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琴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讓學生來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
2.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3.還要使學生能運用有理數加法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二、教學重點
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之所在,會根據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三、教學難點
就是有理數加法中的異號兩數如何進行加法運算。
四、教具準備
課件、小黑板等。
五、教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的數學課就是來學算數的。過去我們學的都是正數的運算,可是在實際生活問題當中,做加法運算的書有可能超出正數范圍。比如說,在足球循環賽中,我們把踢進球數記為正數,失球數記為負數,而把它們的和則叫做凈勝球數。下面請大家一下章前言中,有紅隊進4個球,失了2個球;藍隊進了1個球;失了1個球。
于是乎紅隊的凈勝球數是:4+(-2)。
藍隊的凈勝球數是:1+(-1)。我們看一下,這里就用到正數和負數的加法了。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有理數的加法》。(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過程設計
師:(教師提出問題,請學生來進行思考)有理數如何進行加法運算,有理數加法有幾種情況?
生:參與學習,可小組討論研究,發表見解。最后歸結為三種情況:(1)同號兩數相加;(2)異號兩數相加;(3)一個數和0相加。
(三)師生互動,拓展新知
教師請同學按照老師指令進行表演,并且結合數周來說明兩正數的加法。
(教師設計意圖):在一條直線上的兩次運動的實例中,要說明以下幾點:(1)原點是第一次運動的起點;(2)第二次運動的起點是第一次運動的終點;(3)由第二次運動的終點與原點的相對位置得出兩次運動的結果;(4)如果用正數表示向右運動,用負數表示向左運動,就可以用算式描述相應的運動問題。具體活動內容:在黑板上掛上事先寫好題的小黑板,請學生一起來看問題。
例題1:一個物體作左右方向的運動,我們規定向左為負,向右為正。向右運動5m記作5m,向左運動5m記作-5m。
假如物體先向右運動5m,在向右運動3m,那么,兩次運動后總的結果是什么?
讓學生充分觀察后,進行判斷回答:學生爭相發言。
歸結統一答案:兩次運動后物體從起點向右運動了8m。寫成算是就是:5+3=8。
接著請學生繼續參與表演,并類比兩正數的加法說明兩負數的加法。
例題二:如果物體先向左運動3m,那么兩次運動后總的結果是什么?其結果為:兩次運動后物體從起點向左運動了8m。寫成算是就是(-5)+(-3)=-8.
補充說明:這個運算也可以用數軸表示,這其中假設原點為運動起點(見教科書圖1.3-1)。
教師繼續讓學生進行表演,還要結合數軸進行詮釋說明。通過學生的表演、結合數軸,我們的用意是讓學生了解用數軸表示加法運算的方法,從而為后面利用數軸探究其它情況做準備。
再次出示小黑板,展示例題三。
假如物體先向右運動5m,在向左運動3m,那么兩次運動后物體從起點向右運動了2m,寫成算是就是5+(-3)=2.
補充說明:這個運算也可以用數軸表示,這其中假設原點為運動起點(見教科書圖1.3-2).
拓展探究:利用數軸,求以下情況時物體兩次運動的結果:
(1)先向右運動3m,在向左運動5m,物體從起點向___運動了___m;
(2)先向右運動5m,在向左運動5m,物體從起點向___運動了___m;
(3)先向左運動5m,在向右運動5m,物體從起點向___運動了___m;
讓學生自己來完成填寫計算。歸結明確:這三種情況運動的算式如下:
3+(-5)=-2.
5+(-5)=___0.
(-5)+5___=___0.
發揮主體作用,練習、鞏固所學有理數加法知識
利用小黑板展示練習題:在足球循環賽中,紅隊勝黃隊4:1,黃隊勝藍隊1:0,計算各隊的凈勝球數。且看:三場比賽中,紅隊共進4個球,失2個球,凈勝球數為:
(+4)+(-2)=___+(___4___-___2___)=___;
黃隊共進2個球,失4個球,凈勝球數為:
(+2)+(-4)=___-(___4___-___2___)=___2;
藍隊共進____球,失___球,凈勝球數為___=___.
課堂練習:教科書第22頁練習第1、2題.
總結所學: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那些知識?你能說說嘛?生:回答(略)
布置作業:
教科書習題1.3第2、4、8題。
參考文獻:
[1]田宇.淺談七年級數學“有理數加法”的教學[J].中學生數理化,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