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榮林
對于數學學習,許多孩子缺乏一定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多數的數學教師只把目標停留在取得較高的成績上,為了體現數學的嚴謹性,一味地在課堂上將數學“成人化”地呈現給孩子,有的甚至認為將知識講得越深,孩子的收獲越大,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規律,逐漸地使孩子消磨了數學學習的興趣,變得不會思考,不會分析。就像吃東西一樣,對食物失去了興趣,變得不愛吃,即使吃到了嘴里,也不能消化,營養無法吸收。基于此,改變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深入理解教材,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努力提升教師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孩子享受到一種“有營養”的數學,勢在必行。
數學“有營養”享受全國特級數學教師吳正憲老師曾說過:“數學教育不是簡單的‘1+2的知識傳授,數學教師要努力打造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什么樣的數學是“有營養”的數學?孩子喜歡的數學是“有營養”的數學;孩子樂于參與的數學是“有營養”的數學;能讓孩子刻骨銘心的數學是“有營養”的數學;能讓孩子形成數學思想的數學是“有營養”的數學;能夠發展孩子技能的數學是“有營養”的數學……總之一句話,就是能在有效時間內,使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最大限度的得到發展,實現課堂的有效性,甚至達到高效課堂的,這樣的數學就能稱之為“有營養”的數學。
那么,如何才能讓孩子享受到“有營養”的數學呢?
一、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避免營養缺失
吳正憲老師曾說過:“一個真正的好老師一定要真正讀懂學生,真正讀懂教材,這樣才能真正讀懂課堂。”意思就是說,教師在備課之前首先要先了解自己的學生,了解學生的已有經驗,通讀教材、教參,清楚本冊書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前后知識的聯系,這樣才能便于找準教學的起點,抓住數學的本質進行教學,同時有利于把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才能舉一反三,更有利于靈活地運用知識。這樣的課堂才更具吸引力,學生獲得的知識才更全面,更準確。
例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數數的組成》這一教學內容,重點是讓學生認識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由于學生已經有了20以內數的認識作為基礎,加之現在的孩子在幼兒園和生活當中已經早就接觸過許多100以內的大數,所以在數數方面大多數孩子都不會感覺到困難。但在課程標準中要求對于數概念的教學,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為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設計中,我就充分利用教學情境圖、花生、小棒、方塊等學具讓學生觀察、操作,在一遍又一遍的看、估、數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100以內數的認識,深刻理解了數的內涵,并在自己熟悉的教學情境中感受到了數的存在,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培養了數感。
二、明確教學理念,凸顯學生主體地位——保證營養均衡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評價一節課的好與否,不能只看教師的教,更重要的還是看學生的學,看學生學到了什么,學到了多少,學得怎么樣。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有明確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對學生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和數學素養的培育。教學時努力優化教學過程,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的相信、尊重每一位學生,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為每一位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與平臺,鼓勵學生敢想、敢問、敢表達,保證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獲得快樂,獲得成功的體驗。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用數對確定位置》一課時,為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沒有直接告訴給學生有關行列的規定以及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死背硬記,而是精心設計了三次矛盾沖突,引導學生在描述的過程中發現“統一”的必要性。在經歷:統一行與列的名稱、統一行與列的順序和方向、統一位置的記錄方法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在積極地動腦,主動地參與,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既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掌握了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又使學生的數學思考和推理能力得到了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規范教學語言,提升教師自身素質——利于營養吸收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這句話明確指明,教師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數學是一門嚴密、精確的科學,數學語言更要求其具有嚴謹性。所以,我們的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時一定要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語言,務求用科學、簡練、嚴謹,具有趣味性和啟發性的語言將復雜的道理講清楚,將枯燥的知識講生動。用規范、準確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的興趣,提升自身形象,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成長的每一步都需要我們用知識的營養去澆灌。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該在教學中認真研究教材,巧妙設計活動,精心組織語言,講究訓練方法,為孩子打造一種“好吃”又“好玩”的數學,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快樂中享受一種“有營養”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