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俊
傳統教學模式不適應學生求新的需要,以升學為導向的教育模式不適應企業實際需求,教師素質難以適應教學改革創新的需要,從這三個方面,論述了我國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職學校才培養模式問題雖然國家大力扶持中職學校發展的總方針一直沒有改變,但是仍有不少中職學校被逐步淘汰。“教育部發布的《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技工學校數量由1998年的4395所下降到2009年的3077所,2005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達到11611所,比2000年減少4324所,減少比例為27%”。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是因為我國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著不少問題,我們必須對其有清醒的認識。
一、傳統教學模式不適應學生求新的需要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
1.教學模式單一。受應試教育影響,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學科體系完整,輕崗位實際需要;重視學校集體教學,輕視學生個體差異。
2.在教育理念上模糊不清,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重招生,存在“把學生招進來了就行,反正他們也不會好好學”的消極思想。
3.在專業設置上十幾年如一日,不能跟隨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
4.在課程設置上實用性不強,與學生今后的實習、工作脫節。
5.在教材選用上注重理論知識,缺少實踐操作,尤其是專業課,以學生目前的理解能力很難接受,教材大多比較陳舊,即使改版,也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
(二)學生求新的特點
中職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追求新鮮的事物,主要表現在:對傳統的“語數外”不感興趣,但對于以前在初中沒有接觸過的專業課很感興趣;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不感興趣,但對于操作實踐課程很感興趣。“與普通中學的學生相比,中職學生表現出比同齡學生更明顯的社會化傾向,表現標新立異,尋找一種領導和追逐潮流,做社會新新人類的感覺”。總之,這些學生往往思維比較活躍,對出現的一些新鮮事物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極強的接受能力。
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模式單一、陳舊,更新換代的速度慢,理論課程太多的現象,這與現代中職學生追求新奇事物,反感傳統課堂“填鴨式”教學方法,喜歡突出自己個性的特點之間形成了很多矛盾。
二、以升學為導向的教育模式不適應企業實際需求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觀點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及統籌中、高職教育發展等重要理念。“中職教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要求中職教育的實施主體——中職學校面向社會,把滿足職業崗位需求和促進學生就業作為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包括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及方法的確定等,都要取向于目標崗位要求”。
目前,我國中職學生大多來源于農村,經濟條件一般,迫切需要有合適的工作崗位來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經濟條件。同時,我國的經濟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現代企業正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勞動技能型企業轉變,走新型產業化道路,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中職教育應適應社會和企業發展的需求,以就業為導向來培養人才。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又可以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由此可見,以就業為導向是國家大力提倡的,具備科學依據的,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辦學方針。
(二)以升學為導向的觀點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認為學歷越高,能力就越強,將來發展的前途就會越好,這樣就使得中職學校在招生時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初中畢業生和其家長寧可花錢買分上高中,也不愿意讀中職。很多中職學校為了生存和發展,把培養人才的重點放在了對口升學上。大力宣傳和開辦“對口升學班”,通過技能高考、對口升學來吸引生源。在教學上完全偏重基礎理論知識,模仿普通高中的教育方法,偏離了中職學校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方向。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技能高考、對口升學的確可以為中考失利的學生再提供一次很好的提升自己學歷水平的平臺,是培養高層次學歷人才的一項有益的措施。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目前大學生就業難一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反而是中職學生就業率較高,高學歷、低就業的現象普遍存在。由此可見以升學為導向的教育理念雖然迎合了初中畢業學生和其家長的心理需求,但卻不符合社會和企業的需求。
三、教師素質難以適應教學改革創新的需要
中職教育正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人才素質的提高與教師能力水平的高低息息相關,建立起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是實現中職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基礎,否則,改革只能是一紙空文。中職教師隊伍應該建設成為一支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扎實的理論知識,很強的實際實踐操作能力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隊伍。但是目前中職學校的教師隊伍卻面臨著結構失衡的困擾,缺少綜合能力強的教師力量,整體教師素質亟待提高。
(一)教師結構失衡的表現
中職學校教師結構失衡主要表現在缺少專業技術帶頭人,缺乏骨干教師,尤其是“雙師型”教師在中職學校的教師隊伍中比例太低。“如2009年年底,湖北省中等職業學校的師資中從事理論課和實習指導課一體化教學的占32%,學校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還只是流于形式”。現代中職教育需要大量的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很好的實踐技能水平的“雙師型”教師來充當教學骨干。目前的師資現狀遠不能滿足中職教育改革創新的需要。
(二)教師結構失衡的原因
1.目前中職學校教師的學歷普遍較低,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教師很少。很多教師從大學畢業就直接進入中職學校任教,沒有相應的實踐經驗,還有相當一部分師資力量是由普通教育轉變過來的,理論課教學還可以勝任,但實踐課教學就差強人意了。
2.部分中職學校為了強化實踐課的教學,同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采取從企業聘請實踐技能水平高的職工到學校來擔任實踐課的教學工作,這些教師雖然實踐操作技能很強,但是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3.中職學校由于招生困難,教學經費嚴重不足,不能對現有的教師隊伍進行系統的培訓和提高,加之學校待遇不高,留不住人才。
4.由于師生比例偏高,教師的教學任務較重,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新的知識、技能。
5.由于生源素質較差,學生上課不認真學習,各種違紀現象層出不窮,不聽從教師的教導,致使很多教師產生了厭煩心理,加之沒有升學的壓力,自然對自身師德修養和敬業精神放松了要求。
從以上可以看到,中職教育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中職學校應該乘著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東風,結合自身實際,改進辦學模式,為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調研組.為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供的六十條建議.教育研究,2009,(03):25.
[2]韓明鋒.淺談中職學生的特點及教育策略.成才之路,2008,(11):4.
[3]何文明.正確理解“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江蘇教育,2009,(09):17.
[4]戴璐.“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困境.考試周刊,20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