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麗(蘇州技師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項目教學法在數控維修課程中的應用
孫曉麗
(蘇州技師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摘 要:傳統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在數控維修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容易造成紙上談兵的局面,引入項目教學法后,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任務,教師負責指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提升了學習效果。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數控維修;應用
數控維修方面的人才是當今機械行業中的緊缺人才,而在職業院校開展的數控維修的課程往往由于實驗室設備有限,學生人數眾多,造成了在授課的過程中出現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操作時間有限,教學的效果相對較差的情況,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在這種硬件條件短時無法改變的狀況下,有必要轉換思路,調整教學手段,方法和過程。通過選擇項目教學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將被動教學轉化為主動教學。
項目教學法是行為引導型教學方法的一種形式,以能力為基礎,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組織形式,將教師作為教學組織領導者變為教學的引導者和主持人。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包括獲取信息、制定工作計劃、做出決定、實施工作計劃、控制工作質量、評定工作成績等環節的完整的行為模式。教師將需要完成的任務以項目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學生按小組分組討論,小組成員共同查找資料、制定任務實施計劃,最終共同或分工完成整個項目。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為主體的局面,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既掌握了課程的相關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培養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數控維修課程是在多門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的,包括《數控原理與系統》、《機床電氣與PLC》等。對于學生的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要求較高。綜合各課程知識后,在數控維修課程中主要安排了機床調平、幾何精度檢測、液壓氣動單元調試、啟動電氣控制調試、系統與外圍設備連接與調試、系統與伺服驅動調試、換刀單元調試、主軸單元調試、PLC及I/O信號單元調試、數據備份與恢復、典型故障分析與排除等實驗內容。
在數控維修教學過程中應用項目教學法,通過設計各類機床硬件和軟件的調試任務,使學生系統的了解數控設備的結構、調試方法,具備故障維修的基本理念,知道如何利用已學的理論知識去進行相關故障的判別,以及排除故障的一般思路,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工作態度、溝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數控試驗臺設備的啟動電氣控制調試實驗為例:
3.1 明確學習目標
能獨立閱讀機床啟動電氣控制線路圖,掌握讀圖的原則和方法。通過分析機床啟動電氣控制線路圖,能理清機床啟動電氣控制的過程,了解各模塊的供電電壓。根據給定的機床電氣控制線路圖,能正確進行各元件的連接,實現機床的啟動。當機床各模塊出現電源故障,能迅速分析故障,排除故障。
3.2 確定工作流程
明確任務 → 熟悉機床現場和給定材料 → 制定工作計劃、列舉工量具清單→ 新知識和操作技能學習(小組討論)→ 現場實際操作→ 工作任務驗收→ 工作總結和評價
3.3 學習活動的開展
3.3.1 學習活動1 明確任務、知識準備
展示機床啟動的電氣控制線路示意圖,針對圖中涉及到的常用電氣元件,例如繼電器、接觸器、斷路器等元器件,要求學生按小組查找資料,掌握它們的結構、工作原理和符號。若有班級學生對此部分知識在之前學習中有所掌握的話,可由學生做主導,復習此知識點,教師做補充。
3.3.2 學習活動2 制定計劃
根據所制定的分析機床啟動電氣控制線路圖,理清機床啟動電氣控制的過程這一學習任務,學生分組討論和分析機床啟動的電氣控制原理,包括上電過程和斷電過程,每個小組記錄下討論結果。然后各小組輪流發表討論結果,教師和其他小組同學共同點評,提出控制原理中有錯誤或可改進的部分。
3.3.3 學習活動3 實施計劃、檢驗評價總結
學生將電氣控制圖中各符號與實物一一對應,熟悉各元器件接線的方法。根據給定的機床啟動電氣控制線路圖,依舊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練習,正確選擇各元器件進行連接,使系統各模塊正常工作。在完成任務后,進行自我評價和教師點評,總結在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通過項目教學法在數控維修課程中的應用,改變了過去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中的諸多不足。過去同學們在學習中學習主動性較差,習慣按部就班,只會跟著教師思路走,缺乏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利用項目教學法,以小組形式完成任務,不僅提高了同學們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技能,同時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培養了同學們團結合作、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真正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吳言.項目教學法[M].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07).
[2]李新華.在數控維修課程中引入項目教學法的實踐[M].科技信息,2009(34).
[3]張志軍,柳文燦.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