育,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采用事宜的教學方法,激發學困生學習的自信與興趣。
學困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寬容
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也是導致學生學習產生兩極分化的關鍵時期。一些學生基礎好、自信心強,能夠適應高中學習任務的強度,對學習具有較強的掌控能力。另一些學生由于學習習慣不好、基礎差,導致他們對學習有濃烈的抵觸情緒,長此以往,當這些學生得不到關愛和肯定,學習成績就會越來越差,最終淪落為學習困難的特殊學生群體。因此,關愛和轉化這個特殊的學習弱勢群體,讓他們也可以全面均衡發展,成為高中教育教學應承擔起來的重要責任。
國內外對于學困生的界定有所不同,在國外,還沒有明確的有關于學困生的概念,有的心理學家都從生理角度對學業不良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腦損傷或智力水平低下是造成學困生的主要原因;有的學者是從智力發展水平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智力超長或低下的特殊兒童中,身心發展存在巨大缺陷的兒童也被看作是學習失能者。
在我國,學困生主要是指那些缺乏紀律觀念,不能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學業成績較差的學生。主要由以下幾個判斷標準:一是從學習方面進行界定,這也是大部分理解的學困生概念,在相同教育環境和條件下,所獲得成績要遠遠落后于平均水平;二是從道德方面來判斷,道德水平低下的學生則被認為是學困生;三是從行為方面來判斷,學生如果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也會導致他們不僅會破壞集體生活,甚至會與社會生活也格格不入。
(一)學困生的特征
學困生具有一些十分典型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征,從心理角度來看,常常是極強自尊心和極端自卑感的矛盾體,他們在班級中往往處于一種被孤立的境地,由于失落和自卑等情緒導致的孤獨感,會讓他們失去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的勇氣。除此以外,絕大部分學困生意志力薄弱,常常表現為他們對任何事物只有三分鐘熱度,長期處于恐懼或對抗心理的影響下,學困生在性格方面也會變得越來越冷漠。從行為角度來看,學困生主要的行為異常為不遵守學校或班級的規章制度,遲到早退,嚴重的甚至會發生欺負同學的行為。
(二)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造成學困生的原因很多,有學生自身的問題,也有學校和教師的原因,與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關系。總體來講,可以分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
一方面,智力包含觀察力、思考力、辨別力、注意力等多個因素,總體來說,這些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認知水平有限,沒有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與學生進入高中之前的學習教育情況有密切聯系,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很差,對所學的知識不能很快的理解,特別是在學習當中沒有形成獨立思考和研究的習慣,使得他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最后成為學困生也就不足為奇。
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只要是指學生的情感、意志和學習動機等方面,學困生在學習當中總是處于一種被動消極的情緒當中,對于學習也是淺嘗輒止、急于求成,學習興趣和動機的缺失,也讓這些學困生與別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每個學生都是平等而獨立的個體,也會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人都可以獲得成功的體驗,是開展教育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轉化學困生可以實現教育的平等化,促進學困生探索新知識的能力,肯定他們每一點進步,讓他們在重新被關注中收獲學習的進步。
(一)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對學困生實施寬容教育
對于學困生的轉化應該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則,既要做到因材施教,又要保證教育的循序漸進性,盡管絕大部分學困生的學習基礎差且起點不高,但是也要尊重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用一種更加寬容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學困生,使得他們可以平等的與同學溝通相處,讓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只有在一種被包容的教育中,才能夠更好的挖掘這些學生的發展潛力和能力。
(二)傾注對學困生的愛心,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信與興趣
愛是幫助學生克服自己自卑和失落情緒的一劑良藥,對學生傾注一定的愛心,可以引導他們走出自我封閉和自我束縛的怪圈,敞開心靈去重新看待學習,才能幫助學困生樹立起對學習和人生的自信,從內心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除此以外,對于這部分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都應該及時提出表揚,采取一定帶有激勵性的手段來糾正他們不良的行為與習慣,這也是進一步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精神的有效手段。
(三)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化解學困生的認知難題
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能夠大大提升學困生的轉化效果。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們總是將精力放在那些表現優秀的學生身上,常常忽視學困生群體的需求,這也是加劇學困生認知困難的重要因素。所以,應該改變這樣陳舊落后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為不同能力和水平設置不同的學習梯度,讓學困生也可以有所學、有所獲,對拉近與其他學生的距離,化解他們的認知難題都有可以發揮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學困生作為一個極為特殊的龐大群體,已經成為一個值得被反思的重大問題。教育講究循序漸進性,這就使得對于學困生的轉化也變得十分漫長。表揚和批評對于轉化學困生的作用巨大,掌握好這種藝術能夠激發學困生向良性方向發展,讓學校、家庭、社會變成一個有機整體,寬容的接受學困生的一切行為,并能夠竭盡全力的去轉化他們,使他們有同樣的機會成為棟梁之才。
[1]徐世東.縮短與學困生的心靈距離——學困生成因淺析及轉化對策[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09)
[2]黃麗娟.“學困生”在課堂學習中究竟在干什么——關于一個“學困生”的課堂行為表現的觀察報告[J].教育科學研究.2006 (06)
齊東盼:(1982-)女,漢族,黑龍江省克東縣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