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要】為了幫助學生更有準備地學、讓學生在深層互動中學、讓學生在“研究性練習”中學,本文對《天鵝的故事》這篇文章進行教學設計。
【關鍵詞】教學設計;語文教學;教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天鵝的故事》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初春,寒潮降臨。貝加爾湖湖面冰封,天鵝們沒有東西吃了。一只老天鵝帶著一群天鵝破冰尋找食物的故事。
這篇課文是我參加“江蘇省第十五屆青年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活動”鎮江市級選拔賽的參賽課。幾次試教以后,我都是失敗而告終。課后我進行了如下的反思與追問:一是學生在學習中一定是零起點進入課堂的嗎?如果不是,我們應如何檢測學情,怎樣教才是基于學生學習經驗的教學?二是傳統的教學是就課文學語文,學生所得僅囿于教材。如何拓寬閱讀視野,以一篇課文帶動一組文章的閱讀?三是傳統的讀寫結合僅限于讀寫遷移,寫作技法一點一點講,一點一點滲透,但是學生表達時能恰當運用的卻很少。因為這樣的技法指導猶如屠龍之技,學生難以用也沒有興趣用。那如何進行讀寫結合呢?
基于以上的追問,我進行了大膽的教學嘗試:讓學生更有準備地學、讓學生在深層互動中學、讓學生在“研究性練習”中學。具體的做法是:先學后教、因學定教。在此思考的基礎上我們精心設計了課前研究,如下:
《天鵝的故事》課前研究
(會自學的孩子是最優秀的,開動你的大腦,閱讀《天鵝的故事》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課前小研究吧。愿大家都是最優秀的孩子!)
反復讀課文第五、六、七自然段,緊扣文本,結合課文中具體的詞語和句子,進行思考和研究:
閱讀描寫老天鵝的詞句,想一想,文中哪些畫面或情景使你深受感動、深受震撼?先圈畫出關鍵的詞句,再結合具體的詞句,寫一寫你的感受。
閱讀描寫一群天鵝破冰的詞句時,哪些場景或畫面深深打動了你?使你聯想到了生活中、電影電視里的哪些類似的場景?或者讓你想到了哪些名言佳句呢?請把這些內容結合起來,寫寫你的感受。
語文拓展閱讀
用心閱讀《生命禮贊》中的《牛的眼淚》《槍口下的金絲猴》《人狼情》,勸說獵人或者寫寫你的體會。
課前研究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同時方便教師了解學情,分析學情,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進行第二次備課。
課上,我們先安排小組交流,讓每個孩子在小組學習中共享智慧,分享收獲,真正地成長起來。接著我們進行班級交流,在學生暢所欲言的時候,教師適當點撥、提升,改變傳統課堂教師和學生一問一答的傳統模式,真正發揮孩子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一次次的試教和思考中,我們發現,對于這篇課文,學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有些孩子的想法,甚至我在備課的時候,都沒有預設到。我們的孩子和文中的天鵝一樣是有著靈性的,教師千萬不可束縛孩子的想法。我們的教學應該基于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教師在課堂上說該說的話,順應學情,因學定教,根據教師指導,提升學情。
通過課前研究,我們在真實的交往情境中,確立學生的角色,以及他們寫話內容的讀者,明確“寫”的目的,不把學生當作寫作技法的接受容器。為此我設置了一個情境表達,以“勸說獵人”為話題,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習作教學、課外閱讀融合在一起,將讀與說、說與寫有機地整合,努力達成“情境整合”,點燃學生思維的火把,激發他們表達和創作的欲望。
變革教學和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少講,“簡簡單單教語文”,把課堂教學時間還給學生。但“簡單”并不意味著什么都不做,也不意味著可以放任不管,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狠抓海量課外閱讀的落實上,體現在對學生閱讀的引導和點撥上。不斷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保持學生的讀書熱度,是學生的自主閱讀不被老師的“好心”和“認真”異化為“被”閱讀;著力點則在讓三維目標在課堂閱讀中自自然然地實現。
一節課結束后,我們又著力于“課前研究”的研究過程中。通過研究,我們發現“課前研究”和預習本質上沒有多大的區別,實踐時,應根據學生、教師和班級實際,靈活操作,隨心所欲但不逾矩。矩之根本就是目的。抓住的根本,其他都可以變通。課前研究的內容宜簡不宜繁。研究內容可以是對文本內容的品味和質疑,可以是寫作方法的體會和分析;可以是單一的基礎學習內容,也可以是綜合的實踐性內容;可以是欣賞性的研究,也可以是批判式的研究……同時課前研究更要講方法,不同內容,不同方面在研究時要靈活,切忌生搬硬套,墨守成規。只要是以生為本,學生喜歡,學生方便,能提高學科素養的方法都是好的。根植課前研究的沃土,最終才能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