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密娟
【摘 要】課改進程中,教材內容的更新是給教師最為直接的印象,但這一印象并沒有引起教師的深刻認識,很多教師只是把新教材的新內容簡單的呈現、傳授給學生,沒有將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
一、現實呼喚生活化教學
1.主觀需求
小學低年級學生還不能完全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在學習活動中,雖然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但他們的注意力很不穩定,觀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體,比較籠統,不夠精確,思維主要憑借具體形象的材料進行。如筆者在教學中就遇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蘇教版第二冊《認識人民幣》的第一課時是“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雖說面值比較小,但涉及了人民幣的三種單位“元”“角”“分”,所以教學還是有一定困難的,特別是在解決有關進率的問題時。在交流“幾張2角換1張1元”時,有個孩子舉手回答:“老師,我換酒瓶的時候知道的,1個酒瓶換2角,我拿5個酒瓶,就是1元了。”從生活經驗出發,他會覺得這個理所當然是5張2角。這個回答充滿了生活氣息!我借此進行了引導,孩子們很快認識到: 5張2角是10角,也就是1元了。
2.內容保障
學生的思維水平決定了生活經驗的重要性,然而我們的新教材在編排時就已經關注到了這一點,翻開教材,我們能強烈的感受到生活的氣息。新教材的內容一改以往的“純數學題”、或離現實已經很遙遠的題,將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配以生動的圖畫,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親切感油然而生。不久前聆聽了徐斌校長關于新教材培訓的講座,也提到現行的教材中不再有諸如“零件”“車間”等對于學生而言,非常陌生的詞匯和情境。所以說,新教材為我們開展生活化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3.家長支持
隨著社會的發展,更多的家長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脫離出來,也日漸感受知識的重要性,開始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而且家長有更多的機會帶著孩子去接觸社會,積累生活經驗。只因為不是專業的教學工作者,對孩子的學習幫助有時效果甚微,甚至適得其反。
二、行動實現生活化教學
1.課前鋪墊
比如在認識人民幣教學前,我建議家長在周末帶孩子購物,讓孩子參與購物過程。購物是一種再常見不過的生活現象了,但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數學知識,有對物品價格的表示方式、促銷活動的各種方式、付款時的計算等,更有對人民幣的面值、進率、付錢、找錢等的認識。在愉快的購物活動中,學生不知不覺在豐富生活經驗,為學習系統的知識做著重要的準備。
反之,如果我們缺少了生活常識的支撐,學習將寸步難行。
學習100以內不進位加、不退位減后的一個練習中,一個孩子舉手問我:“老師,哪只是鴨啊?”原來,圖上有雞、鴨、鵝的圖片,并在下方寫了各自的只數,下面是求其中兩種家禽一共的只數,或者是兩種家禽相差多少只,要求孩子合理的選擇信息,進行解答。我事先也沒有料到孩子會分不清雞、鴨、鵝,隨口告訴他“鵝的脖子比較長”。還暗笑:這孩子,連這個都分不清。到了另一個班上課,同樣有兩個孩子問我一樣的問題,想:嘿嘿,看來每個班都有分不清雞、鴨、鵝的孩子!上完課,批改作業了,大跌眼鏡,竟然有好多孩子在這個問題上出現了錯誤,不少孩子都是因為把鴨看作了鵝才錯的。
之后和學生花了近十分鐘交流分辨雞、鴨、鵝。也與家長們聯系,提議通過卡片、電視、網絡等方式,和孩子們了解各種動物。因為這個提議,這個教學小插曲,最后卻帶來了意料之外的收獲,現在和孩子們說起各種小動物,他們都是津津樂道呢。
2.課堂提升
課堂因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不能簡單的把生活問題搬過來,但可以適當的創設生活情景,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臨其境。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往往對做過的事情印象最深,學習也一樣,自己感受過的,往往記得最牢。
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我出示平時常見的扇子、紅領巾等實物,這些都是學生的日常生活用品,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然后抽去實物,留下角的幾何形狀,讓學生發現這個圖形原來就藏在這里,真有趣!選取如此獨具親和力的素材無形中給學生巨大的學習動力。
3.課后延伸
我們不僅要將數學課向課前拓展,還要向課后延伸。
上一輪的教材編排中,認鐘表這段內容分布在第一冊“認識幾時和大約幾時”、第三冊“認識時、分、秒”、第五冊“24時記時法”。如果單純的在課堂上教學認識鐘面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費力卻效果不佳,容易讓學生產生畏懼感。
于是我利用課后的時間,將這些內容動態的呈現。在學習了第一冊的“認識幾時和大約幾時”,在合適的時候經常的問問學生“現在是幾時呀?”。老師的關注必然引起學生的關注,習慣了,學生會自覺的看看時間,對一些不是整時的時間,也產生要看懂的想法。再通過家長或社會的力量,慢慢就會看時間了。
現在,學生經常興高采烈的跑來告訴我時間。此時,學生是幸福的,他不僅掌握的新的本領,還懂得了主動獲取信息,對數學的學習熱情也增強了。
正如數學教育家h.fredenthal所言:“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實踐中去。”
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更為深刻的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將它實施到教學過程中:將數學教學置于生活大環境中,又合理提升,形成系統的數學知識,最后又將這些數學知識向生活輻射。幫助學生學好數學,與此同時,也了解了更多活生生的信息。這,或許就是我們常說的“富有生命力的數學”吧!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勝浦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