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丙龍
【內容摘要】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有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教師應該針對這一情況,在課堂上開展“說數學”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養成“說數學”的習慣,提高自身的數學水平。首先,教師應該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其次,教師應該合理發散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最后,教師還應該開放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說數學 實踐 研究
“說數學”指的就是,教師注重“說”的過程,也就是在課堂上講解數學概念和定理,加深學生對于相關數學知識的了解。“說數學”看似簡單,實質上卻有很多要求。就現階段而言,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很少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學生全程都在聽講,對于一些感到疑惑的部分也沒有請求教師解答。這種“灌鴨式”的教學方式很顯然缺乏科學性,阻礙了學生的數學學習。針對傳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所存在的弊端,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采取“說數學”教學活動的形式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真正地掌握數學原理和知識點,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水平。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初中數學課堂“說數學”教學活動進行了分析和說明,希望能夠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幫助。
一、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說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是整個課堂的中心,教師和學生很少救數學問題展開交流,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不利于他們的學習。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成為整個課堂的主人,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營造出寬松的教學環境。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索,從而有效提高他們的數學水平。
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軸對稱圖形”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注重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教師應該運用幽默的語言形式進行課堂教學,同時教師還應該和學生保持互動,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課堂的樂趣。由于該單元內容和軸對稱圖形相關,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軸對稱圖形,比如籃球、教學樓、以及空中舞動的蝴蝶等。你可以根據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舉出相應的例子嗎?”學生將發言權叫還給學生,就是的學生積極發言。有的學生回答道:“我們之前學習過的矩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教師可以接著學生的回答繼續提問:“平行四邊形也是嗎?”學生通過思考,就得出了否定的答案,加深他們對于該單元數學概念的理解。教師和學生保持互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樂趣。
二、合理發散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涉及到很多數學知識,它們彼此之間的相互聯系的。學生通過學習前面的知識,而為后續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數學知識分割成單個部分進行講解,這樣做并不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聯系,而且還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數學學習。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合理發散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性推動自己的數學學習。
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一元一次方程”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合理發散教學內容。教師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時,可以向學生對比“二元一次方程”的內容。雖然“二元一次方程”是七年級下冊的學習內容,但是教師提前進行對比就可以使學生提前做好學習的準備,幫助他們對方程式內容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通過發散教學,學生就會明白二者的差別在于未知數多少的差別。雖然兩者都是一次式,都屬于線性方程的范疇,但是如果學生想要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就必須將其轉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所以也就是說,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是二元一次方程學習的基礎。
三、開放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說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樣離不開教學方法的改善。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師先將數學概念陳述一遍,然后將書本中的數學例子進行講解,整個過程都局限于數學教材。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開放課堂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構建數學情境,同時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說數學”的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知識。
比如在進行蘇教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二次函數”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開放課堂教學方法。該單元的內容和二次函數相關,其對應的數學圖形是拋物線。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展示各類拋物線,然后用鼠標讓拋物線經過原點(0,0),接著讓學生寫出對應的函數解析式。由于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就會有不同的回答,比如y=x2,y=4x2,y=3x2+3x等。之后,教師在運用多媒體直接改變拋物線的弧度和開口,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情況求出對應的解析式。利用多媒體可以更加形象生動地向學生展示二次函數解析式所對應的圖像變化和解析式存在的聯系,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掌握二次函數的原理,同時還能夠節省大部分教學時間。
【參考文獻】
[1] 鐘進均、朱維宗. 從默會知識例析“說數學”[J]. 中學數學研究,2009(09).
[2] 汪志強、毛光壽. 數學試卷分析教學中的“說題”[J]. 中學數學教學,2009 (03).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坎北初級中學)